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傳剛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國職業教育通過近幾十年的探索,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的技能型實用人才仍十分緊缺。因此,致力于保質保量為社會輸送技能型實用人才,是擺在我國職業技術教育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應在抓緊基礎理論教學和素質教育的同時,狠抓實踐教學這一關鍵環節,筆者就怎樣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出以下探索思路。
一、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已初步形成,不僅建立了各種實訓室或實踐教學基地、配置了相應的實踐教學資源,而且實踐教學基地已逐步向產、教結合方向發展,向校外企業拓展,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如何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如何保障實踐教學體系的健康運行,怎樣充分發揮現有實踐教學資源的功能,這些的問題都亟待解決。不妥善解決存在的相關問題,技能型人才培養就是空談。
二、強化實踐,確保實踐教學比重
目前,我國的多數技工院校和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中、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比重已占到50%。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職業院校仍然存在偏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傾向,實踐教學所占的比重嚴重偏低。實踐證明,沒有機會和足夠的時間保證學生充分動手實踐操練,就不可能保證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筆者認為,為了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加大實踐教學的改革力度。首先將增設的實踐教學課程、提高的實踐教學比重寫入教學大綱,然后創造條件保障教學大綱不折不扣地執行。
三、淡化實驗,強化實訓
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做一些直觀、形象的基礎實驗是必要的。但就職業院校而言,應淡化實驗、強化實訓。這是因為實驗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形成貢獻不大,而學生畢業后,就將從事實際工作。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實際工作,職業院校應該使他們在校就形成基本的職業技能與動手實干能力。顯然,強化實訓是達到這個目的的重要手段。
四、配置硬件資源,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進行
1.要解決實踐教學場所問題
目前,多數院校都存在實踐教學場所緊張問題。為此,可以考慮優選或分解實訓設備,使其輕便化、多功能化,從而將一些基礎實訓項目整合到一個實訓室甚至是理論課教室中進行。
2.要解決實踐教學設備問題
目前,市場上有成套的實訓教學設備,但是這些實訓設備價格較高,且功能相對固定,不利于優化組合。為此,可以依據需要開發、制作一些。據筆者的經驗,開發制作同功能的實訓設備,可以節約30%的費用。
五、優化師資結構,注重培養和引進“雙師型”人才
強化實踐教學,配置必要的硬件設施是重要的,但比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既能從事基礎理論教學,又擅長實踐教學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解決這個問題可從“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兩個方面著手,注重培養、引進和儲備“雙師型”人才是職業院校辦學的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具備一支實力雄厚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才可能將強化實踐教學落到實處。
六、優選實踐教學教材,提高實踐教學效率
選好實踐教學教材是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面向職教的新教材已有不少,但真正實用的其實不多,尤其是好的實踐教學教材更難尋覓。筆者認為,面對技能型實用人才培訓的現狀,在難以選到合適教材的情況下,可考慮組織本院校現有的“雙師型”師資力量,動手編寫一些實用型實踐教學教材。編寫的實訓教材,其內容必須突出實用、可操作性,包含新知識、新工藝,并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
七、加強校企合作,促進實踐教學
學校是教學場所,沒有企業的生產環境,實踐教學內容也只是對生產實際的模擬或再現。加強校企合作,使學生進入企業生產一線,去感受企業的真實環境,去尋找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點,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具有“醍醐灌頂”的作用,也為學生畢業后盡快進入職業角色打下堅實的基礎。校企合作,是對實踐教學的一個巨大促進。
綜上所述,強化實踐教學是職業院校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活動的當務之急是應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并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大幅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確保有足夠的時間促使學生形成基本職業技能。并通過種種優化資源配置的途徑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動手實踐機會,最終為提高其擇業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