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古之 于效忠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所有教育活動的基本方向,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務。在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高等職業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現創新思維,就應該在數學教育中,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好,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數學知識遷移能力,實現創新的能力。
一、課堂上重視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尊重學生的思維方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上不講民主,會傷害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記,即使教師有引導學生思考,也是引導學生順著教師設計的教案思路去想、去答,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不但沒有創新意識,而且原始的欲望也被扼殺了。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法,自覺營造課堂的民主氣氛,主動轉變教育觀念,擺正教與學的位置,做學生的服務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去發現、去思考、去創新、去尋找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和不同答案。例如,筆者在講授Fibonacci 數時,放手讓學生討論它的來源、性質,考察它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學生的創新欲望就會更強烈,創新的思路就會更寬廣。
二、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是思想的一種必要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高職數學教育不應該把數學作為其他學科應用的工具,而應該注重學生數學思維方法的教育。學過數學的大多數人,一生中可能很少使用已學過的專業知識,但不等于說他們的學習沒有效用。很可能他們的最大收益在于掌握了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只有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才能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創新精神。所謂創新,就是不受陳規舊習的約束,大膽設想和求證。如果學生能把其他學科的數量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用數學的方法進行思考、處理,就是一種創新。因此,教師備課時要抓住教材體系中的數學思想,以數學思想作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學時,教師要敏銳地發現學生的思維方法,鼓勵學生創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這樣,在教學中既能注意到數學知識的體系,又注意到數學的思想,使學生在思維活動中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體會到數學思維的巧妙、和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發散思維是以感覺或直覺為基礎的非邏輯思維形態,科學上的很多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往往都來源于發散思維方法。心理學指出,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和他的知識與發散思維成正比,數學也是這樣的。例如,醫學數學、環境數學、生物數學等都是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融合。因此,在教學中,要在學生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和綜合,并適當地給學生以點撥和啟發,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充分展開,并達到一定的高度,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做出更高層次的概括,得出一般的結論,從而把所學的問題拓廣和延伸,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四、深入社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社會實踐是數學的來源。從現實生活出發,構建數學的模型,引導學生進行探討,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多數是人們將實踐中的問題抽象出來的,也有很多是人為編造出來的,這些問題很難有生活的味道了。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枯燥無味,與生活脫節。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突出數學的應用,讓學生深入社會,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歸納出數學問題,理解數學問題的由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筆者在數學課上,經常插入經濟增長與自然環境的數學關系,學生身高統計分析的數學問題,工廠的產品質量和效益的數學表示,Fibonacci 數和商業的打折問題等,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美妙,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就要對自己不斷的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戰,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創新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機電工程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