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菲利斯·佩爾曼 王 鵬 編譯
“雞肉湯?”聽到丈夫默爾說很想吃雞肉湯時,我不由得皺了下眉頭。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請求我給他做雞肉湯了。這是1969年的一天,我和丈夫默爾剛結婚,每天最讓我頭疼的事情莫過于準備晚餐了。那時我們還在紐約的一所大學里攻讀博士學位,每天下課后回到已婚學生宿舍,面對廚房我就很發愁,究竟該從哪里開始呢?
我真想打電話給媽媽,但又覺得很慚愧。媽媽是個很棒的廚師,做飯非常好吃。我和默爾都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鄉下,我們從小在農場里長大,那里的婦女似乎個個都能做得一手好飯菜。但對于烹飪,我一點興趣也沒有,我更愿意把時間花在看書上。沒辦法,我只好打電話向我的姐姐求助,她得到了媽媽的“真傳”,她做的飯菜很受家人喜歡。“做雞肉湯其實很簡單,”姐姐在電話那頭一邊說,我一邊記錄,“首先,你得先去市場買一只雞……”在我看來,這一點也不容易,但能做到這一步對我來說已經算是個重大突破了。
雞肉湯做好后我端到了默爾的面前,樣子并不誘人。“味道還不錯,親愛的。跟我媽媽做的雞肉湯很像。”默爾一邊喝一邊說。“真的嗎?”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忍不住嘗了一口。似乎不算太糟,雖然有點咸,味道也遠不如媽媽和姐姐做得鮮美,但還可以讓人接受。
初次嘗試烹飪的成功給了我不少自信,在課業不忙的時候,我也翻翻菜譜——這是媽媽送給我們的結婚禮物。慢慢地,我也經常按照菜譜做一些菜,而默爾也成了我的忠實鑒定者。一天,我在宿舍的廚房里準備晚飯,我做好了雞肉湯,正在做洋蔥豬排時,廚房里一下子圍過來四五個同學。“你在做什么,菲利斯?聞上去可真香。”“是雞肉湯,賓夕法尼亞的特色菜。”那天晚上,我在他們面前好好地表現了一下,甚至有人說想要跟我學習如何烹飪賓夕法尼亞的菜肴。那次之后,我對自己的廚藝更自信了,還經常邀請我和默爾的教授、同學來吃我親手做的“賓夕法尼亞大餐”。一位教授吃過我做的飯后,甚至專門去賓夕法尼亞進行了一次美食之旅。
我和默爾畢業后回到了我們的家鄉。雖然紐約很好,但我們的根在賓夕法尼亞。我一直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但連我自己都沒想到的是,我出的第一本書居然是一本賓夕法尼亞美食的食譜。在烹飪的過程中我發現,美食也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跟現代人的生活更為貼切,人們甚至從喜歡一個地方的美食進而喜歡這里的文化。在書的序言部分,我寫下了自己的故事,從一個對烹飪絲毫不感冒的人到撰寫食譜,我發現美食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里面還包含了對家人朋友的愛、包含了對文化的理解。▲
環球時報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