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錢華
摘要:隨著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的快速發展,如何防范其潛在的各種金融風險,就成為我國企業金融會計領域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國企業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過程中所產生的信用操作風險、利率風險和道德風險,進而提出相應的控制機制,包括: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防偽體系、嚴格內控機制和完善配套服務等。
關鍵詞:銀行承兌匯票;風險;控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以及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商業匯票尤其是銀行承兌匯票發展迅猛,日益成為企業和銀行間,加速資金周轉、促進貨幣流通的重要支付結算工具,因為其不僅可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以優化銀行資產結構、規范企業信用。但是,隨著這項業務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日漸拓展,由于信用不健全、體制不完善、操作不規范等原因,我國商業承兌匯票業務益發呈現出過度、無序的競爭狀態,導致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水平和風險類型與日俱增,尤其是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其已對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并制約了商業銀行開展該項業務的積極性。據統計,從逾期墊款余額的變化趨勢來看,2008年第三、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逾期墊款環比分別增加25.6%、22.6%和15.2%,同比增加-5.1%、21.8%和51.1%,表明:隨著逾期墊款余額的快速增加,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的承兌匯票業務存在較大的潛在風險。有鑒于此,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管理已逐步成為我國企業金融會計領域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防范票據風險,維護商業金融機構業務的正常開展,已成為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因而,本文將通過對企業在辦理銀行商業承兌匯票業務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其內在和外在的成因,進而有針對性的構建風險控制機制,這對我國銀行商業承兌匯票市場的完善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銀行商業承兌匯票的風險類型
從國內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的現狀看,我國企業在從事銀行商業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信用操作風險、利率風險和道德風險這樣幾種類型:
(一)信用操作風險。是指企業在取得商業銀行已承兌、(背書轉讓)貼現或轉貼現的票據時,由于票據合法性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企業不能或無法按時收回資金,從而形成企業不良金融資產的風險。造成這一風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財務或業務人員的疏忽或對票據業務的不熟悉,致使取得的銀行承兌匯票背書不合法、不完整,包括票據貼現時空白背書、多次背書時背書不連續等;其次,由于缺乏嚴格管理,市場中各種偽造票據、變造票據、"克隆"票據等不法票據的盛行,使得貼現銀行為了辨認票據真偽,必須持原票據到當地代理銀行進行查驗或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同出票行進行核對,流程繁瑣、復雜,致使部分銀行不受理或以各種借口不配合票據貼現,給票據貼現帶來很大的信用風險。
(二)利率風險。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直接受到中央銀行再貼現政策的影響,因此,當中央銀行再貼現政策出現較大變化時,將對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產生重大影響,因而銀行承兌匯票的利率風險主要是指由于國家貨幣政策變化,導致銀行貼現率變化而形成的潛在利率損失風險。表現在:若央行抽緊銀根、控制再貼現額的總量或是提高再貼現率時,票據市場資金緊縮,如果此時將持有的票據轉讓,就可能導致的利率損失;反之,若央行釋放流動性,提高貼現率,則可能導致利差收益。例如,2008年7月1日長三角地區的貼現利率為5‰,六個月的利息率為5‰×6=30‰,而2009年7月1日長三角地區的貼現利率為1.45‰,六個月的利息率為1.45‰×6=8.7‰,因而,若企業選擇將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在2008年進行貼現,則同2009年相比,就可能造成2%以上的利率損失。
(三)道德風險。隨著銀行承兌匯票作為一種重要融資手段,日益受到企業青睞,但也衍生出許多不法交易,觸發銀行和企業間的道德風險。首先,由于部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不嚴格,導致少數銀行員工利用制度漏洞,同不法企業相互勾結、暗箱操作,違規開立或兌付各種銀行承兌匯票,以達到套取和詐騙銀行信貸資金的目的;其次,一些別有用心的企業集團為了滿足集團自身對使用資金的需求,往往利用集團內部關聯方交易錯綜復雜、資金往來頻繁、交易真實性難以認定等特點,利用虛假關聯交易騙取商業銀行簽發大量承兌匯票以套取銀行信貸資金;再次,根據現行銀行承兌匯票規定,銀行審查商品交易的主要依據是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稅發票等,因而企業可在只簽訂交易合同及虛開增值稅發票而真實交易尚未發生時,向銀行申請承兌匯票,導致一些企業借此相互串通簽訂虛假交易合同以獲取銀行信貸資金;最后,由于銀行承兌匯票只要票據合法、完整,一般都能通過銀行兌付,且很難在會計資料中查到交易痕跡,致使部分企業利用背書轉讓隱瞞交易事項,達到偷稅、漏稅等違法目的。
二、銀行商業承兌匯票的風險的控制機制
實踐中,由于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復雜性,其風險是無法徹底消除的,但是通過完善銀行內部控制措施和加強企業票據管理,并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則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點。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點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銀行承兌匯票市場行為。第一,修改和完善《票據法》,進一步規范銀行承兌匯票當事人行為,保護當事人利益;并進一步規范銀行承兌匯票承兌、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的相關規定,細化相應的業務指導、操作規程和標準,以達到銀行承兌匯票工作的法制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第二,銜接《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票據管理實施辦法》和《貸款通則》的有關規定,統一法律相關條款,形成系統化的銀行承兌匯票法制體系;第三,明確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能歸屬和組織體系,制定和完善統一的票據交易規則,以加強對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建立良好的票據使用環境;第四,建立政府各行政管理
部門如工商稅務部門、公安司法部門、紀
律檢查部門等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國家強制機關的威懾作用,加強對各種銀行承兌匯票犯罪的聯動打擊,以規范銀行承兌匯票的市場行為。
(二)利用高新技術,健全銀行承兌匯票防偽體系,以有效降低信用風險。第一,加強對銀行承兌匯票設計和印制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注重采用各項高科技防偽標識的應用,以達到通過對匯票特征尤其是防偽標識的檢驗來辨別票據真偽的目的。例如,推行銀行承兌匯票支付密碼,推行銀行承兌匯票指紋留檔等;第二,加強企業經辦人員相關票據知識的培訓工作,重點培訓匯票用紙、顏色、暗記、規格、填寫規范、印鑒、背書等方面的內容,尤其是背書的規范性和連續性等,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潛在風險;第三,應由央行主導,建立商業銀行承兌匯票綜合管理數據系統,在將銀行承兌頒發的所有銀行承兌匯票信息都錄入該數據庫的同時,將票據貼現、轉貼現、買入返售等相關業務信息也納入到系統中,便于銀行和企業識別票據真偽,獲取相關業務信息。針對目前銀行承兌匯票查詢的現狀,該數據庫系統應該提供票據查詢功能,首先票據的基礎資料由承兌行輸入該系統,并生產初始密碼,銀行在交付票據時一同轉交密碼,以后持票人在背書轉讓過程中,需同時更新系統中背書情況,并由系統生成新密碼,背書一次需在系統中更新一次,經背書后,前手的密碼就應失效,不能對該票據進行查詢及背書記錄了。如果票據持有人對所持的票據真實性產生懷疑時,可以直接通過該系統查詢票據的信息,有了這樣的查詢系統,就可加快票據的流通速度。
(三)加強銀行承兌匯票的內部控制機制。銀行承兌匯票的內部控制機制主要包含銀行內部控制機制和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兩方面。一方面,從銀行角度上看,首先,應健全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管理制度,因為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管理混亂,如未按規定比例收取保證金或保證金偏低等,是造成銀行承兌匯票道德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通過加強保證金制度的管理,提高企業融資門檻,才可以有效的降低銀行承兌匯票的道德風險;其次,應建立健全銀行承兌匯票的審批機制,嚴格按照簽發企業信用等級、出票金額和繳存保證金比例,保證出票資金安全;最后,按照“三崗分離”原則,將銀行承兌匯票的銷售、審核以及管理職能相互分離、分別設崗,使得業務受理、審核、監督職能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的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從企業角度上看,首先,應建立銀行承兌匯票的管理程序,形成業務人員收票、財務人員審核、審計部門備案監督的管理體系;其次,應加強相關員工的素質教育,并對主要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實行輪崗制度或強制休假制度,以健全完善內部相關人員的監督制約機制。
(四)發展銀行承兌匯票的配套服務市場。首先,進一步完善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的信息服務、票據咨詢、利率服務、鑒證服務、價格指導和權益仲裁等相關配套服務功能,以進一步防范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規范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的秩序。其次,建立全國統一的銀行承兌匯票企業信用監控體系。即以企業為統計單位,將企業實際獲得的銀行承兌匯票總量、所繳保證金總量、貼現總量等信息一并向市場公布,供相關信息使用者查詢,公布周期可從一個季度、一個月逐步向實時過渡,統計范圍可先從各省市開始,逐步擴大到全國;最后,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評估市場,通過對企業信用水平的有效評估,以增加銀行承兌匯票交易各方的信心,從而有利于規范交易行為,提高交易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銀行承兌匯票作為企業的一種貨幣性實物資產,雖然存在潛在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道德風險,但只要建立并嚴格執行有效風險控制機制,從引發票據風險的根源上進行監控,并積極規避銀行承兌匯票流轉各環節的交易風險,同時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和銀行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就一定能夠將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降到最低,促進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健康快速發展,使之成為企業的一種安全的支付和融資工具。
參考文獻:
[1]周 蕊. 關于對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風險管理的思考. 財會研究, 2007, 6:42~43.
[2]李雪娜. 淺析銀行承兌匯票貼現風險及防范措施. 現代商業, 2009, 3:57.
[3]包詠梅. 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風險防范. 現代金融, 2007, 4:20.
[4]朱永權. 如何防范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違規風險. 現代金融, 2009, 1:34.
[5]李惠芳, 李學偉. 淺談銀行承兌匯票風險與防范. 經濟師, 2009, 7:256~257.
(作者單位:臺州安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