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煒
從戰略管理學的角度來看,職業學校作為一種為社會發展培養專業人才的特殊社會組織,它以一定的職業教育資源投入作為其運行的基礎,以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生產需要的人才為產出。在這個從獲得投入到完成產出的過程中,職業學校圍繞培養專業人才的總目標同時實現自身的發展。在職業學校發展的過程中,戰略設計是保證學校良好發展的先導力量,學校如何在戰略層面上設計自身的發展將決定這所學校的發展質量。筆者認為,我國現階段很多職業學校發展的在戰略設計層面上存在不足,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價值觀不夠清晰
價值觀是一個組織各種行為的基本動力,是企業的核心信仰,被喻為戰略控制的“金鑰匙”。良好的價值觀對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具有凝聚人心、引導志向、激勵進取、約束行為的作用。一個好的價值觀應當是一個清晰的價值觀。只有清晰,才有利于形成共同認識,進而促使各項組織行為在價值觀上實現協調統一。含混不清的價值觀會導致戰略思維的無序和繁冗。職業學校的價值觀應當是以人的職業性發展作為其基本的價值取向的,然而培養什么樣的人,通過怎樣的教育工作培養人,如何評價學校的各項工作,不同的回答背后都隱藏著價值觀的不同取向。學校目標、學校工作和學校評價三者是否符合同一的價值觀容易受到忽視。比如,在目標上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現代化勞動人才,在學校工作上采取軍事化管理和“演示 -模仿”的教學方法,在評價上以就業率作為學校的終極評價指標。這樣的戰略設計的運行效果是不會理想的,其深層原因就在于,學校各種行為沒有在統一而清晰的價值觀的統領下進行。只有當各方面行為的價值取向相互統一才不致出現各項工作相互制肘的情況,才能使各項工作沿著戰略設計的總目標前進。
二、定位不夠準確
定位是一個組織對自身在所屬行業中的位置的設計,即如何在一個已經競爭充分的行業中找到自身的最好的位置。從戰略設計的角度看,真正的定位是能力上的定位,企業合理的定位應以其所擁有的個性化資源為基礎,同時,定位也包括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符合消費者心理期許的經營行為才是能夠被消費者接受的。職業學校的定位同樣應以其所擁有的資源及這所學校在社會群體心目中的位置為基礎。我國一些職業在進行學校發展的戰略設計時,其定位顯得并不切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比如具有傳統商業教育傳統的職業學校,提出要建立一流的綜合性學院,結果是一方面在學校建設方面為追求全面發展而缺少對傳統優勢學科的支持,使得具有相對優勢的個性化教育資源未能得到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丟掉了原有在社會群體心目中的期許。因而造成了在全面發展上實力不足和傳統學科優勢不在的尷尬境地。以此為鑒,職業學校在戰略發展上的定位設計不能忽視其所擁有的職業教育的個性化資源和在社會群體心目中的地位,這樣才能在激烈的職業學校競爭中保持優勢,形成特色,吸引學生,開創局面。
三、目標設計不夠合理
目標的設定絕非是對終極目標的單一設定,科學的目標設計是對學校發展全面工作的設計,是由若干目標項目組成的一個戰略目標體系。戰略目標體系包括兩個主要構成,一是基于學校使命的總目標,二是為保證總目標的實現而將其層層分解的職能目標。職能目標的逐步實現對總目標的實現起到保證性的作用。因此對于職能目標的設計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不具可操作性的目標不過是空中樓閣,而不可量化的目標則難以對目標體系內各層級的職能目標的實現作出準確評估,進而無法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指導和反饋。對于職業學校的發展而言,學校工作的總目標就是培養滿足社會生產需要的勞動人才,學校發展的目標設定就必然要將辦學成果、學校規模等指標納入到目標體系當中。然而教育活動作為一種培養人的復雜的社會活動,學校發展的一些質性的目標是難以準確量化的。因為量化的目標過度具有形而上的特性,容易致使教育活動質的規定性被忽視,所以過于重視量化的目標對于學校發展而言反而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由此看來,學校發展的目標設計和企業發展的目標設計還是有所不同的。學校在獲得投入的基礎上,應當把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人才這一使命作為其總目標。因此,包括存在于學校整體活動之內的教學、德育,實訓等各項職能目標應當從是否實現其相應的質的規定性來檢視其可操作性的程度如何。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