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見旭
摘要:隱喻反映了語言與人類思維、認知的關系。用隱喻思維進行英語學習是隱喻研究發展的一個趨勢。本文討論培養學習者用隱喻思維對促進英語學習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隱喻思維;英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G40-03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9—0166—02
一、引言
隱喻是用一種事物或經驗理解或經歷另一種事物的方式,是人們思維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不僅是修辭手法,而且是人類感知世界、進行思維的方式。隱喻理論因認知語言學的深入研究而越來越受到關注,隱喻理論對語言教學的積極引導作用體現在:“語言教師可以利用隱喻理論來解釋語言意義的變化發展過程,解釋詞匯意義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還可以利用概念隱喻理論來解釋語言中各種不同形式的隱喻之間的系統性和相互關系。”(束定芳,湯本慶2002)。本文就如何在英語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這一課題進行探討。
二、培養英語學習中隱喻思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社會對英語知識尤其是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在校生的學習詞匯量要求較以前有很大增加。而我們中職英語教材內容繁重、教學課時嚴重不足,加上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如何找到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是解決中職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隱喻不僅是語言的裝飾,更基本是人們思維,認識世界的方式。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最初的和最基本的經驗是對具體的、能明確定義的事物的經驗,人們總是參照熟悉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陌生的、抽象的概念,從而形成不同概念之間相互關聯的認知方式,從此對主觀世界有豐富和發展的了解。由此可見,語言是隱喻性的,語言與隱喻相輔相成,那么語言學習也應重視隱喻意識積極的認知作用,而英語作為隱喻最富有的代表語言之一,其學習過程中不可能完全脫離隱喻式學習。隱喻式語言學習不僅有理論根據而且也符合目前倡導的注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宗旨的教學要求。
三、培養英語學習中的隱喻思維
1.隱喻思維促進英語學習有助于擴大英語詞匯量
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一直試圖通過“精讀”,“泛讀”來擴大詞匯量。“泛讀”認為遇到生詞不妨猜,可是猜必須要有一定的詞匯基礎。而“猜”實際上就是一種隱喻思維。語言中的隱喻現象首先是思維產生了隱喻概念,然后才有語言中將一個詞語隱喻化為另一個詞語的現象。因此要提高英語的學習能力達到快速擴大詞匯量的目的。就必須在泛讀猜的過程中同時針對概念體系中的隱喻作系統的階段性詞匯速記,力求變模糊記憶為準確記憶。教師在日常英語教學中一方面要意識到隱喻與詞匯教學的關系,把它看成改進詞匯教學的一個途徑,另一方面結合實例向學生展示提高隱喻意識是切實可行的。如:與飛速發展電腦有關的詞匯:mouse,鼠標,隱喻釋意:具有老鼠相似的特征,體積相同,顏色相近(灰色)、鼠標連線恰似老鼠長長的尾巴。還有modemn(貓),cybernut( 網蟲),surf the web(沖浪)等。
根據文秋芳(2001)的調查結果,我國中學生“往往追求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而不顧多樣性,學生的二語能力始終在低水平上徘徊,沒有明顯的進步。”而隱喻是詞意產生的主要理據,是同義和多義的來源,是聯系一詞多義的重要資源。因此,隱喻應為外語詞匯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作為提高詞匯學習效率的補充手段。
2.隱喻思維有助于語篇的透徹理解
隱喻是建立在相似性和臨近性基礎上的修辭手法,一般人看來語言中的變化和異常使話語有不一般的感覺。因此,我們可以說隱喻的功能就是使話語有“不同尋常的”感覺。不過修飾性話語不可過于直白,那樣則顯得蒼白、無力。而貼切恰當的隱喻在文章中有助于文章的新奇、生動, 趣味盎然。如:,Im going to buy the BrooklynBridge一文,故事敘述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即本文的作者,一天她收到以前校友寄來的一份簡報,描述她的一位女校友的情況“Kate L, teaches part time at University of Oklahoma and is assistant principal at County High School. In her spare time she is finishing her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final drafts of two books ,and she still has time for tennis and horse riding with her daughters” 作者對這樣的內容十分震驚,當說給她的朋友聽時,朋友開玩笑說:“If you believed everything in the report, I had a bridge in Brooklyn and I would like to sell it to you”.接下來作者也沒有把此事太當真,直到后來又親眼目睹了其他幾位“Superwomen”or“supersisters”(作者語).她們都事業輝煌,生活愜意,且充分享受家庭的快樂。雖說作者也事業有成,但她總感覺生活不那么井然有序,從而特別羨慕“ supersisters”。到此文章并沒有再提及“Bridge “一詞,但最后一段“After that Im going to phone the friend wholaughtedat me for believing all the stories I hear. Then Ill tell her a story : the tale of a woman who bought her own version of that bridge in Brooklyn and found it was a wise investment after all.”點明文章主旨,凸顯作者的寫作意圖。
3.隱喻思維有助于適當的跨文化交際
隱喻是語言的一種普遍現象,是語言與文化聯系緊密的部分。許多深層文化(如:人生觀,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隱喻來表達和傳承的。此外,不同語言文化之間在隱喻的使用上有較大差異。因此,通過隱喻是進行外語文化教學的可行途徑。對隱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1)了解英漢隱喻的共性。表示珍惜時間,英語中有 Time is money。漢語中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漢語可以把“書”比喻為“精神食糧”,英語有“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ar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Bacon)(一些書淺嘗即可,另一些書卻囫圇吞下,只有少數的書才值得咀嚼和硝化。)表示“花錢”,英語有“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有“花錢如流水”之說。
(2)認識隱喻的跨文化差異。學習語言必須懂得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包括文化習俗的了解和習語的應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以有意識地搜集相關的背景知識,增強對兩種文化差異的敏感度。逐步具備文化比較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當學習者深刻理解英美文化,才能在理解和應用隱喻時,做到準確無誤,盡可能縮短文化交際中的差異,真正做到概念流利。不同的歷史文化產生不同的概念系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行為習慣和風俗民情。如:“化蝶”的故事,對中國人而言,這是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蝴蝶是忠貞的象征。而在英語文化的國家中,“蝴蝶”則象征輕浮。再如“龍”在漢民族文化中是“吉祥”是”圖騰”。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象征恐怖,代表“罪惡”和“邪惡”。
四、結語
隱喻作為人類重要的認知工具,是外語學習者了解目的語民族認知方式及文化的一個重要手段。由于各民族的認知方式和歷史文化的差異,各語言的概念系統也不盡相同。因此,幫助學習者明確認識話語中隱喻現象是實現外語教學中概念流利的重要方法。隱喻式學習能夠激發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深入思考每一個底層概念,以便更好地提高記憶效果。
另外,隱喻的認知特性和輻射特性還可以拓寬學習者的語言學習思路,做到舉一反三,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概念流利。但是,隱喻式語言學習并不能解決學習者的一切問題,提高學習者的隱喻意識并不表示可以任意創造隱喻性表達,或者簡單處理字面意義,必須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參考文獻:
[1]束定芳.隱喻學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龔玉苗.隱喻意識與外語詞匯教學[J].外語界,2006,(1)
[4]孫邊旗.隱喻與大學英語詞匯習得[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9):77—79.
[5]Laykoff G & Jonh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