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沁園


摘要: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面臨融資約束,另一方面又沉淀了大量的應收賬款,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關鍵在于融資創新。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以其獨特的融資優勢,能有效地盤活企業的應收賬款,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本文討論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對中小企業的適用性及在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風險,并提出了防范建議,以促進其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質押;風險防范
一、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概述
應收賬款是指權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貨物、服務或設施而獲得的要求義務人付款的權利,包括現有的和未來的金錢債權及其產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據或其他有價證券的付款請求權。應收賬款是中小企業一項重要的流動資產,根據央行調查估算,全國中小企業大約有60%是應收賬款和存貨等動產,其中應收賬款約為15萬億元,應收賬款若能盤活,將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很好的途徑。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即是中小企業發揮應收賬款融資功能的方式之一,它是指企業將其合法擁有的應收賬款收款權設定質押,以此作為向金融機構的還款保證,但金融機構不承繼企業在該應收賬款項下的任何債務的短期融資,金融機構在借款人不能如期還款時可以對質押的應收賬款折價、變賣,并以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應收賬款質押擔保在許多國家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融資體系中已占據重要地位,例如,美國《統一商法典》(UCC)建立了高效的動產擔保制度,成為美國動產擔保的核心法律,包括應收賬款在內的動產質押融資已經占到了中小企業融資的70%;加拿大于20世紀60-70年代仿效美國UCC建立了本國的動產擔保法律制度。國際經驗表明,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方式。現階段我國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已開始嘗試應收賬款融資業務,但根據對各商業銀行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的調查來看,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銀行開展此項業務的態度十分謹慎。另一方面,企業對于應收賬款融資功能的認識也并不到位。在我們調研過程中蕪湖市徽商銀行某支行行長就提出,企業的經營者很懂市場但并不懂或者不精通資金運作和企業理財,不會利用一些融資手段,例如應收賬款融資等,導致加大了資金鏈的周期性,這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之一。由此看出,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
二、中小企業利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適用性分析
(一)中小企業融資與“麥克米倫缺口”
1931年,英國金融產業委員會提出了著名的“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其定義為“資金的供給方不愿意以中小企業所要求的條件提供資金”。“麥克米倫缺口”的產生是由于金融市場存在著融資方和貸款方的信息非對稱。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更為嚴重,金融機構不能將風險低的貸款機會與風險高的貸款機會完全區分,因此有可能只做出“發放高利息貸款”或“不發放貸款”的逆向選擇,其直接結果是扭曲市場均衡,不再是最優的資源配置。1981年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發表《不完全信息市場的信貸配給》,認為“銀行會綜合考慮貸款利率和風險情況來判斷是否給予貸款。”對銀行來講,當利率升高時,銀行的收入增加,贏利的可能性也增加,但利率高于某個水平時,雖然利率提高,但企業失敗的可能性也增大,風險加大,銀行的盈利水平會降低。在信息非對稱的情況下,銀行會認為在較高利率下愿意貸款的企業違約風險較大,據此銀行信貸供給減少。如果在利率R不能達到供求平衡,則會發生供給不足和存在超額需求,這就是所謂的“信貸配給不足”的現象。如圖1所示,D0是中小企業對信貸資金的需求,S0是不存在信貸配給的情況下,對中小企業信貸資金的供給,兩者的交點決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R*和信貸供給量Q*,在存在信貸配給時,銀行并不會因為中小企業愿意接受較高的信貸利率水平(如R*)就向中小企業增加貸款,而是以一個市場利率水平Rm向企業提供信貸,從而形成信貸缺口Q1Q2。
通常銀行可以通過設定擔保來緩解“信貸配給不足”的現象,但中小企業既缺乏來自其他企業的擔保又缺少銀行貸款所要求的不動產,擔保品不足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瓶頸之一,如果將中小企業大量擁有的應收賬款納入擔保物范圍,則中小企業會較為容易地滿足銀行的貸款條件,信貸配給問題也將得到緩解。由圖1,此時銀行的信貸量增加到S1,融資缺口縮小為Q3Q2。
(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獨特優勢
1.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可以盤活中小企業的沉淀資金
2005年世界銀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60個中低收入國家中存在擔保融資的不匹配現象:企業資產結構中只有22%是土地和建筑,而銀行擔保物73%是不動產,存貨和應收賬款在這些國家因而成為“死亡資產”(dead asset)。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約有15萬億元人民幣,占企業資產的30%左右,如果按照50%的擔保貸款折扣率計算, 就能生成約7.5萬億元的貸款,以2005年新增貸款2.35萬億的規模計算,相當于我國金融機構三年的新增貸款額。通過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有助于盤活中小企業中這部分以應收賬款形式存在的沉淀資金。
2.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不足問題
中小企業信貸償還能力較弱,使得其在獲取銀行貸款時必須提供有效擔保。《擔保法》在制度設計上偏重不動產,而我國中小企業總資產中大約60%是應收賬款和存貨等動產,不動產財產很有限, 這也導致了不動產缺乏的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日益困難,《擔保法》規定的動產擔保交易方式不能使具有重要擔保價值的應收賬款和存貨有效地進行擔保融資。而依據《物權法》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不動產擔保貸款集中產生的影響,同時以應收賬款付款人較高的信用彌補出質人自身信用的不足,可以有效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可以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
與傳統的銀行信貸相比,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是以商業供貨合同為基礎,依據的是融資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被接受程度和產品盈利情況,關注的是融資企業特定資產的現金流表現及其客戶的付款能力,因此融資企業為獲得銀行信貸資金,會逐步完善信貸審批和銷售政策,選擇信譽良好的購買方,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融資企業還可以利用先于應收賬款到期日的融通資金獲取機會投資收益,提高經營業績。
(三)政策環境及法律制度的支持
近年來,中央日益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2002年6月頒布了《中小企業促進法》,要求各商業銀行要在注意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的基礎上,努力開展中小企業信貸創新。《物權法》頒布以前,我國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擔保法》未將應收賬款明確列入質押物范圍,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沒有法律保障,抑制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2007年3月通過的《物權法》和2007年10月人民銀行制定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改善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法律環境,擴大了可用于擔保的財產范圍,明確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應收賬款可以出質,在法律上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提供了基本保障。地方政府也同樣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如為幫助中小企業運用應收賬款融資,四川省中小企業局與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聯合召開了全省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登記開展了近2000筆應收賬款質押業務,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操作流程及其主要風險
(一)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操作流程
通過總結各商業銀行的應收賬款質押業務辦理流程可以發現,雖然在提交的材料、還款方式略有不同,但是申辦程序大致相同。具體流程如下:
1.借款融資的書面申請;
2.銀行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質押財產等要素進行審核和評價,以確定是否可以發放貸款;
3.銀行確認可以融資后,借款人與銀行簽訂相關信貸合同及對應的《應收賬款質押合同》;
4.合同訂立后,借款人與銀行就登記事宜與銀行達成一致,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建立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辦理應收賬款質押登記;
5.銀行為借款人提供融資;
6.對貸款的風險管理,包括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質押財產的情況等進行監控;
7.合同到期后,借款人正常償還貸款或以質押的應收賬款償還貸款。
(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風險分析
1.信用風險。表現在若債務企業的履約能力不強,極有可能導致企業不能按期收回應收賬款,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按期還款,從而給銀行造成損失。
2.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融資企業在貸款期內破產的風險,一般來說,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企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其經營受宏觀經濟變動的影響較大,季節性和周期性表現明顯,抗風險能力比較弱,一旦決策失誤就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直至破產。
3.法律風險。包括違約風險、締約過失的風險等,如債權和債務企業相互串通,簽訂虛假的銷售合同騙取銀行的資金,或者貸款資金不用于企業的正常經營或被企業挪用,此外,債務人在應收賬款出質后仍可行使抗辯權、抵銷權,如提出債權無效或可撤銷、同時履行抗辯、訴訟時效抗辯、行使抵銷債務的權利等,都會影響質押權的實現。
4.操作風險。一是形式審查導致的風險,《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規定質權人在辦理質押登記時需要提交的資料僅是雙方簽訂的協議,而登記內容由出質人自行填寫,征信中心只審查形式要素是否完備,對質權描述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二是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現行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是以電子互聯網絡為平臺的一種登記公示模式,在提供開放性、廣泛性、便捷性等優點的同時,也為第三人的惡意登記、惡意注銷、惡意異議等提供了方便,增加了質權人的風險。
四、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風險防范
(一)銀行要逐步提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風險管理水平
首先,金融機構應當制定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管理辦法、業務操作程序和風險指引,通過制度制約,引導管理層、操作層主動和有效地規避風險。
其次,應強化貸前調查并完善貸中貸后的管理。一方面,加強對借款人信用審查,包括審核應收賬款的真實性、關注借款人對銷售、資金回籠等的管理措施與水平、確定應收賬款是否存在抗辯權或抵銷權情形等,另一方面,重視對債務人信用評估和經營能力的持續跟蹤調查,對于出現信用狀況減弱、履約能力缺失等情況,應當采取相應風險化解措施,控制降低風險。
最后,約定防范措施。在當前法律規定不完備的情況下,應依靠合同條款,依法在借款合同、質押合同中約定風險防范措施,明確質權人享有的權利和出質人應負的義務。
(二)中小企業應重視和維護自身信用,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一方面,樹立信用意識,提升自身信息的透明度。由于許多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財務制度不建全、財務信息不透明、財務報告真實性與準確性較低、信用意識淡薄等,加大了應收賬款融資業務開展的難度。因此信用文化建設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首先應予關注的問題,有利于中小企業靠自身資信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融資機會。
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和收賬政策,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不合理的信用政策會導致企業產生大量的壞賬損失,根本無法通過應收賬款質押獲取銀行的資金,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應制定有效的收賬政策,不能把應收賬款質押出去以后,對應收賬款就不管不問,企業應始終堅持把貨款回籠放在重要地位,加大收款力度, 加速貨款的回籠。
(三)完善應收賬款質押的法律制度建設
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物權法》的規定比較原則,應收賬款質押當中的具體法律問題還不夠明確,例如應收賬款的定義和范圍存在爭議,操作過程中仍存在許多缺陷,這都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規范。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籌備出臺《物權法》的司法解釋,健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法律環境。
2.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征信法律體系。目前,人民銀行建立的企業征信系統已基本完成,但是系統信息比較單一,參考價值有限。同時我國沒有相應的征信法律法規出臺, 使得進一步開放企業征信系統查詢功能受到限制。政府應該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完善對企業信用信息的采集及管理,通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并開放企業信用體系,為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提供全面、真實的信用服務,使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人能全面、真實了解應收賬款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的信用狀況及企業信用等級,以便決定是否進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并降低信用風險。
3.完善基礎制度設施。現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規定登記機構僅僅實行形式審查,相關風險全部由質權人(銀行)自行承擔,這對銀行風險管理要求較高,可以考慮采用實質審查,并由人民銀行將中小企業征信系統與登記公示系統相結合運用。同時由于公示登記系統運行時間不長,受時間、配套制度和政策的影響,系統的某些功能還存在缺陷,隨著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健全, 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也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戴根有.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項戰略措施[J].中國金融,2009,(8):62-63
[2]張榕.淺析應收賬款質押及其風險防范[J].現代金融,2008,(8):43
[3]馬麗君.關于中小企業利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問題的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8,(16):132-133
[4]楊暉.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在我國的發展研究[J].濟南金融,2007,(12):32-35
[5]程劍鳴,孫曉嶺.中小企業融資[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注:本文章屬于本校研究生自主創新基金科研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