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真 彭 晶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安徽理工大學高度重視,以深入開展畢業生思想教育為基礎,以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為主線,以建設校園就業市場為主體,大力實施“一把手”工程,強化就業基地建設、挖掘市場潛力、廣搜就業信息,全方位加大就業工作力度。截止到2009年3月,2009屆畢業生落實就業單位人數已過半。
一、加大“一把手工程”實施力度,全面落實工作責任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精神,把畢業生就業工作列入學校2009年度黨政工作要點,明確目標任務,重點部署安排。印發《安徽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委員會2009年工作要點》,結合當前形勢明確工作思路,提出措施要求,全面指導全校就業工作。六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全力推進就業工作。堅持實施校、院兩級“一把手”工程,不斷加大對就業工作的投入,做到指導機構、人員、經費、場地 “四落實”,為做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千方百計挖掘就業市場潛力,廣泛收集就業信息
由學校領導帶隊,組成18個工作組,分別走訪浙江、寧夏、廣東、貴州等省(市、區)和寧波、南京、西安、鄭州等地市級人事部門,煤炭、地質、冶金、石油等行業多家用人單位,參加貴陽、常熟、臺州、蚌埠等市級人事部門舉辦的人才交流大會,發放宣傳學校和畢業生就業資料3000多份,進一步擴大學校知名度和影響力,收集需求信息近萬條。
進一步加強和地方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合作,邀請淮南市人事局、淮南市勞動保障局有關領導來校指導工作,充分發掘和利用地方政府的資源和政策,向省內外有關用人單位推介畢業生。充分利用校友、教職工、學生家長等各種社會資源,引薦用人單位吸納我校畢業生。
三、構建校、院兩級就業信息網絡,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
學校高度重視就業信息服務工作,加大信息設備投入,內容充實、結構完善的就業網與全國60多家大型網站建立鏈接。實現校、院兩級需求信息的交互鏈接,通過就業信息網、短信平臺、手機短信及時快捷地將就業信息傳遞給畢業生,提高就業信息利用率。基本實現“信息共享、政策發布、網上招聘、遠程面試、指導咨詢”五位一體的畢業生就業網絡建設工作。
四、積極舉辦校內專場招聘活動
建成以“專場招聘、大型報告會、綜合洽談會”為重點的校內就業市場。2009屆就業工作啟動以來,舉辦了校級校園招聘會和院級專業專場招聘會280多場,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校內選擇就業單位的機會。據統計,在已簽約的畢業生中,有85%以上是通過校內就業市場落實就業單位的。
五、加強教育引導,鼓勵畢業生立足基層就業
學校制定實施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就業指導課、網絡課堂、“就業創業導航工程”活動等形式,將整體教育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校內就業工作人員指導與用人單位及校友現身說法相結合、現實教育與網絡教育相結合,教育畢業生樹立“行行能建功、處處能立業、勞動最光榮”的就業觀念,積極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近年來,每年均有84%以上的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09年已簽訂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中有90%到基層單位。
六、開展點面結合、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
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健康指導,不斷增強畢業生的求職信心,緩解就業心理壓力,重點幫扶畢業生中的“雙困生”和女大學生落實就業單位。
各學院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班級和寢室開展“一對一”咨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學生思想狀況,引導畢業生客觀、理性、辨證地認識當前就業形勢,幫助畢業生解疑釋惑、增強信心、穩定心態,積極就業。
七、重視就業和市場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重視畢業生就業和市場的導向作用,就業工作部門直接參與學校教學改革、學科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的制定。針對就業困難的專業,增設相近的輔修課程,提高學生就業適應性和靈活性。加強與校外相關部門協作,群策群力,把教學實習、社會實踐基地與就業創業基地融為一體。
開展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舉辦用人單位座談會,聽取用人單位、校友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形成詳實、客觀的分析報告,供學校領導、有關部門和各學院參考,促進學校專業設置、招生規模、教學管理和學生就業工作的良性互動,保障教育教學改革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安徽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