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萍
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要保證。專業教師的自身素質、敬業精神和教育教學能力、技能的高低,對學生專業態度的養成、專業技能的掌握,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職校專業教師的培養,尤其是實習指導教師的培養,是教師管理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采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一、通過個體支持,促進教師群體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在教師的培養工作中,中等職校管理者應該明白教師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要因材施“培”。在面向教師群體培養的基礎上,各教研組應非常重視對老師的個體支持,即定期評估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教學情況,了解其技能的熟練情況、專業強項及需要幫助的方面,并根據其不足給予指導。評估的手段,或采用學生評價,包括問卷法、定期訪談等;或有目的地舉行教師操作技能展示、說課、匯報課等。這些手段均有助于教學管理人員更深層次地了解每位專業教師的培訓需求。在此基礎上,各專業教研組要采取個別輔導、集體備課,小組試講的方式,給予適時的、針對性的指導。例如,電子專業的教師在上電器維修課時,即可采取教研組教師互相聽課的方式,授課人進行電器實體維修的操作展示,讓參與評課的教師查找一些細節問題和不足。這種共同“會診”的方法,不僅可以使授課者的水平得到提高,對于在場的每位專業教師,也會收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的效果,直接或間接地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通過技能比武,搭建教師展示自我與交流的平臺
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觀認為,通過實踐,教育對象可以獲得更加顯著的學習效果,當教育對象有責任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可以促進其學習。中等職校的專業教師,經常參加教學基本功及專業技能比賽,可以促進其成長,已得到驗證。在筆者學校每年舉行的“紅五月技能展示節”上,教師基本功比賽和專業教師的技能操作大賽是常設項目。在這一平臺上,學校教師無論從教態、教案準備、多媒體手段的運用,還是實際動手操作等多方面來充分展示了自己。這樣的展示機會,不僅鍛煉了每位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增強了他們教好學生的自信心。每次比賽后,都會有一批教學能手、技術能手脫穎而出,學校積極推薦這些教師參加縣、市組織的專業教師教學和技能比賽,大大激勵了專業教師的工作熱情。
三、通過以評促教,充分發揮評價反饋的激勵作用
現代教育觀念認為,教育評價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育改革,改善教育管理以及為教改決策提供依據。作為中等職校的管理者,要堅信每位教師都愿意盡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并在全體教師中形成一種理念,即教師因學生存在而存在,學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因此,應加強教師在思想轉變和角色轉換方面的教育。而作為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對其教學活動的評價,珍惜現代學生敢說敢言的勇氣,將學生的評價意見進行反思,并作為改進工作方法的依據。在此前提下,教學評價才能積極發揮其“發現問題,持續改進”的作用。根據相應的評教標準,每學期分期中、期末兩次對專業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分學生評價、同事評價、專業部評價三種,各項滿分為100分,分別對各項評價設置50%、30%、20%的權重,合計后對前5名的教師給予表揚,并授予“學生喜歡的教師”稱號;而對后5名的教師,學校與其共同分析學生的意見,共同探討改進策略,綜合學生及同事對每位教師的評價,將學生及同事認為的優、缺點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進行反思,從而體現出評價反饋的激勵作用。
四、通過以老帶新,讓新手盡快實現社會角色的轉換
羅杰斯人本主義理論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他們就會力爭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筆者學校每年都有一批剛從高校畢業的學生走到專業教師的崗位上,如何協助這些新人從“院校人”角色轉換為“職業教師”的角色呢?筆者認為,應該從“皮格馬利翁效應”中得到啟示,即對新人的期望值越高,越信任他們,越支持他們的工作,那么,手下的新人就會越優秀。因此,學校一方面大力實施“青藍工程”,試行導師制,即采取“老帶新”的方式,開展“一幫一”結對活動;另一方面,根據新專業教師個人的愛好、特長,有目的地訓練其專業技能,盡快地讓他們熟練運用教學設備、設施。這些舉措有利于加快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科專業技能的快速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