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章如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由此可見,國家教育決策部門對合作學習的重視。而合作學習總是圍繞某些問題來進行的,學生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通常是以討論問題的形式出現。因此,要使合作學習富有成效,一定要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才能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中帶著思考、帶著熱情去主動探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
關鍵詞:合作學習 問題設計 實踐探討
一、問題的提出與意義
自從學會合作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同時,合作學習得到大力提倡,各種關于合作學習的文章層出不窮,但對基于合作學習的問題怎樣設計卻涉及不多。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合作學習問題是合作學習賴以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也是合作學習具有教育價值的基礎。所以一個好的合作學習問題必須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所謂“精心設計”指的是問題設計必須符合一些設計原則,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能使合作學習得以更加深入地進行。
(一)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設計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服務于新課程
所謂“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依據課標,借助教材和圖片、文字、音像等背景材料,創設問題與活動情景,使學生仿真的生活情景和思維情景中有效的自主合作學習,以發現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生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為線索,從而習得知識和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中成功地運用情景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主體意識,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二)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設計有利于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創設基于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情境,營造師生共同學習、探索和研究問題的環境氛圍,建立對話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學模式,是促進教學行為轉變,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三)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設計重開放和生成,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開放對應于封閉,生成對應于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但只有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使預設的教學活動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和生成性。
(四)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設計適應開放教學與開卷考試的要求
歷史與社會學科實行開卷考試以來,在試題的編制上大量地使用了情景題,根據本人統計、浙江省近三年各地市的中考試卷中,情景題的分值均占據百分之六七十分以上,而且有明顯增長的趨勢。
開放教學只有在問題情境中,才能激發起學生主動地將新舊知識發生聯系,相互比較,主動調動原有認知結構中能解決新問題的那部分知識,并將其重組、建構,找到適應新的問題情境下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開展有效學習。
二、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設計的實踐操作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重要模式。由于它能在單位時間內提高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培養學生的探究或合作精神,深受廣大師生喜愛。然而教師在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因為問題設計出現偏差,而大大影響了學習效果。在此,僅就課堂教學合作學習中的問題設計談點滴看法。
(一)目的明確,具有科學性
合作學習中學生討論的問題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服務的。因此,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緊緊圍繞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如果偏離了此目標,問題即使設計得再新穎獨特,其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另外,一堂合作學習課所設計的問題不宜過多,一般以2~3題為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抓住要領,從容地組織語言,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
(二)問題要難度適中,面向全體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具有挑戰性。一個問題的解決有一定困難,但難度應小于小組合力,問題設計太簡單了,每個學生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就會使討論流于形式,看起來氣氛活躍,但不能觸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若問題太難,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不知從何入手,使討論無法開展,長期下去,還容易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恐懼心理,不利于以后合作學習的開展。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夠理想。
(三)問題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層次,具有探索性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設計的問題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是否有利于學生討論合作。要盡可能多角度設問,問題應由易到難,由表及里,以利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例如在教學“新航路的開辟”這堂課里,首先,讓學生了解新航路的開辟歷史背景、主要原因、必備條件;其次,讓學生自己動手列表格,對四位航海家的航海時間、人物、國別、航線、支持國的歸納;然后,再讓學生掌握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正負面的影響。這樣層層推進的問題設計,既不會使學生感到茫然,又會引起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努力探究問題的本質,且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要大容量小角度,具有開放性
既是對本課學習知識的延伸,又是對本課學習掌握程度的檢驗。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一個問題能牽動整篇文章。學生通過這個問題的合作學習,能夠更深地理解文本,體會文章的精妙。
設計開放性問題。所謂開放性問題一般是指有多種答案,或者是可以使用多種方法獲得答案的問題。對于開放性的問題,學生能通過自身的知識,經驗等進行個性化的解答,合作學習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了解別人的平臺。
總之,在合作學習中,在問題設計方面一定要緊緊圍繞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進行,并注意設計的問題要難度適中,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層次,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設計的探討反思
通常合作學習都與自主學習捆綁在一起提的,只有自主了,才能談到合作,沒有個體的獨立思考,學生拿什么跟人家交流合作啊!以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的學習方式,系統地利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往、多邊互動作用來促進學生學習的連動學習方式,發揮“1+1>2”的學習功效,從而使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共同提高,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池方浩.教育課題研究.中國廣播電話出版
2.朱玉.面向未來的教育探索.人民教育出版
3.柳菊興.《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4.于春燕.歷史與社會新課程教學設計.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省平陽縣昆陽鎮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