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娜


摘要檢察機關作為我國的司法機關,同時還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本文以檢察系統工作機制為視角對檢察機關應如何避免刑事錯案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檢察環節 刑事錯案的界定 刑事訴訟機制 檢察系統工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D92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199-01
一、以檢察環節為視角的原因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條的規定:“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第8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從以上規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中,檢察機關負責批準逮捕,提起公訴,行使批準逮捕權和公訴權,同時又起到了聯結公安機關和法院的橋梁作用;
2.在檢察機關自行偵查的案件中,檢察機關又享有偵查權;
3.最后,檢察機關作為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對于各個刑事訴訟階段的各個機關都有監督的權力。
因此,檢察機關在我國的刑事訴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避免刑事錯案的問題上,其作為一個重中之重的環節,也就有著自身的一些特點,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檢察環節刑事錯案的界定以及如何從檢察環節避免刑事錯案
所謂檢察環節刑事錯案,就是指檢察機關處理決定與案件事實或法律規定不符的刑事案件。在檢察環節,刑事錯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加強檢察機關對于偵查機關的監督作用
我們現有的刑事訴訟制度,從很大程度上來看,是一種以偵查為中心的模式。而公安機關等一系列享有偵查權的機關,在我國都是行政機關(除檢察院行使自偵權的情況外),這些行政機關在偵查中往往更注重對于證據的收集,而忽視了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因此,需要有一個中立的機關來保護相對處于弱勢一方的,即犯罪嫌疑人的權利,而檢察機關作為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也就擔當起了這個重任。
因此,檢察機關應當首先轉變以偵查為中心的觀念,加強對公安機關在刑事偵查中的監督,對其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及時地提出,并且應當要求偵查機關在搜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證據的同時,也要收集其無罪,罪輕的證據。但這也就出現了一個邏輯上矛盾的地方,檢察機關作為法定的追訴機關,其任務就是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證據,對于檢察機關,甚至比對于公安機關來說更加地重要,而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卻要讓偵查機關搜集犯罪嫌疑人無罪以及罪輕的證據,不能不說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事情。而我國的檢察機關尷尬的根本也正在于此,因此,我們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做好這其中的利益衡量,看我們應當選擇何種利益,而適當放棄另外一種與之沖突的利益。
(二)建立科學的符合訴訟規律的考核評價機制與獎懲機制
我國多數地方檢察機關是通過立案率,撤案率,決定不起訴率以及宣告無罪率而建立考核評價機制與獎懲機制的。這種評價機制和獎懲機制存在著前提假設性的錯誤,以宣告無罪率這一點來看,對案件行使審判權的是各級人民法院,而不是檢察院,而在案件沒有進入實體審判之前,誰也無法也無權做出有罪或無罪的判斷,而以宣告無罪率來判斷檢察人員工作成績的優劣,不能不說是一種結果歸罪。我們在這方面過于注重對實體方面的判斷,這也正是我國司法實踐中長期以來重實體而輕程序的結果。而真正的符合訴訟規律的考核評價機制和獎懲機制應當是注重對程序的把關,以檢察人員是否遵守了法定程序為判斷依據。
(三)建立科學的指導決策機制
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在辦案中遇到決策難題向領導請示,向上級檢察機關請示,這是領導或上級對下屬工作進行指導把關的重要機制。但是,這樣一種指導決策機制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作用,不可能有效地解決錯案預防的問題。而且,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指導決策機制可能使錯案的發生和發展得到了權力支持,其錯案糾正的難度因此而增加。①
在我國檢察機關上下級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這對于一個司法機關來說,顯然是一種不盡合理的關系模式,行政上的領導關系必然會導致對下級檢察機關決策的不當干涉,造成對當事人權利的損害。因此,在指導決策機制這個方面來講,我們應當盡量地回避檢察機關上下級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而是建立一種全新的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既能做到以下級水平不高的決策的糾正,又能保持下級在決策時的獨立性,防止不當干涉,一舉兩得。當然,這還需要實踐中去慢慢探索如何來實現。
注釋:
①萬毅.底限正義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