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成
[摘要]開展科學就業價值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社會價值觀淡化,就業期望值偏高,職業奉獻精神缺失,誠信意識相對弱化,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等。要加強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
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中的不利因素
社會價值觀淡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大學生就業基本是響應黨的召喚,滿足社會需要,服從組織安排。與過去相比,當前的大學生社會價值觀有所淡化。表現在就業目標從關注社會目標趨向關注個人目標,更加重視自我價值實現。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自我意識突出,出現個人主義趨向,忽視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將物質待遇標準視為就業唯一標準。
就業期望值偏高。大學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偏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業期望與社會需求錯位,就業期望值脫離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和興趣,集中體現為“一步到位”和“白領意識”。大部分畢業生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發達城市工作,希望到條件好、待遇高的單位工作,而不愿意到國家需要的基層、艱苦地區、行業就業,大學生就業的內部需要和外部需要存在不小的差距。
職業奉獻精神缺失。如今,大學生就業已經從計劃經濟下的一元化社會貢獻型,逐漸向自我實現型轉變。不少畢業生把奉獻與索取放在相等的位置上進行權衡,難免與社會需求產生較大反差。就業標準由內在精神型向外在功利型的這種轉變,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很濃的功利色彩。
誠信意識相對弱化。當前大學生就業競爭激烈,對于不少用人單位來說,不是擔心招錄的大學生缺乏智慧,而是擔心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我國大學生就業體制改革后,大學生不僅要面臨畢業分配,還要走向人才市場。就業、簽約、違約、毀約這些就業的諸多環節無不與大學生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誠信意識的弱化,導致了不少大學生在就業時往往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忽視用人單位的利益,損壞學校聲譽。
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近年來,面對逐年增多的貧困生這一特殊的教育弱勢群體,國家、學校經過積極探索,在立足我國國情和教育現狀、保證整體平等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獎、貸、助、補、減的一整套解決貧困生問題的資助體系,使得曾經困擾廣大學生、家長的貧困生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有較大改觀。但據教育部的一項統計,目前我國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總數已達400多萬,占在校生總數的20%-25%,其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8%~10%,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更加突出。
加強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就業價值觀教育是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必要途徑。就業價值觀問題是導致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
首先,從供需來看,如果按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判斷,大學畢業生應當依然處在求大于供階段。相比而言,大學畢業生“太少”而不是“太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消息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達到21%。從現實需求來看,這個指標即使達到25%~30%也不算高。否則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經濟發展中的科技含量就無從談起。因此,從整體上看,我國大學生依然是供不應求。尤其是廣大基層、西部地區、邊遠地區以及艱苦行業人才匱乏的狀況更為嚴重,迫切需要大量人才特別是大學畢業生人才。
其次,從人才市場競爭形勢看,總體上,大學生在人才市場競爭中仍然處于優勢。他們掌握著較高的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求職技巧,是整個人才市場中最活躍、最有競爭力的人群。我國失業人口結構也顯示,失業人群主體仍然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而不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大學生。
最后,從大學生群體內部就業競爭來看,要找到工作對于大學生來說并不難,但要找到各自心目中滿意的“好工作”卻很難。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還存在較大的空間,出現這種待業的現象,表面看是由于競爭造成的,實際上卻是由于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問題導致的。因此,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是簡單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崗位能解決的。即便經過各種努力,為全部大學畢業生創造百分之百的就業崗位,也無法保障大學畢業生百分之百就業,因為最終決定就業與否,還要看他們認為該崗位是否是“好工作”,是否愿意就業。
就業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科學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通過就業價值觀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自覺、自主地做好職業準備。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可以促進大學生將知識的學習,素質的發展,以及能力的提高與未來就業方向保持一致,有利于引導他們根據自身優勢和社會需要,選擇最能發揮自己才干的職業,有效提升其與工作崗位的匹配程序,直至為其創業做好準備,實現其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就業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的發展與成才。在就業選擇的過程中,究竟應該如何分析個人的主客觀條件,如何看待不同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下,怎樣把握機會,選擇合理的職業,已經成為當前畢業生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不但要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這些問題,更要為大學生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進而為大學畢業生成才和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就業價值觀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業價值觀教育是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和思想基礎,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業價值觀教育是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主要途徑,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著力點和切入點。
加強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基本對策
明確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根本任務。
首先,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工作重心要前移,新生入學開始,就要著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促進大學生面向未來、面向社會塑造自我。要培養和強化大學生的競爭意義,讓他們認識到,要實現個人的目標和理想,只有依靠競爭,具備雄厚的實力,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
其次,培養大學生樹立自主創業意識和終身學習觀念。自主創業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就業方式。大學生創業是整個社會創業大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社會、政府應當大力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和氛圍。對那些適合創業、具備創業基本素質和條件的同學來說,要敢于大膽創新,順勢而上。一方面,高校應積極培養大學生樹立自主創業意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提升他們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的競爭實力。
第三,倡導大學生到基層,到農村,到祖國最需要地方去。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追求與國家、社會需要關系的一個很好的結合點,就是到基層去,從基層做起。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到農村、到西部就業是當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基層、農村、西部為大學畢業生施展才華、服務人民、報效祖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有利于對大學生這樣優秀的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
探索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切入點。
首先,重視大學生的經濟需求,加強就業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在就業價值觀教育實踐中,不可忽視畢業生合理的經濟需求,尤其是不少大學生需要尋求高收入的工作,是為了償還貸款,以彌補教育投資成本。當社會提供的工作的收入水平不能彌補其投資成本時,就會影響其就業決策。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表示,目前我們要適當提高新就業大學生待遇,防止新一輪腦體倒掛。要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進行實際調查,不僅要了解他們的就業價值觀狀況,還要了解他們的期望薪金水平;同時,還要積極了解大學畢業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就學貸款情況、專業技能水平等,分析大學畢業生能夠接受的就業區域、單位類型、專業方向,以此作為高校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的依據。
其次,重視大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提高就業價值觀教育的科學性。不少大學生不愿意到基層去,不愿意到農村、到落后的地方去,這是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就業價值觀教育在注意大學生的經濟需求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大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要和畢業生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交流,要激勵大學生重新構建社會責任感,找到屬于自己生命的價值。正確引導大學生不斷適應環境的需求,把每一個新工作視為一個新起點,不斷磨合,在現實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實現自我價值。
第三,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突破就業價值觀教育的難點。解決好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社會主義公平原則的必然要求,也必將深刻地影響中華民族的現在與未來,因此,這也成為當前大學生教育工作的重點。要強化對登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提供職業指導、有針對性的崗位信息和職業培訓或就業見習;結合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加強對困難畢業生幫扶,將困難畢業生作為重點對象,優先向用人單位推薦。社會、學校、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全面、系統地幫助貧困大學生實現就業,積極發揮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