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華
摘要: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地位。民主話語權爭議的實質,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的霸權壓制和以中國為代袁的發展中國家為尋求本國發展道路合法性之間的斗爭。“中國式民主”符合中國的國情、歷史、民族、文化傳統,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檢驗一個國家實行何種民主形式好壞的標準是政黨執政的實踐。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地位,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要從西方民主的藩籬中解放出來。二要加強輿論引導能力。三要加強“中國式民主”的研究和宣傳,四要進一步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
關鍵詞:民主話語權“中國式民主”
長期以來,在民主話語權問題上,西方國家占據著強勢地位,它們以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文化實力推銷其民主價值觀,既有鋪天蓋地的輿論宣傳,更有赤裸裸的軍事、政治實踐。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是民主體制,哪個國家的政治體制不是民主體制,完全由他們說了算,完全以他們的標準為標準。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民主的話語權問題上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西方國家還以民主問題來指責中國和其他國家政黨執政的合法性,民主成為其推行西化、分化戰略的重要工具。我們要堅持經過實踐證明符合中國國情的能夠引領中國人民走向團結和進步的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要有自己的民主話語權,在世界政治發展問題上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地位。
民主話語權問題爭論的實質
什么是話語權?話語權就是說話權,即控制輿論的權力。話語權掌握在誰手里,決定著社會輿論的走向,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方向。
在民主問題上,資產階級講民主,無產階級也講民主;資產階級的思想家談論民主,馬克思主義者也一直強調民主。都講民主,這二者的民主又有什么區別呢?馬克思主義者講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是社會上絕大多數人享有的民主,是勞動人民的民主。資產階級思想家講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是資本家享有的民主,民主是資產階級的專有私利,是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奢侈品。當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民主的政體和國體分割開來,把形式和內容對立起來,把民主政權等同于資產階級政權,把專制政權等同于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國體是在這個國家內由哪個階級掌握政權進行統治的問題,政體是這個階級采取的統治形式問題。國體是實質,政體是形式。作為政權組織形式的民主,不為資本主義社會所獨有,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后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堅持人民民主。因此,民主有資本主義民主,有社會主義民主。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踐從17世紀到現在已有兩、三百年,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踐從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到現在也已有近百年。無產階級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有根本上的不同,但無產階級在建立民主政權的過程中,吸收了一些資本主義民主的組織形式,從而豐富了無產階級民主的內容。因為無產階級民主即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實行兩黨或多黨的競爭性選舉,所以資產階級的理論家指責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是一黨專制,是專制政權。果真如此嗎?關于一個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是否民主,不能只看紙上寫得如何,關鍵要看其實際上做得如何。“中國式民主”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代表人民行使職權,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國家機關領導人。凡具有公民權的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一種反映了人民意志的廣泛的民主。美國式民主號稱是民主的樣板,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離的政治體制為西方資產階級和我國部分人所推崇,但其并沒有體現選民的廣泛意愿。
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美國總統選舉中選民的參選率一直很低,所以,美國總統實際獲得的選票占資格選民的百分比往往很低,多年來一直在35%以下。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受到選民高度關注。據統計,60%的選民(1.2億人)參加了投票。布什獲得51%的選票連任,實際獲選票只占全體選民的30%多一點。這30%多一點的贊成票中,實質有不少是對方的反對票。其代表性就可想而知了。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為什么熱衷于在民主、人權等問題上指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呢?這里面既有美國保守主義勢力坐大的因素,更主要的是資本利益在驅動。為了鞏固其在全球建立起來的霸權地位,把世界各國納入美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利益范圍內,他們掌握了民主的話語霸權地位,“民主”的定義權在其手中,你是否民主完全由他們說了算,是否民主完全以他們的利益為軸心。他們提出的民主觀沒有普適性,完全是以他們的戰略利益為轉移的。因此,民主話語權爭論的實質,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的霸權壓制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為尋求本國發展道路合法性之間的斗爭。
民主只有同本國國情相結合才是好民主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由于在民主話語權上處于強勢地位,民主成為他們侵略其他國家的戰略工具,民主戰略成為西方侵略別國的重要戰略。究竟是實行西方式民主好,還是實行“中國式民主”好,中國的最廣大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如果有種民主形式的好處被說得天花亂墜,但若實行起來卻不能給這個國家的人民群眾帶來實際的好處,那么這種民主就是給人民帶來苦難的民主。如果有種民主能夠給人民群眾帶來實際的幸福,那這種民主即使還存在不少瑕疵,它也是好民主。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30年來,是中國人民有史以來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億元,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居第10位,人均國民收入190美元,居世界最不發達的低收入國家行列。1979-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3.0%的速度。這期間,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也實現同步快速增長,從1978年的人均190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人均2360美元。這個發展速度超過了日本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和韓國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的速度,創造了世界工業化發展史上的奇跡。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中國農村尚有絕對貧困人口約2.5億人,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25%。2007年末。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減少為1479萬人,不到全國人口的2%。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認為,近25年來,全人類取得的扶貧事業成就中。三分之二的成就應歸功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6.5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6.3倍。中國人均消費水平從1978年的184元增長到2007年的7081
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人均消費水平提高了7.2倍。反映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由57.5%下降到36.3%,農村居民家庭由67.7%下降到43.1%。中國人居住條件大幅改善,2006年底。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27.1平方米。中國人預期壽命2005年達到73.0歲。九年制義務教育得到了普及和鞏固,接近了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入學率2007年達到23.0%,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奠定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致力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除經濟發展外,政治上的發展也十分顯著。自1978年開啟改革開放,我們在政治上一再強調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是改掉那些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互相推動,彼此作用,這為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開辟了道路。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方面的成就,經濟上的發展是不可想象的。胡錦濤同志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國家看不到中國巨大經濟成就背后的政治制度因素,反而認為中國仍然是一個專制國家,中國實行的不是民主制度。這是罔顧事實的謊言。
“中國式民主”是充分考慮到了中國的國情、歷史、民族、文化傳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人民的選擇,是歷史的選擇。正因為它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符合中國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才為中國人民所認同.得到中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反觀那些實行了西方民主的發展中國家,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伊拉克、阿富汗在美國大兵的刺刀下建立了美國式民主政權,但得不到人民的認同、支持和擁護,恐怖襲擊、自殺式爆炸層出不窮,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這種民主政權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人民所需要的,是美國為首的外部勢力強加給伊拉克、阿富汗人民的,完全依靠美國為首的軍事力量在支撐。離開了美國的支持,它一天都很難存在下去。這說明,民主要成為該國人民的內在要求,要與該國的國情、歷史、民族、文化傳統相結合,才是好的民主。“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產生和發展的前提是由這個國家特定的歷史和國情提供的,歷史進程中的重大矛盾產生制度需求,而特定的制度需求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個國家民主政治的類型及主要內容。”只有根據歷史與國情、形勢與任務,才能找到符合現實條件適應發展要求的民主形式。
檢驗民主好壞的標準是政黨的執政實踐
關于民主的話語權,我們要有,不能以西方說了算。民主,不能以西方的民主標準為標準,而應該以實踐的檢驗為標準,這個實踐是政黨的執政實踐。
一個國家實行了哪種民主形式,人民得到的實惠怎么樣,這是檢驗這種民主形式在這個國家成效如何的最重要標準。亞里斯多德說:政治是最大的善。如果這種政治帶給人民的是“惡”,是饑餓、混亂、不穩定,那這種政治就談不上民主和善。因為人民的基本權利都得不到保障,何談“善”呢?如果是這種民主,那我們寧愿要那種給人民帶來幸福和安康的“專制”。
放眼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1990年代以后走人低潮,但社會主義并沒有像某些西方理論家預言的那樣走向了“歷史的終結”。相反,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改革開放找到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政治發展成就。今天的社會主義國家只有中國、越南、老撾、朝鮮、古巴,此外,世界上基本上都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但世界上的富裕發達國家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貧窮落后國家絕大多數仍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過去的殖民地、今天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由此看來,實行西方式的民主并沒有改變這些國家貧窮落后的地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銷的“民主崛起論”在這里成了謊言。亞洲的泰國實行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但這些年政局動蕩,經濟發展喪失了重要機遇。原定2009年4月主辦東盟與六個對話國系列峰會。因國內政局動蕩不能保證各國領導人的安全而被取消。因此,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不是萬應良藥,反而成為鴉片和毒藥。發展中國家中哪個國家接受了“民主崛起論”這劑毒方,帶來的都是動亂。
可能有人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內人民生活富裕。是的,但是這種國內的發達是建立在對他國掠奪侵略的基礎上的。資產階級把從國外獲取的巨額利潤中的一小部分用于改善國內人民生活,以緩和國內矛盾,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馬克思說:資本自誕生以來,就是渾身沾滿了血的赤裸裸的東西。近代以來,由于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政府被迫簽訂了1000多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每次都是割地賠款。亞非拉廣大地區都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劃分為自己的“勢力范圍”,是殖民地的人民養肥了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原始積累的歷史都是骯臟的歷史,它們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實行了民主制度,而是因為進行了肆無忌憚的掠奪和侵略。
把世界上實行了資本主義政體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相比,它們仍然是落后的。這就說明,是資本主義民主好還是社會主義民主好,一看這種民主是否適應本國國情,二看這個國家執政黨的執政實踐。由此也可以看出,那些談論民主,立張對中國實行西化的真正主張是什么?他們的真正主張就是,反對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實行社會主義民主,中國必須實行資產階級民主、實行資本主義。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能夠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嗎?近代以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已作了完全否定的回答。
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中國式民主”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把這條道路概括為“一個統一、四項制度”,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中國式民主”已在世界民主政治歷史進程中樹立起了一面光輝的旗幟。我們要樹立堅持“中國式民主”的自信心,“中國式民主”要有自己的話語權。
要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要從西方民主的藩籬中解放出來。民主作為一種政權組織形式在西方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羅馬時代。在西方歷史上出現過奴隸主階級的民主、封建地主階級的民主、資本主義的民主。正因為如此,所有關于民主的話語幾乎都產生于西方,西方社會產生了一系列在民主理論上作出重要貢獻的思想家、理論家。西方國家長期壟斷了民主的話語權。與此相反,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絕大多數時間是封建專制社會的歷史,民主思想的萌
芽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但民主,對于中國社會來說,更多的是一個新東西。“五四”運動打開了西方思想涌入中國的大門,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在中國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中國共產黨從創建根據地開始,就有了在一個區域執政的實踐,同時也有了實行民主的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更是實行民主共和政體,推進民主政權建設。黨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理論為指導,沖破西方民主話語權的藩籬,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地位。
第二,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要加強輿論引導能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判斷是非的能力。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因特網普遍應用于人們工作、生活各個領域的今天。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輿論引導能力成為一個政黨執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正確對輿論引導成為一個政黨謀求爭取和鞏固執政地位的重要手段。面對西方民主話語權的強勢地位,我們必須加強輿論引導能力,把握輿論宣傳的導向,加強對“中國式民主”合法性的闡釋和宣傳,分析批判西方民主價值觀的虛偽性、片面性及對我國的危害性,做到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用輿論影響人民思想、引導社會思潮,牢牢把握話語主導權,努力搶占道義和輿論的制高點,發揮好主流媒體有力有效的輿論引導能力。
第三,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研究和宣傳,使“中國式民主”的歷史必然性深入人心。話語權的爭奪既是輿論的爭奪,更是人心的爭奪。關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在中國建立的歷史必然性,過去我們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宣傳,這方面的理論認同已經武裝了一兩代人。但面對西方國家分化、西化中國的戰略圖謀,結合當今社會結構、人們思想的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我們還需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和宣傳,使“中國式民主”的歷史必然性深入人心,真正成為我們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理論認同和政治認同。
第四,建立“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要進一步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我們要妥善應對國內外所謂的“民主力量”對我國展開的民主攻擊,有效抵御西方民主戰略對我國的戰略攻勢,必須進一步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我們要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根據十七大關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戰略部署.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我們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探索一種不斷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路徑。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掌握發展民主政治的主導權,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不斷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民主政治實踐的豐富成果來進一步提高“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