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審判模式的思考

2009-12-17 02:55:44葉萬理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8期

葉萬理

摘要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審判模式長期存在于我國的刑事審判之中,產生了法官預判、控辯不平等諸多問題,阻礙了刑事司法改革的進程。本文通過分析其現狀及問題,結合域外制度的經驗提出改進該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案卷筆錄中心主義 證據開示 起訴書一本主義

中圖分類號:D9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161-05

案卷筆錄中心主義是學者對于我國現行刑事審判模式特點的一種概括。我國刑事訴訟法學者陳瑞華對案卷筆錄中心主義這一模式作了較為全面地描述:“刑事法官普遍通過閱讀檢察機關移送的案卷筆錄來展開開庭前準備活動,對于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等言詞證據,普遍通過宣讀案卷筆錄的方式進行法庭調查,法院在判決書中甚至普遍援引偵查人員所制作的案卷筆錄,并將其作為判決的基礎,因此,中國刑事審判中實際存在著一種以筆錄為中心的裁判模式。”何才林則將其概括為:“刑事庭審主要演變為對偵查結論的確認和對筆錄的核對過程。”綜觀學者對于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的研究,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于案卷筆錄中心主義模式對法庭審理功能的干擾。為何“案卷筆錄中心主義”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這種我國特有的模式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其存在的問題在哪里?如何借鑒國外的經驗解決這種制度所產生的問題?本文將從以上方面探討案卷筆錄中心主義這一刑事審判模式,進而提出對于改進該制度的建議。

一、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在我國的形成和發展以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為界限。1979年我國制定的第一部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應當將全部案卷移送人民法院,由法官進行審查并作出啟動審判程序或退回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決定。這一規定給予了法官很大的權力——對于公訴機關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實質審查,具有較強的職權主義色彩。這一制度的設計將所有偵查過程形成的案卷全部在庭前移送法院,由法官對案件進行實質性審查。盡管制度設計的初衷在于促進法官能供公正地對案件做出裁決,但實質上卻導致了法官預先審判、架空庭審功能等問題。1996年修改后的新刑事訴訟法引入了英美對抗制訴訟模式的因素,削弱了法官的司法調查權,擴大了控辯雙方對法庭審理程序的主導權和控制權。這一改革的初衷在于實現庭前審查由實質性審查向程序性審查的轉變,排除庭前移送的案卷對法官的影響,使控辯雙方能夠充分行使權利,法官能夠客觀公正做出判決。但是在改革過程中,新刑事訴訟法第150條對于“主要證據”的范圍界定產生了一些問題,1998年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會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下文簡稱《六部委規定》),第35條規定由人民檢察院自行確定主要證據的范圍;第42條規定了人民檢察院可以將無法當庭移交和法庭上未出示、宣讀、播放的證人證言中不同的證言在審理結束后3日內移交法院。綜上所述,新刑事訴訟法雖然解決了庭前移送案卷的一些問題,但是隨著“主要證據”范圍的“確定”和庭后移送制度的形成,使立法的初衷未能完全實現。

(一)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現行規定

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的審判模式主要體現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下文簡稱《刑事訴訟法》)第150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解釋》)第116條、《六部委規定》第35條、第42條以及《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83條、第355條~第357條。《刑事訴訟法》第150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后,對于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并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該條規定法院對案件的審查范圍僅限于起訴書、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同時,通過《解釋》116條和《六部委規定》第35條明確了第150條中所指的主要證據的范圍。上述規定限制了法官對于案件的審查范圍和在開庭前接觸人民檢察院所提供的偵查案卷的權限。然而,《六部委規定》第42條卻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于在法庭上出示、宣讀、播放的證據材料應當當庭移交人民法院,確實無法當庭提交的,應當在休庭后3日內移交。對于在法庭上出示、宣讀、播放未到庭證人的證言的,如果該證人提供過不同的證言,人民檢察院應當將該證人的全部證言在休庭后3日內移交。”這一規定雖然符合我國刑事訴訟“以事實為依據”的精神,但是庭后移交證據的方式,使人民檢察院在出庭公訴時可以有選擇地出示證據,將對控方有利的證據于庭后移送人民法院,從而使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的審判模式依然存在。

(二)現行規定下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審判模式存在的問題

由學者對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的定義以及現行法律的規定可以發現,案卷筆錄對審判產生的不利影響的范圍,由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以前的庭前和庭上轉移到1996年后的庭上和庭后。

1.庭后

1996年新的《刑事訴訟法》廢止了庭前案卷移送制度,但是隨后形成的庭后移送制度使原先存在的問題得以繼續“生存”,導致改進后的模式仍然存在問題。

(1)“先定后審”轉化為“庭后裁判”,法官仍然依賴于偵查案卷作出裁判。無論是庭前移送還是庭后移送的偵查案卷,其內容詳盡、邏輯周密,對法官傳達的信念和觀點所產生的影響遠大于庭審過程中采集的信息。因而,庭審的功能無論是在庭前移送案卷還是在庭后移送案卷都會不同程度地被架空。而現代刑事審判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即為直接言詞原則,要求法庭審理應通過參審人員的言詞進行,不應以書面陳述代替出庭口證和質辯。偵查案卷是在偵查活動中形成的對于案件事實的呈現、轉述和理解,由于偵查人員的主觀因素和技術手段的局限,可能會產生與案件事實的偏差,進而對法官產生誘導作用,使其偏離中立裁判的思維軌道,當在庭審過程中接觸到“不夠詳盡”的證據時,法官接受偵查案卷的思路是很難避免的。可見,“庭后裁判”與“先定后審”并無差異,僅僅是法官是在庭前還是庭后形成內心確信而已,庭審實質上仍然會被架空,導致可能作出有異于案件真實情況的判斷。

(2)辯方不能獲知可能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并進行質證。庭后移送案卷制度導致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辯方的訴訟權利受到損害。根據《解釋》第58條規定:證據必須經過當庭出示、辨認、質證等法庭調查程序查證屬實,否則不能作為定案依據。《六部委規定》第42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于在法庭上出示、宣讀、播放的證據材料應當當庭移交人民法院,確實無法當庭提交的,應當在休庭后3日內移交。對于在法庭上出示、宣讀、播放未到庭證人的證言的,如果該證人提供過不同的證言,人民檢察院應當將該證人的全部證言在休庭后3日內移交。《六部委規定》第42條規定的休庭后移交制度,使檢察官通過在庭上有選擇地出示證據、在庭后部分或全部移送案卷來引導法官在庭后重新作出判斷成為可能,從而使辯方失去了獲知和質證這些證據的權利,違背《刑事訴訟法》“控辯平等”的立法精神。

2.庭上。

法庭審理是刑事訴訟的核心,現代刑事訴訟理論毫無例外地將法庭審理過程視為法官形成內心確信最重要也是唯一的過程,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無不對該過程提供各種制度保障以確立法官中立裁判的地位。除了上文所述的庭后移送制度之外,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的審判模式還從兩個方面干擾了法庭審理過程。

(1)案卷筆錄部分內容缺乏有效質證。在英美的法律實踐中,確立了傳聞證據規則,其核心是不經當庭質證的口供、證人證言、鑒定筆錄等傳聞證據不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國的立法與司法實踐中,雖然沒有確立傳聞證據規則,但是在刑事案卷制度中,由被告人供述與辯解、證人證言、勘驗筆錄、鑒定結論等構成的案卷筆錄,在證人出庭率低、偵查人員、鑒定人員不出庭參與質證的情況下很難得到有效的司法審查。同時,在庭審中還存在法院對于案卷筆錄賦予優先效力的情況。以翻供現象為例,如果被告人當庭提出其在偵查期間遭受過刑訊,檢察官會提交公安機關的“工作說明”,而辯方律師卻很難提出有效的證據。在類似情況下,法院會以辯護方“沒有提出相關事實和證據”為由,斷然拒絕辯護方所提出的排除非法證據的訴訟請求。此種情況的出現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法院對于證據的司法審查的缺乏,從而可能使非法證據不能排除、辯護人的證據和主張不能發揮作用,導致法庭審理職能發揮的缺失。

(2)控方主導法庭審理,破壞控辯平等地位。由于案卷筆錄具有優先效力使其更容易被采信,同時存在的庭前移送主要證據制度,使檢察官能夠通過其已經提交的主要證據主導整個訴訟過程,削弱對抗式訴訟中控辯雙方的平等地位。正如學者陳瑞華所說:在整個法庭調查過程中,公訴人利用自己所占據的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牢牢地控制著法庭調查的范圍、順序和方式,公訴人通過宣讀偵查案卷筆錄的方式,主導著整個法庭調查。法官在掌握證據“片斷”、律師的閱卷權得不到保障的時候,檢察官通過有選擇的出示證據控制法庭審理過程,使審理過程的中心由法官轉向公訴人,檢察官的思維決定了法官對整個案件的認知。辯護人也僅能被動地應對,卻無法在檢察官預先設置好的“完整的邏輯鏈條”中尋找缺口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證據,導致辯護的作用被嚴重削弱,成為對檢察官提問和陳述的被動回應。而庭后案卷的移送則加固了法官從公訴方的視角對于案件的判斷進而形成其內心確信,使控辯平等和法官中立裁判受到嚴重削弱。

二、域外相關制度的考察

法律作為文化移植的產物,考察國外的經驗以推進我國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必要的。1996年刑事訴訟法中嘗試引進的對抗制訴訟模式主要源于英美,對這些國家制度的考察無疑具有借鑒意義。對于解決我國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審判模式所存在的問題,美國的證據開示制度和“起訴書一本主義”模式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一)美國的證據開示制度

證據開示制度是美國刑事訴訟中一種了解案情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在審前由檢察官和被告方雙方相互向對方提出各種問題,要求提供各種文件和其他證據。證據開示制度設計的目的在于防范法庭審理過程中的“證據突襲”,即控方或辯方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向法庭提供對方并不知曉的證據從而導致該方無法有效應對的情形。這種情形導致事實真相不易被查清的同時又侵害控辯雙方的訴訟權利。很多國家都在其立法和司法實踐中確立了證據開示制度,美國也隨著判例和一系列成文法規的制定確立了自己的證據開示制度。

有關證據開示制度的相關規定主要體現在一系列判例所確立的規則以及《美國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第16條之規定中,主要從檢察官的證據開示規則、被告方的證據開示規則以及違反證據開示規則的后果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定。首先,從檢察官的角度,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963年Bradyv.Maryland一案中確立了布倫迪規則,要求控訴方應當向辯護方開示可能影響被政府“封鎖”并因此受到不利影響而有利于被告人的證據。在《規則》第16條中規定控訴方在被告方提出請求的情況下必須透露的證據范圍,包括被告人的陳述、先前的犯罪記錄、控訴方掌握文件和有形物品及各種檢驗報告。該條同時還規定了禁止透露的范圍,并確定了“互惠機制”以及“繼續透露”規則。其次,從被告方的角度,1970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Williamsv.Florida一案中確立了被告方向控方證據開示的規則,《規則》第16條規定的開示范圍包括文件和有形物品、檢查和試驗報告,并在第12條中規定了三條針對特殊情形的開示規則。最后,《規則》第16條還規定了違反開示規則的后果:法庭對違反證據開示規則的行為可采取如下方式處理:(1)命令當事人進行證據開示;(2)同意延期審判;(3)禁止未開示的證據在庭上出示;(4)根據情況前述其他適當的命令,該條同時對第4款中“適當的命令”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對于該條第3款排除證據的規則,美國法院的判例肯定了其合憲性,但認為其使用應當慎重。

總之,證據開示制度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鞏固控辯雙方的對抗地位,避免因法庭審理中一方通過“證據突襲”的方式使另一方因缺乏準備陷于被動或導致法庭審理時間延長。雖然近期在我國部分地區試行了證據開示制度,但尚未以立法的方式確定下來。我國引進證據開示制度作用有二:第一,通過庭前開示平衡調整控辯雙方的不對等地位;第二,通過建立這樣一個過程來排除庭后移送證據,保障控辯審三方在庭前能夠對證據有所掌握,進而提高法庭審理的效率和質量。

(二)“起訴書一本主義”

“起訴書一本主義”是對一種起訴方式的概括,具體表現為檢察官在提起公訴時只能依法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交具有法定格式的起訴書,表明控訴方的控訴主張,而不得同時移送有可能使法官對案件產生預斷和偏見的其他文書和控訴證據,也不得引用這些文書和證據的內容。“起訴書一本主義”最早產生于英美的刑事訴訟中,日本的相關立法在引進這一制度方面具有代表性。日本現行《刑事訴訟法》第256條規定了起訴書所應載明的事項,該條第6款規定:“起訴書不得添附可能使法官對案件產生預斷的文書及其他物件,或者引用該條文等的內容。違反起訴書一本主義時,起訴書無效,做出駁回公訴判決。”“起訴書一本主義”可以有效地避免法官形成預斷,強化法官的中立地位,保證裁判不傾向于控方或辯方而導致可能存在的不公正結果。

案卷筆錄中心主義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主要證據”的庭前移送,容易導致法官對案件產生預判,“起訴書一本主義”的起訴方式對解決這個問題是十分有效的。通過立法確立的“起訴書一本主義”模式將使公訴機關無法根據其理解和需要向法院提供“主要證據”,進而從庭前的環節控制了案卷筆錄對審判活動的影響。

三、解決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審判模式問題的建議

通過上文的考察和分析,結合國外的成功經驗,我認為應通過建立證據開示制度與“起訴書一本主義”模式相結合的庭前程序,來解決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審判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同時,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還應進行一些配套制度的改進和建設。

(一)建立證據開示制度與“起訴書一本主義”模式相結合的庭前程序

1.建立證據開示制度

(1)目的。證據開示制度設計的目的主要有兩點。第一,證據開示制度可以保障庭審功能的有效發揮,排除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的模式對庭審過程的干擾。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通過雙方開示證據可以提高庭審效率,確定法庭審理過程中應重點調查的證據范圍,貫徹了“集中審理原則”,把重點由“庭后裁判”轉移到庭審過程中。其次,排除了檢察官以庭前提交主要證據的方式控制法庭審理過程,使控辯雙方充分提出證據和主張,法官能夠主要通過庭審直接獲取證據形成內心確信。第二,證據開示制度可以保障控辯雙方的平等地位,有利于控辯雙方訴訟權利的行使,實現“控辯平等”。通過雙方庭前開示證據,可以彌補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控辯雙方不平等的問題,有效保障辯護方的權利。

(2)具體規定。證據開示制度應從規定控辯雙方開示范圍、違反開示規則的后果及程序要求三部分構成。

第一,控辯雙方的開示范圍。控方應將在偵查、起訴過程中所有與案件指控事實有關的證據材料向辯方開示,與指控事實無關的材料不應納入開示范圍。如果辯方對于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以及訊問筆錄、證人證言產生疑問,應當要求制作筆錄的偵查人員、鑒定人員在庭審過程中出庭接受控辯雙方詢問。在這些開示證據中,控方準備在法庭使用的應當在辯方提出請求后主動開示,而不準備在庭審過程中出示的證據則可應辯方請求而開示。辯方的開示范圍應限定在其所主張的辯護意見范圍內,根據“雙向開示原則”,辯方應該在第一輪控方開示證據后,根據控方的要求在前述范圍內開示證據,但沒有義務提供支持被告人犯罪事實成立的證據。對于可能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證據,在開示過程中應當由審查法官決定該證據是否進行開示。

第二,違反開示規則的后果。對于控方,應當排除檢察官在法庭上出示的未開示的、新證據以外的證據。很多國家對于這一規則的使用十分慎重,但是結合我國具體情況,由于“流水作業”的模式的存在,公檢法三方缺乏相互制約,只有通過適用排除未開示證據的規則,才能保障辯護方知曉證據的權利得以行使。針對我國現存的案卷移送制度,設置這一規則也是必要的。從辯方的角度講,對于未遵守開示規則而沒有開示的證據,應當命令其出示并延期審理或禁止其出示,并對律師予以警告或紀律處分。

第三,程序要求。由于證據開示制度的確立會增加法院的工作量,因此沒有辯方的開示請求不應啟動證據開示。經辯方提出申請,法院應當指定一名審查法官主持證據開示過程,時間應在確定在審查起訴之后、法庭審理之前,但在法庭審理之前應給控辯雙方留有一定的時間了解證據的內容。根據辯護方提出的要求由控方首先進行開示進而開始雙方交互開示,由負責審查的法官制作《證據開示筆錄》,確定法庭調查的范圍、順序和方法并隨起訴書由審查法官移送案件的庭審法官。

對于證據開示的地點,現在存在檢察院和法院兩種觀點。前者所主張的依據在于檢察院作為存放證據的機關,有著當然的便利,可以提高效率,并且能夠避免法官預先裁判。我認為證據開示應當由法官主導在法院進行。控辯雙方作為審判過程中平等雙方,應當在中立的機構進行證據的開示并對證據提出意見,進而在開示過程中排除無關證據。針對預判這一問題,應當將庭審法官與審查法官相分離,作為兩個程序分別進行。

2.推行“起訴書一本主義”模式,逐步廢除庭后案卷移送制度

(1)目的。推行“起訴書一本主義”的目的在于排除庭前移送主要證據,避免法官形成預判,實現向“審判中心主義”的轉變。此外,由于庭后移送制度尚存在控方從庭后干擾法官作出判斷的問題,所以也需要逐步廢除。

(2)具體規定。推行“起訴書一本主義”的前提是確立證據開示制度,缺乏證據開示制度作為基礎,單純通過庭審來實現對證據的調查運用將導致審判拖延。因此,在確立證據開示制度后,應當通過立法限定起訴書所載內容的范圍,也即限定法官在庭前能夠進行程序性審查的范圍。起訴書載明的事項應包括: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證據目錄和證人名單、強制措施狀況,廢除現行的移送主要證據及復印件的規定。通過證據開示制度,控辯雙方已經知曉雙方證據,通過庭前開示已經確定了可運用的證據的范圍,因而庭后移送的案卷已經不存在法律上的效力。為了避免法官通過庭后閱讀偵查案卷中已經沒有效力的證據而做出決定,應當廢除現行庭后移送制度。

(二)配套制度的改進與建設

上述證據開示制度與“起訴書一本主義”是國外在刑事訴訟中普遍運用的有效方法。在我國推行使用上述方法,還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在立法理念、司法體制機制等基礎方面逐步進行相應的改革。我認為,首先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

1.實現控訴職能與監督職能的分離

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同時行使控訴職能和法律監督職能。承辦案件的檢察官在出庭支持公訴的同時,通過向法官直接提出監督意見的方式行使監督職能。這種方式賦予了檢察官一個主體多種職能,從而阻礙了辯護方權利的行使,削弱了法官的權威。因此,實現人民檢察院控訴職能和監督職能的分離是十分必要的。法律監督職能的行使應由負責起訴的檢察院以檢察委員會的名義在休庭后出具監督意見交給案件主審法院的方式進行,從而使法官能夠獨立判斷,也保證了承辦案件的檢察官在出庭公訴過程中能夠獨立行使其控訴職能。

2.改進法院內部管理機制,實現“法官個人獨立”

在我國現行的刑事司法實踐中,作為案件“承辦人”的法官,既要負責庭前準備、法庭審理,還要提出審理報告、草擬裁判文書,而且要對案件的審判結果承擔責任。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為了使判決結果能夠順利獲得批準,同時也減輕未來自己可能承擔的責任,就會采用內部請示上報的方式征詢上級的意見。類似的情況和問題也存在在于上下級法院之間。這種內部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一是違背刑事審判的“直接言詞原則”,使未經歷庭審過程的上級領導或法院參與案件的裁判;二是上級法院提前介入了案件審理過程,可能會影響上級法院通過二審的方式對案件審理的有效監督。法官獨立審判是使現代訴訟中幫助和制約法官作出正確裁決的一整套制度發揮作用的前提。因此,應當逐步減少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法院領導對法官在案件一審過程的提前介入,實現“法官個人獨立”。同時,改進法官業績考核內容的方式方法,不應單純通過錯案追究、統計上訴率、重審率等數據的方式來考核法官和法院的工作,尋求更合理的模式考評法官工作,保證法官和下級法院的獨立性。

注釋:

陳瑞華.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09頁,第113頁,第133頁,第132頁.

何才林.筆錄中心主義研究.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16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頁.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58頁.

龍宗智.刑事庭審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頁.第144頁.第140頁.

⑦卞建林,劉玫主編.外國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77頁.

[美]德雷斯勒,邁克爾斯著.魏曉娜譯.美國刑事訴訟法精解(第四版):第二卷·刑事審判.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頁.

陳瑞華.英美刑事證據展示制度之比較.政法論壇.1998(6).第91-92頁.

李學軍主編.美國刑事訴訟規則.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366-367頁.

蔣石平.美國和日本刑事證據開示制度比較研究.政法學刊(第21卷第4期).2004(8).第53-54頁.

王麗.起訴書一本主義之理性思考.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12).第20頁.

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4頁.

陳光中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專家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530、536頁,第531頁.

顧列平.我國刑事證據開示制度的構建.法治研究.2008(12).第67頁.

謝財能.起訴書一本主義與我國案卷移送方式的改革.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5).第95頁.

陳光中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專家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531頁.

陳瑞華.中國刑事司法制度的三個傳統.東方法學.2008(1).第29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www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亚洲永久色|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 国产成人91精品|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婷婷|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天堂网国产|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swag国产精品|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欧美国产综合|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欧美午夜性视频| 麻豆a级片|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在线毛片|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亚洲 成人国产|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www.99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欧美第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婷婷午夜天|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噜噜噜久久|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