黃翠寶

摘 要: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實踐中被逐漸應用到班級管理中,對創建學習型班級及其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該理論在班級管理中主要從激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構建共同愿景、引導團體學習、以及系統思考五個方面展開。
關鍵詞:學習型組織理論;學習型管理模式;五項管理策略
班級是學校培養人才最基本的單位,而班級管理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班級的教育以及人的發展這一目標而實施的一系列管理策略和措施。將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到班級管理中,建立學習型班級及其管理模式對班級適應新的變化,新的要求進行創新改革都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學習型班級及其特點
學習型班級是通過培養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個體能夠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吸取知識并且根據所學習的新知識來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共同目標的班級。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展性
學習型班級中的每個個體都是在不斷的吸取新的知識,從而充實自我,達到不斷發展超越的狀態。而整個班級的發展從建立期到發展期,最后達到成熟期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進程。
2.方向性
學習型班級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這一目標是由班里的每位學生的目標經過匯總、整合,從而形成班級整體的目標。班級在這個共同目標的方向性指引下不斷前進。
3.整體性
學習型班級是一個從教師到學生都是共同學習、共同努力、共同發展、共同超越的整體。
4.互動性
學習型班級是個互動的班級。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理性指導和情感交流都是處在一種健康、有效的交往和互動中。
二、學習型班級管理模式及其應用
根據學習型組織理論中的五項修煉,可以擬出以下管理模式:
而根據這一管理模式,在創建和管理學習型班級,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1.激勵學生勇于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以磨練個人才能為基礎,以精神的成長為發展方向,學習如何在生命中產生和延續創造性的張力,突破極限的自我超越,或技巧的精熟。它的精髓在于認識生命存在的意義。它的修煉是學習不斷的理清并加深個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并客觀的觀察現實。在班級管理中,管理者即教師應該不斷地激勵學生勇于自我超越,給予學生發展自己興趣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真正動力。而自我超越對于學生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自己的目標,然后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縮小與目標的距離。在不斷制定具體目標、理清方向、縮小距離的過程中使自己形成一種自我超越的動態循環,在這種良性的動態循環中不斷的發展和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人們在思考問題,觀察世界時而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于心中的許多假設、成見、或圖像和印象。它影響人們如何認知周圍世界,影響人們如何采取行動。改善心智模式就在于學習將心智模式攤開,并加以檢視和改善,從而有利于改變心中對于周圍世界如何運作的既有認知。根據這些,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反思和探詢能力,創造一定的條件,幫助學生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下能夠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而學生就要充分的利用條件和機會向老師和同學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某種看法,自己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看法等等。同時也可以探詢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它。這樣在交流中檢視自己在學習交往方面的盲點,可以促進學生個人的成長,又可以使整個班級成員之間減少或消除一些心理壁壘,真誠溝通,協調合作,創造和諧的班級心理基礎。
3.構建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在組織中人們心中或腦海中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能夠創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這種感覺遍布到組織全面的活動,而使各種不同活動的融會起來。用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我們想要創造什么。共同愿景對學習型組織是至關重要的,它具有強大的驅動力,可以推動著組織產生巨大能量并且進行不懈的努力。同樣,在班級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共同愿景,即為班級目標。它能夠使班級凝聚在一起,朝著共同的方向,不斷克服困難而勇往直前,一步步接近目標。例如,開運動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育情況和同學們一起制定要達到的目標是在這次運動會上要努力爭取前幾名。然后討論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標,落實到每個同學有什么任務。有了共同目標并且給予每個同學要做的任務,這樣可以使同學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在運動會上爭取最好的成績。而在班級目標制定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只有是大家共同制定的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能量。班級目標,可以是長遠的,也可以是目前具體的,要根據不同情況而引導學生制定目標,從而一起朝著目標努力和奮斗。
4.引導團體學習
團體學習是個合作型的學習過程,也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能力和提高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彼得·圣吉認為團體是學習的最佳單位,并且團體學習的修煉要運用“深度會談”與“討論”兩種不同的團體交談方式來促進團體學習的開展,還要不斷地練習。而在班級中,教師引導團體學習主要是通過引導班級成員之間通過研究討論和對話,來達到班級內部知識的擴散和不同心智模式、價值觀的互相了解、接納和改善。具體做法有以下兩點:
(1)營造班級共同學習的氛圍。班級中設置文化節,閱讀周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討論,研究等方式,以及學習好的同學幫助暫時落后的同學來營造班級的學習氛圍。
(2)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通過開展各種集體活動,如運動會,拔河,參加博物館等來增強班級凝聚力。
5.管理者(教師)的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是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也擁有實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發展出一套思考的結構,認清整個變化形態并了解應如何有效地掌握變化,開創新局。系統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項修煉成一體的理論與實務,讓各項修煉之間可以互動并且強化他們。讓人們意識到融合整體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總的效力。在班級管理中,系統思考有著重大的作用,它要求處理班級事務時要綜觀全局掌握重點。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統思維中主要培養教師自身系統的管理觀,教育觀,和組織觀。
(1)在教師系統管理觀中,要求教師在管理班級中,將思維從偏重與細節事物中解脫出來而形成整體思維。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其發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和其他事情的關聯性,不能只是孤立地看待,要從整體著眼,觀察其是否處在一個環狀因果的互動關系系統中。例如以學生學習成績突然下降,并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學習不認真,上課開小差造成的,或許是因為家庭變故等因素。
(2)在教師系統教育觀中,要求教師樹立全面的教育觀,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培養方面不能單方面強調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要使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3)在教師系統的組織觀中,要求教師在班級中將每個人作為獨特的個體,有其自身的性格特點,又要將其作為一完整班級的子系統,因此,在制定一定計劃策略時要兼顧個體和組織。
在學習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形成了不斷反思和探詢的心智模式,在共同愿景的激勵下主動學習,不斷地自我超越。同時,作為班級管理者的教師在系統思維的指導下,協調促進學習型班級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這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把握好方向和原則,堅持不懈才能真正的做到。
參考文獻:
1.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務實【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2.郭毅.班級管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虞霞芳.學習型班級的管理模式及策略【J】.教育與管理,2003;(3)
4.余志祥.學習型班級的組織文化構建模式與策略【J】.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習學報,2004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