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
摘要中國加入WTO后,中美間的知識產權爭端日益增多。本文分析了中美知識產權爭端產生的原因,并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及可行措施。
關鍵詞知識產權爭端 WTO 對外經濟貿易
中圖分類號:D92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122-01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對知識產權的定義如下:“知識產權是指智力創造、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可以有效推動科技投入和創新,促進經濟的增長。
在美國,政府十分注重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規定:“國會有權規定并徵收稅金、捐稅、關稅和其它賦稅,……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進步,對作家和發明家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專利權的保障;……”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國家憲法中,足以證明美國政府對此的重視。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曾在維持低通脹的情況下增長,但到80年代后期,美國經濟開始衰退。美國國會、政府和產業界將其經濟衰退和國際競爭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歸結為其知識產權在對外貿易中沒有得到充分保護,于是在1988年8月修訂《綜合貿易及競爭法》,專門設定了“特殊301條款”,該條款要求美國貿易代表署每年確定那些拒絕充分和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的國家的名單,以及拒絕給予那些依賴知識產權保護的美國生產商提供市場進入機會的國家的名單,從而對這些國家進行貿易報復。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不斷加大,屢創新高,而美國的貿易逆差卻不斷擴大,特別是對中國貿易逆差的進一步加大,這無疑會引起美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據其統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主要是貨物貿易上的逆差,而在服務、高科技貿易等領域,則存在順差。因此,要想改變對外貿易的現狀,美國政府必須大力發展技術領域的對外貿易,這就勢必要維護其在知識和技術創新方面的利益,必須在全球范圍內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逐步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作用,近些年來更是加大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入了WIPO《網絡版權公約》等國際條約,建立起了《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但由于我國開展知識產權工作起步較晚,法律法規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因而,我國目前存在著出口商品侵權現象嚴重、行政執法不透明等問題。
此外,中美雙方在對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沖突不斷,還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對知識產權保護效果的要求不同。美國希望我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盡快改變出口商品侵權現象嚴重的現狀。但由于國情的制約,我國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國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執法能力不高的現狀,因而很難達到美國的要求。
第二,美國國內存在一股對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有偏見的政治力量。這些美國人認為,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關系到美國的經濟全球競爭力、工人就業,以及消費者健康和公共安全的問題。中國企業通過盜版和仿冒獲取關鍵技術和設計,大大降低了成本,帶來了競爭優勢;假冒盜版搶走了工人的工作,偷竊了企業和政府的收入,損害了美國發明創造的競爭優勢,損害美國經濟安全。更甚者,有些美國人認為中國知識產權執法不嚴是其產業政策的一部分,懷疑中國的發展、創新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有賴于商業和產業的盜版等對知識產權的侵權。這種認識大大加劇了中美知識產權爭端。
第三,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日益減小。美國作為經濟最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與中國存在著顯著差距。但隨著近些年來中美貿易順差不斷加大,美國越來越明顯的感覺到中國帶來的壓力。近年來,中國的GDP增長率始終保持在高位,遠遠高于美國。因此,美國始終將中國作為其打壓的對象之一。
面對上述問題,中國可以采取以下的解決辦法:
第一,借助世界貿易組織解決知識產權爭端。世界貿易組織所實施的爭端解決機制是一套較為完善的機制,其適用范圍包含知識產權爭端的解決。世界貿易組織具有法律權威性,其爭端解決機制也相對完善,包括協商機制、成立專家小組、上訴審查、執行裁決等,加入WTO的國家也都認同其裁決。因此,將中美知識產權保護爭端交由世界貿易組織解決,是最為有效的途徑。
第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應立于主動態勢,不能因美國的壓力而丟失自己的立場。保護知識產權不完全是為了應付美國的壓力,更是我國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立足自己的國情,主動積極的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合理的保護知識產權。一方面,我們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我國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必然選擇,無論美國人起訴也好,不起訴也好,都不影響中國政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侵權盜版行為的堅定決心。另一方面,我們不能一味的以西方的標準來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保護知識產權應以國家的利益為標準,以合理為度,無論美國如何變換花招,也無論其施加的壓力多大,我們應時刻記住,知識產權保護應以適合我國國情、有利于我國國家利益為準則。
第三,盡快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使其盡量符合國際發展的趨勢需要,避免沖突進一步加劇。我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建設剛剛起步,很多地方還存在著缺陷和不足,這也是美國一再指責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一個方面。為此,我們要盡快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知識,改善執法環境,履行國際義務的角度,逐步與國際相接軌。
總之,中美雙方開展長期的知識產權合作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認識到兩國在知識產權制度上的差異,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建設方面,中國需要向美國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普及等方面開展長期而有效的合作。
參考文獻:
[1]許楚旭.中美知識產權沖突及其啟示.法大民商經濟法律網.
[2]何興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中美知識產權爭端.美國研究.總第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