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娜
摘要在為期十三年的延安時期中,中國共產黨典型教育的效果十分突出,并積累了豐富歷史經驗,這些歷史經驗在實踐與歷史中積淀而成,對于現今的典型教育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延安時期 典型教育 歷史經驗
中圖分類號:D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308-02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歷經兩萬五千里長征落腳陜北,開始了為期十三年的延安時期。這段時期是其在抗日戰爭過程中相對穩定的一段時期,為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以說,黨在延安時期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其中,典型教育的經驗十分突出,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黨在延安時期典型教育的歷史經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依托
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其典型教育自然要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依托,充分體現黨性原則。黨在延安時期非常注重黨員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培養,這種培養主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來完成。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學習馬列主義的任務,號召“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①并提出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競賽”:“我希望從我們這次中央全會之后,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學到了一點東西,看誰學到更多一些,更好一些。”②,通過學習和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堅定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自1941年5月始的整風運動更是對全黨進行了一次普遍而深入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通過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整頓三風”,以無產階級思想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使黨員尤其是新增加的新黨員真正做到從“思想上入黨”,學會運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肅清黨內錯誤思想,使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馬克思主義信仰更加堅定。
不僅如此,黨的主要領導人也都率先垂范,積極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如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陳云、王稼祥、張如心、艾思奇等,在這一時期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研究成果相當豐富,極大地帶動了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全黨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這為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典型教育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保證了黨典型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積極利用各種渠道,采用多樣化的教育形式
典型的宣傳是典型教育的重要環節,雖然延安時期條件艱苦,各種傳媒遠沒有如今發達,但為了保證典型教育的效果,黨積極利用了多種渠道,多管齊下,采用了十分豐富的教育形式,其中的“排頭兵”自然是報紙。延安時期,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黨辦報”的方針,一時間,各大小報刊如雨后春筍紛紛成立起來,其中既有嚴謹正式的《解放日報》、《共產黨人》,也有通俗易懂的《前線畫報》、《抗敵畫報》等等,加上各機關的墻報、壁報,形成了覆蓋面極廣的報紙宣傳網絡,在黨的典型教育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當時影響最大、最具權威的報紙《解放日報》就刊登過多個典型報道:1942年4月30號的頭條《向模范農村勞動英雄吳滿有看齊》;1944年9月21日頭條毛澤東追悼張思德的講演《為人民服務》;多次出現的有關359旅南泥灣墾區的先進典型報道等等,使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得到了廣泛傳播,保證了典型教育的良好效果。
配合報紙宣傳教育,廣播也是黨在延安時期進行典型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曾播出《劉胡蘭慷慨就義》、《鋼的擔架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堅持錦州北城戰斗的尖刀連》等有關典型人物或典型事跡的廣播稿件數不勝數。
此外,黨還充分利用了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民間文藝表現形式,如秧歌劇、信天游、連環畫、木刻畫、漫畫等等,使黨的典型教育深入人心,收到了非同尋常的效果。如秧歌劇《模范村郝家橋》在義和演出時,一個老百姓高喊,咱們要向郝家橋看齊,得到了全村響應。③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教師彥涵創作的木刻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在延安問世后,也得到了一致好評。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典型的廣泛教育作用,黨的領導人也曾多次親自撰文,如毛澤東曾寫《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為徐特立六十周歲生日寫的賀信》,鄧小平曾寫《慶祝劉伯承同志五十壽辰》,陳云曾寫《為什么要開除劉力功的黨籍》等,以當時黨的領導人在群眾中的威望,這些文章通過人們的學習,無疑在無形中增強了黨典型教育的效果。
三、典型層次分明,覆蓋面極廣
典型教育取到良好成果的另一個重要條件即是典型要層次分明,達到較廣的覆蓋面,倘若用單一單調的典型教育人,只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和懷疑。黨在延安時期的典型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效果,還在于黨樹立的典型層次分明,覆蓋面極廣。在抗日前線,既有舍身為國的“尖刀連”、“敢死隊”、董存瑞等數不盡的烈士,也有不畏艱險的白求恩、“鋼的擔架隊”等眾多救援人員。在敵后方,既有視死如歸、慷慨就義的劉胡蘭等英烈,也有忘我勞動頻創佳績的吳滿有、趙占魁等勞動英雄,此外還有模范婆婆、模范區長、反迷信模范、自衛英雄、通訊英雄等等,這些都是黨在延安時期所樹立并號召人們向之學習的典型,真是“行行出模范、業業有典型”這樣的典型不僅層次分明,而且覆蓋面極廣,真正做到了先進性與廣泛性的統一,具有可信度、富有親和力,使人們樂于學習也敢于模仿。對此,朱德同志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概括說:“以群眾所熟悉和最欽佩的群眾英雄及其業績來教育群眾,以群眾英雄的活榜樣號召大家前進,這就打破了教條主義的空談使教育產生出力量。”“這是教育群眾的重要方法,也是進行部隊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④
在此基礎上的典型教育使延安人民形成了突出的模范意識,一時間人人爭當模范、個個學做英雄,學模范、爭當模范的運動此起彼伏,使黨的典型教育收到了實打實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反面典型
雖然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正面教育為主,但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反面典型,不僅能夠有效消除反面典型的消極影響,還能夠從反面強化正面教育,黨在延安時期的典型教育十分注重反面典型的利用。
在1938年10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就利用張國燾這個反面教員,強調了黨的紀律性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鑒于張國燾嚴重破壞紀律的行為,必須重申黨的紀律……必須對黨員進行有關黨的紀律的教育,即使一般黨員能遵守紀律,又使一般黨員能監督黨的領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紀律,避免再發生張國燾事件。”除了張國燾,延安時期另外兩個反面典型黃克功和劉力功也被都積極利用對黨員進行紀律教育,收到了不錯的效果。⑤
此外,在大生產運動中,延安《解放日報》曾對“二流子”等反面典型進行了大力宣傳。所謂“二流子”是指受落后文化影響的落后分子,他們游手好閑,好吃懶做,吃酒賭錢,跳神捉鬼,蠱惑民心,甚至騙錢害命,影響惡劣。《解放日報》通過對改造“二流子”運動過程的報道,利用“二流子”進行反面典型教育,與當時轟轟烈烈的正面典型教育遙相輝映,極大地推動了大生產運動的發展。類似的反面典型還有在當時政治思想方面有錯誤傾向的“失足者”,同樣是通過對“搶救失足者”運動過程的報道,充分利用了這些反面典型的教育力量,純潔了黨的隊伍,提高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典型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新時期應該被積極有效的利用,以繼續發揮其強大的教育感染作用。因此,黨在延安時期典型教育豐富的歷史經驗就顯得十分寶貴,這些在實踐與歷史中積淀下來的寶貴經驗應當為我們所借鑒,并注入新時代的光華,以使典型教育這一重要方法更加充實和有效。
注釋:
①李少斐,黃小飛.關于延安時期理論大繁榮之原因解析.太原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0(3).
②⑤許啟賢,劉建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頁,第145-147頁.
③梁星亮,楊忠虎,宋煒.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局部執政史.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8頁.
④張賢華,韓裕慶.延安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經驗.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席文啟.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延安(陜北)新華廣播電臺廣播稿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5年版.
[4]閻樹生,胡民新.毛澤東與延安教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臧愛絨.抗戰時期延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宣傳研究綜述.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09(1).
[6]王東維.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探討.毛澤東思想研究.2008(9).
[7]陳東霞.論《解放日報》在延安時期黨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