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摘要:近年來,“東突”恐怖分裂勢力的恐怖活動日益猖獗,他們為實現建立所謂“東突厥斯坦國”,在中國新疆地區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嚴重危害了新疆各族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并對我國的西部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中國政府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標本兼治,防范和打擊恐怖活動。
關鍵詞:“東突”恐怖主義;反恐對策
中圖分類號:D815.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9—0013—02
“東突”恐怖主義,就是以“東突厥斯坦獨立”為旗幟、綱領及行動的恐怖主義。它發端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集民族分裂,宗教極端和暴力恐怖為一體的邪惡勢力,是以宗教極端和暴力恐怖手段企圖把新疆從祖國版圖分裂出去的極端民族主義。近年來,受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影響,境內外“東突”恐怖分裂勢力的恐怖活動日益猖獗,已對我國的社會穩定和新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一、“東突”恐怖主義現狀
(一)中國面臨的“東突”恐怖主義威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民族分裂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世界民族主義浪潮的影響下,“東突”恐怖主義的恐怖分裂活動進入一個空前活躍期。他們在中國新疆地區策劃、組織、發動了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制造恐怖氣氛,還建立秘密訓練基地,籌集、制造武器彈藥,成為嚴重危害新疆人民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一顆毒瘤。
據不完全統計,1990年至2001年,境內外“東突”勢力采取爆炸、暗殺、投毒、縱火、襲擊、騷亂及暴亂等方式,在中國新疆境內制造了200余起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各民族群眾、基層干部、宗教人士等162人喪生,440多人受傷[1]。2002年后,又先后在新疆境內制造多起暴力恐怖事件。其中2008針對北京奧運會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事件:8月4日,“東突”恐怖分子在喀什制造重大襲擊事件,16名公安武警被殺、16人受傷;8月10日、8月12日、8月27日“東突”恐怖主義分子又接連制造恐怖事端。2009年7月5日,由“世維會”策動的烏魯木齊市打砸搶燒殺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截至2009年7月17日,造成197人死亡(其中絕大部分是無辜群眾)、1700多人受傷,331個店鋪和1325輛汽車被砸燒,眾多市政公共設施被損毀[2],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發生的最嚴重的一起暴力事件。
此外,“東突”分裂勢力還與“基地”組織關系密切。“東突”分子在“基地”組織受訓后,或加入阿富汗塔利班武裝,或參與俄羅斯車臣恐怖勢力的活動,或參加在中亞的恐怖活動,這些不僅直接影響了相關國家的安全與穩定,還危害到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
(二)“東突”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
20世紀后期,“東突”恐怖主義開始惡性發展,并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和新的變化。
1.聯合化趨勢。長期以來“東突”分裂組織大多是在境外,活動分散,而且規模和影響都較小。20世紀80年代以后,原先各自為政的“東突”分裂組織達成了統一集中發展的共識。1992年12月,“東突”分裂主義者在沙特、土耳其的資助下,在伊斯坦布爾召開了“東突厥斯坦民族代表大會”,來自中亞、美國、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德國、沙特、土耳其、瑞士等國的30多個分裂組織的頭目參加大會,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國際民族聯合委員會”,確定了國名(東突厥斯坦國)、國旗(月牙旗)、國歌(夏迪雅)和國徽,標志著境外“東突”分裂主義運動走向聯合。1993年4月5日,美國、德國、法國、巴基斯坦、沙特及中亞等17個國家的“東突”分裂組織代表再次在土耳其舉行了“東突厥斯坦”國際會議,宣布建立統一流亡政府,任命熱扎彼肯為“政府首腦”,發表了獨立宣言,并呼吁聯合國、國際人權組織和伊斯蘭組織向中國施加壓力,還聲稱將與“民運”組織、達賴集團進行“聯合行動”。1996年10月在和田,來自新疆十幾個州(縣)的分裂組織代表舉行會議,宣布成立“伊斯蘭真主黨”,通過了黨綱、組織建設等七項文件,這標志著境內外的分裂勢力開始由分散走向聯合。
2.國際化趨勢。上世紀90年代以后,“東突”分裂組織活動逐漸轉為公開,并開始朝著國際化趨勢發展。中亞地區“東突”分裂勢力的總頭目莫哈里索夫就曾公開表示:“要實現獨立,沒有國際的支持不行,沒有西方的支持不行,僅有少數國家的支持也不行。要打‘國際牌,使新疆問題國際化”。近年來,“東突”分裂組織更是明確推行國際化的策略:擴大在中亞、西亞等伊斯蘭國家的政治影響和生存空間,淡化分裂活動的民族宗教色彩,將所謂民族宗教問題與人權問題掛鉤,把分裂活動提升為“民族解放運動”,以爭取西方大國的支持。分裂組織的頭目還頻繁與西方大國接觸,大肆進行分裂宣傳。特別以“東伊運”和“世維會”為首的“東突”分子,在海外擴充勢力、尋求西方的支持,不斷制造分裂祖國的陰謀活動。如“世維會”頭目熱比婭,曾多次在美國國會進行游說活動,并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抹黑中國,用所謂的爭取民主人權博取西方同情。
3.恐怖主義化趨勢。受國際恐怖主義的影響,“東突”分裂組織派遣了大批成員在阿富汗、車臣、克什米爾等地參加實戰鍛煉,并在中亞、西亞、阿富汗等地建立了20余個訓練基地,訓練骨干分子。有些分裂組織公然提出要在南疆山區進行“武裝割據”,一些“東突”組織就在綱領中明確主張使用暴力。2002年,“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東伊運”)被聯合國安理會列入恐怖主義制裁名單,2004年,“東突”勢力在境外成立了“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簡稱“世維會”)。此后,他們一直在密謀策劃分裂和暴力破壞活動,公開號召中國境內的極端分子通過爆炸、投毒等手段,針對幼兒園、學校、政府等目標制造恐怖事件或襲擊中國武裝力量和政府部門。
二、中國政府的反恐對策
大量事實證明,“東突”恐怖主義對我國邊疆安全已構成巨大威脅,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中國政府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堅決防范和打擊“東突”恐怖分裂勢力的恐怖活動。
(一)加強國內的反恐能力,對民族分裂恐怖勢力實施“嚴打高壓”
為了打擊“東突”恐怖主義活動,一方面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有關法律,為其提供更加完備的法律依據;同時要不斷建立健全反恐怖機制,以提高國內的反恐能力。公安部于2004年成立了反恐怖局。目前中國國內的反恐任務,主要是由武裝警察部隊承擔,武警部隊主要擔負固定目標執勤、處置突發事件和反恐怖任務,其中反恐怖主要包括反襲擊、反劫持和反爆炸。行動上還必須加大“嚴打”力度,對民族分裂恐怖勢力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堅持“主動出擊、露頭就打、先發制敵”的方針。
(二)加強反恐的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區域性反恐合作
1.增強關于恐怖主義的國際共識。目前學術界和國際社會關于恐怖主義的定義,有一定影響的就達100種以上[3],沒有形成一致認識,這自然導致國際反恐合作缺乏共識。同時在反恐問題上,一些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搞雙重標準,借“反恐”之名支持分裂勢力,干涉我國內政。“9.11”事件以來,國際社會關于恐怖主義的共識有所增加。要充分利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及公共媒體的宣傳作用,增強關于恐怖主義問題的共識,以有助于“東突”恐怖主義問題的解決。
2.強化國際反恐的技術合作。目前的反恐合作中,雙邊的技術性反恐合作成效明顯,在國際反恐合作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中國在雙邊或多邊反恐合作框架內也應強化反恐技術合作,防止其利用網絡等高科技手段組織策劃恐怖活動。
3.積極參與區域性反恐合作。從國際反恐合作的層次上講,區域性雙邊合作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及時性等優點,在反恐行動中,雙邊合作的可能性更大且更有效。9.11”恐怖襲擊事件后,中美雙邊的反恐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中國提供了有關“東突”恐怖活動的罪證后,美國認定“東突”為恐怖組織。此后,又凍結了“東突”在美國的資金。2002年10月,中國和吉爾吉斯坦舉行了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大大提高了兩國邊境間的協同反恐能力,對解決兩國的邊境恐怖主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同時,我們還應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地區性合作反恐。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還建立了切實可行的各級執法、情報、軍事等機構的合作機制。這有助于中國“東突”問題的解決。
(三)大力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深入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貧困、貧富差距、民族宗教矛盾等往往是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首先,大力發展新疆經濟,縮小貧富差距,這是最根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東突”恐怖分子利用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生活環境封閉,經濟較為貧困,文化水平較低等條件,煽動維族群眾對政府和漢族群眾的不滿和仇恨,進行分裂活動。大力促進西部大開發是發展新疆經濟的一個有力戰略舉措。其次,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民族成分復雜、宗教形態多樣的地區,要致力于推行正確、妥善、務實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的管理,并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以有力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四)加強宣傳教育,深刻揭露“東突”恐怖主義的分裂實質,提高群眾的政治覺悟
2003年5月26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題為《新疆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增進了廣大群眾對新疆地區的歷史以及近五十年來其發展狀況的了解,以及“東突”問題由來的正確認識。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形式,揭露“東突”恐怖勢力與國際恐怖組織關系密切,以及在新疆地區制造的一系列的血腥暴行的殘酷事實,使人民尤其是維吾爾族群眾認清恐怖主義的邪惡本質。還應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政治覺悟,使人民自覺劃清與恐怖分子的界限,自覺抵制“東突”歪理邪說的侵蝕,進而削弱恐怖勢力的社會基礎,從而達到孤立、打擊恐怖分子的目的。
總之,治理“東突”恐怖主義,必須從行動上加強打擊力度,從思想上認清“東突”恐怖主義的本質和危害,標本兼治。同時還必須認識到,解決“東突”恐怖主義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任何一蹴而就地解決問題的想法和行動都應該予以擯棄。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東突”恐怖勢力難脫罪責》[N].人民日報,2O02-01-22(6).
[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2009-09-21http://news.sina.com.cn/c/2009-09-21/151518695188.shtml.
[3]胡聯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1-17.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