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如 景孝杰
摘要國際法院于2007年2月26日對波黑訴南聯盟案作出了終局判決,判決塞爾維亞無罪并無需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國際法院第一次就國家種族滅絕罪問題作出判決,由此也引發一系列國際法問題。滅絕種族行為是一種嚴重侵犯和威脅人權的國際犯罪行為。國家應成為滅絕種族罪的適格主體,并為其滅種行為承擔國家刑事責任。對國家滅種行為應實行雙重責任制,即同時追究國家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關鍵詞滅絕種族罪 國家刑事責任 國際法
中圖分類號:D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344-02
2007年2月26日,國際法院就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訴南斯拉夫滅絕種族罪一案作出了最終判決。該判決引出了一系列國際法問題,筆者將就滅絕種族罪中的國家責任問題進行探討。國際法院1996年就該案所作出的管轄權確定的判決中指出“《防止及懲辦滅種罪公約》(以下簡稱《滅種罪公約》)第九條并未排除公約下的任何形式的國家責任”。①雖然在最終判決中,塞爾維亞被判無罪,然而筆者認為國家應為其滅絕種族行為承擔國家刑事責任。這也有助于減小具有爭議的人道主義干涉進行的空間。
一、問題的引出
根據《滅種罪公約》第二條,“滅絕種族”是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滅某一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的行為。包括:殺害該團體的成員;致使該團體成員在身體上或精神上遭受嚴重傷害;故意使該團體處于某種生活狀況下,以毀滅其全部或局部之生命;強制施行辦法意圖防止該團體內之生育;強迫轉移該團體之兒童至另一團體。②
《滅種罪公約》制定以后,后來凡是涉及滅絕種族罪行的國際法律文件,在對罪行的定義上除了個別的文字差異外,均未對《滅種罪公約》原有的實質內容作任何改動。1993年《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第四條、1994年《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規約》第二條和第三條的相關規定,1998年《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第六條亦沿用了《滅種罪公約》中的定義。由此可見,關于防止及懲辦滅絕種族罪的規則已經構成習慣國際法的組成部分,并且已經成為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53條意義上的國際強行法規范之一。
1993年3月20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以下簡稱波黑)向國際法院書記官處提交請求書,控訴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時稱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以下簡稱南聯盟)違反聯合國大會1948年12月9日通過的《滅絕種族罪公約》,并對其提出了四項指控③。波黑請求法院裁定并宣布:南聯盟已經并且正在違反《滅種罪公約》下的義務;消除其國際不法行為造成的后果并恢復原狀;向波黑共和國及其人民賠償全部損失和損害。1996年7月11日,國際法院作出了對該案具有管轄權的判決。2007年2月26日,國際法院作出了最終判決,判決稱:盡管塞爾維亞沒有阻止悲劇的發生,但是波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塞爾維亞在波黑上世紀90年代的內戰中“蓄意”實施了對波黑非塞族人的大規模屠殺。判決認為,塞爾維亞沒有觸犯《滅種罪公約》下的滅絕種族罪,既然無罪也就不存在國家賠償問題。
其實,在國際法院就該爭端所作出的判決中,法院是憑“沒有足夠證據表明塞爾維亞蓄意參與了滅絕種族行為”而認為塞爾維亞無罪的。
筆者認為,國家能夠也應該成為國際刑事犯罪的主體,并且應該為其國際不法行為承擔國家刑事責任,至少就滅絕種族罪而言是這樣的。
二、國家為其滅絕種族行為承擔國家刑事責任的必要性
(一)國家就其滅絕種族行為承擔國家責任的理論基礎
1.國家作為一個人格化的社會系統,它具有自己的整體意志和行為,從而也具有自己的犯罪能力,不能把國家整體的意志和行為,歸結為任何個人的意志和行為,也不能把國家犯罪歸結為個人犯罪。因此,承認國家是國際犯罪特別是滅絕種族罪的主體,同犯罪構成理論要求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并不矛盾。
2.如果一個主權國家違反了《滅種罪公約》下的禁止滅絕種族行為的義務,其必須為其國際犯罪行為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再者,根據國際法,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國家之間的關系以對等的權利義務為基礎,每個國家都享有國際法規定的權利,同時也承擔尊重其他國家權利的義務。當國家違反自己義務構成國際不法行為時就得為其行為承擔相應的國際法律責任。
3.對有論者提出國家的行為總是由其代表人物實施的,其代表人物才是國際犯罪的主體的觀點,筆者不能茍同。國家行為與代表國家行為的個人行為是有密切聯系而非完全割裂開來的,因為國家的職能必須通過國家領導人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來實現,此時,個人行為不是以私人身份而是以國家名義或以國家代表的資格作出的,所以這種行為就升格為國家行為而非純粹的個人行為。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犯下任何罪行,那么代表該國行事的個人也不應受國際社會的懲罰。
4.國際實踐中存在不同的國際不法行為,滅絕種族行為與違反“一般”國際義務,如違反雙邊協定的行為是不同的。
5.在每一個社會中,都有些構成該社會基礎的基本價值需要予以保護。在國際社會中,這些價值的重要性超越了個別國家的利益,因此,必須由國際社會采取集體行動進行保護。破壞國際社會利益的責任不能只限于賠償或賠款,而應該由國際社會作出判定,不僅宣布有關國家是“違法者”,而且是“罪犯”。④
(二)確立滅絕種族行為國家刑事責任的現實意義
首先,確立國家的國際犯罪及其刑事責任制度是維護國際社會秩序的需要。相較于侵略罪等,其實,在對滅絕種族行為進行懲罰領域是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的和實現突破的。畢竟那些對國家刑事責任持異議的西方大國,他們標榜人權,實行大規模種族滅絕行為的可能性比較小。而且,國家的滅絕種族行為往往容易成為他國進行所謂的“人道主義干涉”的借口,如北約對南聯盟的轟炸。為了國際和平與安寧的需要,為了構建和諧、進步的文明社會的需要,確立國家滅種行為的國家刑事責任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其次,確立滅種行為國家刑事責任制度是防止滅種行為的現實需要。在國家犯有滅種罪的情況下,國家得承擔刑事責任。
再次,確立國家的滅絕種族罪及其刑事責任制度是促進犯有滅絕種族罪行的國家進行改造的需要。
最后,確立國家的滅絕種族罪及其刑事責任制度是實現國際社會正義的需要。歷史告訴我們,極大地危害人類共同利益和殘酷地剝奪及侵犯人權的滅種行為都是國家推行其國家政策的結果,而非純粹的個人行為。
三、國家為其滅絕種族行為承擔國家刑事責任的可行性
(一)國家滅絕種族罪的管轄
第六條管轄權的規定是針對個人犯滅種罪所作出的。而根據《滅種罪公約》第九條,“締約國間關于本公約之解釋、適用或實施之爭端,包括關于某一國家對于滅種罪或第三條所列之任何其他行為之責任之爭端,經爭端一方之請求,應提交國際法院?!雹莶ê谡歉鶕诰艞l向國際法院指控南聯盟犯有滅絕種族罪的,法院也是據之確定管轄權的。
(二)國家滅絕種族罪的承擔
對國家滅絕種族罪應施行如國內刑法中單位犯罪的雙罰制,即對國家實體和直接責任人員分別定罪處罰。對犯有滅絕種族的個人可以通過國內法院、臨時建立的國際刑事法庭及國際刑事法院進行管轄,對之施以生命刑、自由刑、資格刑或財產刑。對觸犯滅絕種族罪的國家,較為理想的管轄法院是擴大了管轄對象后的國際刑事法院,可以對之施以內容不同于國內刑法體系的資格刑和財產刑,而因其為抽象實體,生命刑及自由刑無法實施。
四、對波訴南案的反思
作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聯合國的唯一專門機構,雖然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59條,“法院之裁判除對當事國及本案外無拘束力”,但作為適用國際法解決國際爭端的權威機構,其判決中某些法律原理方面的論斷,往往可能被援引,甚至還會被作為習慣法的證明,并且其實根據《滅絕種族罪公約》的通過背景和公約內容,國際法院的判決結果是預料之中的。正如筆者前面所述,公約起草過程中,就發生了國家應否成為滅種罪主體的爭論,最終以美國為首的反對派以微弱的優勢否定了國家作為滅種罪主體的可能性。并且《滅絕種族罪公約》第四條規定,“凡犯滅種或有第三條所列行為之一者,無論其為依憲法負責之統治者、公務員或私人,均應懲治之”⑥,該條規定所列的滅絕種族罪的適格主體只能是個人,而對國家未作規定。因此,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國際法院只得判決塞爾維亞無罪。
五、結語
如果國家以及代表國家作行為的個人作了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而這種行為由于其嚴重性、殘酷性和對人類生命的蔑視而被列入文明國家的法律公認的犯罪行為一類,國家以及代表國家作行為的人就應擔負刑事責任。⑦而滅絕種族行為由于其侵犯和威脅了人類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其已經被列入文明國家所公認的違反國際強行法規范的國際犯罪行為,國家所承擔的禁止滅種行為的義務是一種對世義務,國家一旦違反此義務,就應該為其滅種行為承擔國家刑事責任,國家刑事責任的承擔可以通過懲罰性賠償、抵償、沒收財產等方式來實現。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并不排除國家刑事責任。就滅絕種族罪而言,應當實行國家及相關責任人員的雙重責任制。
確立國家在滅絕種族罪中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有利于維持國際社會的持續和平、安寧、穩定、秩序、與發展,也是尊重人類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所需。國際法是發展的和動態的。既然國家滅絕罪的確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利于和諧世界的構建,有利于人類文明。筆者相信,隨著國際人權法和國際刑事法的發展,國家會成為滅種罪的適格主體,并將為其滅種行為承擔相應的國家刑事責任。
注釋:
①caseconcerningApplicationoftheConventiononthePreventionand PunishmentoftheCrime of Genocide (BosniaandHerzegovinav.Yugoslavia).Availableathttp://www.icj-cij.org/decisions(visitedMay31st,2007).
②《滅種罪公約》第二條.
③SeecaseconcerningApplicationoftheConventiononthePreventionandPunishment of theCrime of Genocide(BosniaandHerzegovinav.Yugoslavia).Availableathttp://www.icj-cij.org/decisions(visitedMay31st,2007).
④JohnDugard,CriminalResponsibilityofStates,InternationalCriminalLaw,Vol.1,2nd Edition,M.C.Bassiouni(ed.),atpp.239~253,(1999)
⑤《滅種罪公約》第九條.
⑥《滅絕種族罪公約》第四條.
⑦[美]詹寧斯·瓦茨修訂.王鐵崖等譯.奧本海國際法(第一卷第一分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年版.第4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