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霞
摘要合同自由及對合同自由的限制從根本上說都是市場經濟內在要求的法律反映,是由合同法的本質和目標決定的。合同自由作為《合同法》的首要原則,是《合同法》的靈魂和支柱,同時,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實現合同實質正義,并適應社會生產發展的新要求,《合同法》從許多方面對合同自由進行了必要限制。《合同法》的其他三個基本原則即合法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鼓勵交易原則都不同程度地對合同自由進行了限制,以最大化的發揚合同自由的精神實質,保證了當事人正當的合同自由。
關鍵詞合同法基本原則 合同自由 合同自由的限制
中圖分類號:D9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328-02
合同是兩個以上當事人意思表示的合意,其本質是商品交易的法律形式。合同自由是指合同當事人在法律范圍內享有的協商確定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自由,從根本上說是市場經濟內在要求的法律反映。因為交易乃是市場活動的最基本內容,無數的交易便構成完整的市場,市場經濟中交易越活躍、越普遍,社會資源越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從而使社會需求在不斷交易中得到滿足,社會財富在不斷交易中得到增長。而交易活躍必須以交易自由為前提,這就決定了必須保障合同自由,決定了以調整交易關系為主的合同法必須以此為其最基本的法律原則。
我國《合同法》正是適用和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內在需求,將合同自由原則確認為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原則具體體現在我國《合同法》第4條的規定中,該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這一原則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當事人的約定優先于合同法的任意性規定,具有法律效力;第二、當事人具有訂立合同和確定合同內容等方面的自由。具體包括:締結合同的自由、選擇相對人的自由、決定合同內容的自由、變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選擇合同方式的自由、選擇補救方式的自由、選擇裁判的自由。①
合同自由最早源于羅馬法中合同自由思想。合同自由堅持個人本位,強調個體的自由意志,這正符合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在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被推崇到極致,1804年《法國民法典》首次將合同自由原則確立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此后許多國家也相繼在法律上確立了合同自由原則,該原則成了近代合同法的支柱。可見,合同自由原則的出現歸根到底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交易日益頻繁,社會經濟關系日益復雜,隨之也產生了對合同自由的種種干預和限制。
況且,自由從來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將導致實質上的不自由。誠如馬克思所言:“自由就是從事一切對別人沒有害處的活動的權利。每一個人能進行對被人沒有害處的活動的界限是由法律規定的。”合同自由主要體現的是一種形式的正義。古典合同法理論認為,合同自由可以自然導致合同正義,人們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交易,對雙方就是公正的,對社會也是有利的。現代合同法的理論和實踐證明,合同自由并不能當然實現社會正義,由于現實生活中合同雙方地位的不平等,往往導致實質上合同一方的不公平、不自由。這就需要國家進行適當的限制和干預,以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經濟上的弱者,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從而實現合同的實質正義。
因此,無論是從自由本身的相對性,還是從合同自由的局限性以及社會生產的發展上看,對合同自由進行限制都是必要的。正如合同自由歸根到底是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內在要求,對合同自由的限制從根本上說同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所決定的。只有對合同自由進行必要限制,才能真正實現合同法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正如王澤鑒先生所言:“一部契約自由的歷史,就是契約如何受到限制,經由醇化,而促進實踐正義的紀錄。”②以下主要從合同法基本原則闡述合同自由的限制。
我國《合同法》有四大基本原則,即合同自由原則、合法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鼓勵交易原則。合同自由作為《合同法》的首要原則,是《合同法》靈魂和支柱,其他原則則從各方面對合同自由予以限制,從而保證合同的實質正義的實現。
第一,合法原則——對合同自由的直接限制。《合同法》對合同自由的限制,首先并直接體現在對合同的合法性要求。《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是對合同自由最基本和直接的限制,是合同當事人自由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合同法》第五十二條進一步明確規定了違反此項原則的以下五類合同為無效合同:(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而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的合同。
以上五類合同的共同點在于其違法性,即違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及社會公共利益,損害了社會正義,因此對這類合同實行國家干預,規定其自始無效,并不得履行,從而保證了社會公共利益不因為合同當事人之間的交易行為被破壞。
此外,《合同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表明《合同法》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意,體現了合同自由的精神。可見對合同自由的限制是從合同法價值目標出發進行的必要的限制。
第二,誠實信用原則——對合同自由的矯正。誠實信用原則常被稱為“帝王規則”,在合同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一原則要求當事人在交易活動中誠實可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從而實現當事人之間以及當事人與社會之間利益關系的平衡。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人性對私欲的無限追求,使得不論法律多么周全,合同多么嚴密,只要當事人心存惡意,總能找到規避的方法,對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此時誠實信用原則便充分發揮了平衡作用,對當事人利用合同自由原則而濫用權力加以修正。合同自由以個體為本位,追求自由;誠信原則以社會為本位,崇尚公平正義。二者相結合,互相補充,適應了現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③我國《合同法》第六條明確規定:“當事人在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對合同自由的限制著重體現在基于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合同隨附義務。我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該條第二款又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這一義務在理論上稱為附隨義務。無論當事人在合同中是否約定,都不妨礙這些義務的遵循,當事人違反這些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害時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例如:出賣人在買賣物交付前應妥善保管該物(保管義務),技術受讓方應提供安裝設備所必要的物質條件(協助義務),醫生手術時不可把紗布遺留病人體內(保護義務)等。④這些義務雖未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但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旦違反及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誠實信用貫穿于合同履行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合同法通過基于誠實信用原則對義務的擴張維護合同的公平和正義,對濫用合同自由予以矯正。⑤例如:當事人雖約定可隨時履行債務,但應當在適當時履行,而不得深夜扣門還錢。又如:合同約定交貨方式為代辦托運,依據誠實信用原則,債務人應在數種運輸方式和數條運輸路線中選擇對債權人最有利的運輸方式和路線。
此外,基于誠實信用原則而產生的先合同義務和后合同義務在當事人之間已不存在合同關系時,仍對“合同雙方”賦予一定義務,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了合同法在與合同相關的整個過程中對當事人行為任意性的制約。例如,租賃關系終止后,房主應允許承租人在一定期間內在門前適當張貼遷移啟示;受雇人在離職后對于工作期間所接觸的商業秘密有保密的義務等。我國合同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合同終止后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第三,鼓勵交易原則——合同自由的目的,同時也包含對合同自由的限制。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交易活動都是通過締結和履行合同來進行的。合同關系是市場經濟社會最基本的法律關系,為了促進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就必須使合同法具備鼓勵交易的職能和目標,就必須將鼓勵交易作為合同法的一個重要原則。⑥從根本上所說,合同自由和鼓勵交易原則都是由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所決定的,確立合同自由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交易,鼓勵交易也正是合同自由的目標,在這一點上,兩者是一致的,合同法的許多規定都同時體現了這兩個原則。例如:合同法嚴格限制了無效合同的范圍,并嚴格區分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無效合同與效力待定合同,最大限度地保障交易的進行,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的原則。同時,合同法又把對可撤銷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的處分權,交予了相應的權利人,在不影響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的尊重合同當事人的自由意志,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
但鼓勵交易不是鼓勵當事人之間的任意交易,而是鼓勵合法的、公平的、符合誠實信用原則的交易,從根本上說是鼓勵有利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交易,因此其中也包含對合同自由的限制。例如:如果因為特殊原因,債務人不能交付原約定標的物,債務人提出愿交付同種類、同質量的替代物品,此種替代物品交付后亦不影響債權人利益的,債權人不得無故拒絕。又如,合同法嚴格區分無效合同與效力待定合同,并同時給與效力待定合同的權利人相應的選擇權,以保障合同自由,鼓勵交易,但同時也對這種選擇權做出種種限定。《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從而從總體上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保障交易有序進行。
總之,合同法四大基本原則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互相補充互相制約,不論是合同自由還是對合同自由的限制,都是由社會經濟生活的內在需求所決定并為之服務的。對合同自由進行限制,并不是否定合同自由,而是通過對其進行必要限制克服其弊端,最大化的發揚合同自由的精神實質,保證當事人正當的合同自由。合同法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鼓勵合法誠信的交易活動,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
注釋:
①④王利明,崔建遠主編.合同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頁,第67頁.
②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頁.
③孫聚團.論合同中的誠信原則.2004(5).
⑤謝增毅.誠實信用原則與合同義務的擴張.社會科學輯刊.2002(3).
⑥薛建蘭.論合同法中的鼓勵交易原則.商業經濟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