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娟
《企業管理》作為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公共課程,在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企業管理》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興趣;二是以就業為導向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1.明確《企業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更多地取決于課程對今后就業的幫助,因此首先要從就業方面明確《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從就業方面來講,絕大部分學生都會進入企業,學生今后面臨兩種角色,即被管理者和管理者,而要獲得職業生涯的發展,學好《企業管理》都將有極好的輔助和提升作用;從創業方面來講,《企業管理》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也將使創業過程更為理性。當學生明確本課程在就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后,他們才會從內心重視這門課程,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這門課程,而《企業管理》的教學改革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新穎、靈活的教學手段
即使學生本身有很強的學習欲望和動力,但如果只是單純地板書講授,學習效果還是會大打折扣,如果采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手段就會對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推動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更多地借助于多媒體教學,不僅僅滿足于PPT的教學,還應該補充相應的視頻教學。
二、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企業管理》課程除了掌握理論知識外,主要是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如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課件制作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提高可以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考核的改進而獲得。
1.改進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案例把學生置于企業特定的管理事件中,深入角色、再現案例情景,讓學生分析決策以提高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除了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更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件制作能力。
案例教學的運用已經非常廣泛,但絕大部分依然采用老師講解已經發生過的案例,或者提供一個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這些方式確實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果增加一種新方式,即讓學生自己搜集案例、用多媒體制作并講解案例,就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而且更能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和課件制作能力。筆者在教學中就采用了這種方法,首先讓學生進行分組,根據他們的興趣搜集各企業的例子,再制作成PPT上臺講給全班同學聽。這樣既鍛煉了他們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也鍛煉了課件制作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效果非常好。
(2)情景模擬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即模擬性地設計出實際工作中可能面對的管理問題,然后讓參加者在模擬的工作環境下處理設定的各種問題,并評價其處理方法和效果。情景模擬的訓練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提升實踐能力。比如可以采用模擬招聘的形式,使學生提前為面試做好準備;推銷商品的模擬,可以增強學生對營銷的認識和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也能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筆者在教學中也是采取分組形式,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成員包括面試官、面試人員,以及旁觀的點評人員,讓學生了解面試技巧,并根據小組成員的面試表現進行點評,學生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3)講座教學,即邀請有企業管理經驗的管理者給學生開展講座。這又可以分為兩種方式:聘請企業管理者來校給學生作講座和放映管理大師的講座錄像,無論何種方式都能使學生更深一步地接觸到企業管理的現實和最前沿的知識。筆者上課這兩種方式都有采用,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放映管理大師的講座,而在實習期間則請企業人員為學生開展講座,并與學生進行現場溝通和交流,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
2.改進教學考核
為了讓教學方法更卓有成效,教學考核也必須有所改進,因為如果還是單純地以期末考試試卷來評定成績,那么學生對于一些教學方法的配合將會比較消極。對此,考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比如平時學生搜集案例、情景模擬的參與、上課回答問題都要計入成績;而期末的考試也可通過做一份創業的調查問卷,或分析身邊企業的案例來獲得分數。這樣教學考核與教學方法相互促進,對真正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才有幫助。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