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寶
〔關鍵詞〕 小學生;寫話訓練;口語交際;語言積累;生活;看圖寫話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B)—0027—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寫話教學的總目標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善于運用閱讀中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感嘆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誘發學生“我要說”的強烈欲望,進而慢慢過渡到“我要寫”。
一、注重口語交際
寫話即把想說的話寫出來,因此,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是從培養他們說話開始的。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征以及教材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例如,教學《發現朋友有了缺點,該怎么辦》一課,上課伊始,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我有一個好朋友,他勤奮好學,從不輕易犯錯誤,但他有一個缺點:做了錯事,總不承認,愛撒謊。大家幫我想想,我究竟該怎么辦?學生一聽幫教師解決問題,馬上積極思考,說出了許多意見。這樣就把學生引入了問題情境,讓口語交際回歸生活體驗,并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使其產生了交流的欲望。當然,除了課堂上進行說話訓練外,還要利用活動課等時間對學生進行訓練。教師要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看課外書有何收獲,說一說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生活中的趣聞趣事……這樣,形成了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從不敢說到能說、樂說、會說,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都得到了鍛煉,從而為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語言積累
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要引導學生熟讀、背誦一些句群,并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理解、體會這些句群之間內在的聯系,將句群引入學生的語言庫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同時還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寫話作業,把寫話寫得好的學生的作業展示給其他學生看,并使學生明白這些好詞好句來源于大量的課外書,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在指導學生看課外書之前,還要教給學生讀書筆記的格式,要求學生在看書的同時寫讀書筆記,積累好詞、佳句并集中編輯成《課外拾貝》。學生的詞匯豐富了,上課發言也就積極了,看圖說話、寫話就不會因為詞語匱乏而無話可說了。
三、注重豐富多彩的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為了避免小學生寫話言之無物,教師就要挖掘生活中的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積累生活經驗,為寫話打下基礎。如,可以舉行春游、拔河比賽等活動。每次活動之前,教師要事先提示學生有意識地記一下活動的時間、地點及活動中特別令人難忘的場面……回來以后,把這些記下來,整理成文。實踐證明, 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初步體驗到了寫話的樂趣。
四、注重看圖寫話
看圖寫話是低年級作文教學的主體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指導學生看圖,讀懂圖畫中的各種信息,并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面對一幅具體的畫面,要引導學生抓住下面幾個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人,他們在干什么,讓學生弄清楚之后,再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心里會怎樣想,最后再讓學生根據看到的、想象到的或教師的提示組詞造句,把圖片所表達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出來。低年級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中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圖,插圖是進行寫話訓練的好素材。盡管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很小,但有插圖作為依托,便有了說的內容。以插圖練說,既能與學習內容有機結合,加深學生的印象,又增加了有趣的練“說”機會。 如,學完《奶奶笑了》一文后,讓學生想一想并說一說: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生病時,你是怎樣照顧的,然后讓學生把自己說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