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
〔關鍵詞〕 地理教學;學生;興趣
培養;體會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2(A)—0063—01
樂學就是讓學生愿意學習、主動學習,越學越有味,樂在其中。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何以樂之,古人云:“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因此,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能否樂學、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學生只有對教師所教的課有興趣,才會樂意學習,教與學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為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上好第一課是關鍵
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學第一節課上得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熱情和欲望,以及今后地理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第一節課上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地理知識,讓學生對今后的地理課產生一種“期盼心理”。同時,要正確引導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的實際意義,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
二、用生動的描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假如我們真能跟隨在水點之后,到它能到達的一切地方去,那我們就要經歷一次難以想象的最有趣的旅行。譬如我們在喝一杯水時,就有充分理由去想象:這杯水中的水質點曾有一個時候在阿爾卑斯山峰的朝霞里放著光,后來就奔入山中的小溪,以后,它又顛簸在黑海的波浪上,閃耀在莫斯科天空的彩虹里,它或許會被帶到冰雪覆蓋的北冰洋上,或許被帶到西伯利亞,被那里的松樹根貪婪地吸進樹身。這就是說,地球上的水是處在無休止的循環運動中。”這是筆者在講授《水循環》一課前的導入語,引用的是前蘇聯學者蘇斯洛夫的一段精彩描述。當筆者利用多媒體把這一段話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情緒受到了感染,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了期待。生動的描述能使地理教學增色,尤其是關于地理特征、地理景觀的知識,如果配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提高學習興趣和熱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學生如形成清晰的地理表象,進而產生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情到理性的思維過程,掌握正確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
三、設置疑難,使學生在揭開地理之“謎”的過程中產生求知欲
當人們的認識還不足以解釋某種地理現象與地理問題時,這些現象與問題就成為謎。地理之謎是多方面的,可以分為自然地理之謎、人文地理之謎、區域地理之謎等方面。如東非大裂谷之謎、魔鬼三角區之謎、死亡谷之謎、金字塔之謎等。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學中巧用地理之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學生主動探索、自覺思考、探求新知。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如一年中為什么會有四季變化?酷寒的南極大陸為什么沉睡著萬頃煤田?昔日的海洋為什么變成了高聳的山脈?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又渴望獲取答案的
問題。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討論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結果,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四、結合課本知識和學生身邊的地理問題,培養學習興趣
地理教材從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特點出發,圖文并茂,內容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設計學生喜歡的教學內容,運用自制教具和實驗,增強教學直觀性,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學生求趣、求異、求新的心理特點,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新疆地區為什么是我國長絨棉的主要產區,四川人為何喜歡吃辣椒等等,使學生理解地理與服飾、地理與作物、地理與飲食等方面的知識。通過生活實例使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五、感受成功,穩定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當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某種成功時,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在地理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如在學完氣候知識后,筆者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哈爾濱和杭州的寒暑假時間應怎樣安排?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認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熱烈討論,最后得出“北方寒假宜較長,而南方暑假宜較長”的結論。這樣,許多相關知識得到了復習鞏固。學生的興趣在成功的起點上得以調動,這樣一次次成功的體驗將激發和穩定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