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平
暑假期間,筆者與另一名語文老師帶領十名學生到重慶前程汽車部件有限公司進行實習。實習部門主要是在車間,從事汽車、摩托車操縱拉索及軟軸生產,學生首先要看懂汽車及摩托車的拉索及軟軸圖紙,然后按圖進行操作。雖然看似簡單,但實習結束后,學生都深有感觸。
一、對實習學生進行調查——學生收獲
在該次暑期實習過程中,十名實習的學生大多數都來自農村,從沒有進過企業的門,對企業毫不了解。學生實習了一段時間后,初步了解了企業到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經營方式。首先,針對于公司的規章制度,如“不能遲到、早退、曠工,不能亂扔東西、不能穿拖鞋”,學生認為這些制度看似簡單,在學校有時做不到,但在公司不得不做到,因為公司有著嚴格的要求。其次,有學生反映,“工作太辛苦,晚上有時加班,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學生認為,因為公司是按計件支付報酬,每天要求完成最低工作量,有時沒有完成,就不得不加班,最低收入為1000元。從這個時候,他們真正意識到家長掙錢的不容易,才懂得要節約用錢。第三,有學生說,“在學校沒有認真學習,當用到知識點時卻模糊或根本不知道”,這讓他們立志回到學校后一定要認真學習,打好基礎。顯然,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不僅得到了相關的工作經驗和道德體驗,而且還獲得了一定的勞動報酬,學生的積極性普遍增高。可見,這次實習,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和思想素質的提高都大有好處。
二、對該企業進行調查——人才需求
重慶前程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代玉成先生說,公司急需“既可沉得下去,又可浮得起來的人”,中職學生來到公司后,如果該學生不僅在車間完全可以勝任工作,而且綜合素質好,有想法、反映敏捷、易于配合,在工作中能夠達到“三受”(受得累、受得虧、受得氣),那么,公司就會對這樣的人進行培養鍛煉,提拔成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
任何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擺在第一位的都是“忠誠”兩字。所謂“忠誠”,并不是說要跟領導搞好關系,也不是惟命是從,而是“你是不是真心地在為企業著想”,這個“著想”不僅是體現在要給企業想出多好的主意,為企業做出多大的業績,也可以體現在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里。另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還包括“敬業”兩字。當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辦公司越來越難,公司的每個員工是否敬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公司是否具有發展前途。而一個人對待工作任務的及時性,完成工作的認真程度,都體現了這個人的敬業精神。
三、對老師提出要求——教書育人
通過行業實踐,筆者發現,大部分企業對中職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遠遠高于專業知識的要求。因此,教師不能只成為知識傳授的機器.而應該是既教書又育人。
完整的教育應當是人格教育、知識教育和性情教育的綜合性教育。很多人都認為,教育就是傳授。事實上,教育雖然離不開傳授,但傳授并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真正本質在于“開發”。其實,老師給學生的永遠只是“一粒種子”,學生要自己將這顆種子變成一片森林。教育的過程就猶如“犁田”(開發)與“播種”(傳授)。“田”犁好了,種子自然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否則再好的“種子”也會最終腐爛在“土壤”里。所以,“播種”(傳授)重要,“犁田”(開發)更重要。
知識的傳授事實上只是在“播種”,給學生傳授“智慧的果實”。但是,在“播種”的過程中,學生愿不愿意“接受”,能否克服在“種子”生長過程中的各種困難,能否將一粒種子變成一片茂密的森林而結出更多的“智慧之果”,能否用自己結出的“智慧之果”造福于社會等,這些問題似乎與學生的智力因素沒多大的關系,而關鍵取決于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開發,如內求力、意志力、人格品質、性情性格等等。人們的非智力因素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自制力、踏實、恒心、勤奮、刻苦、毅力、自我確認、自我約束、自我調適、忍耐性、頑強性、挫折承受力等都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這些東西就是“種子”生長的土壤了!
實習結束時,筆者與參加實習的十名學生舉行了一次座談會,對這次實習進行了總結。通過這次實習,同學們都認識到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于人生,習慣是培養出來的,不是天生的。人體有一個生物鐘,也可以叫小電腦,可能存在于小腦之中;在培養習慣時就是向生物鐘輸入信息,達到一定程度就形成習慣了;這時不用大腦支配,到時候生物鐘就會向大腦發出信號,應該做什么,大腦如果不做,生物鐘就會使人感到難受,逼著大腦發號施令。無論惡習或良習都是如此,這就是習慣成自然的現象。同學們都紛紛表示下學期一定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于是,筆者利用這點引導學生:“父母的錢來之不易,大家要節約用錢。另外,平時多鍛煉,多參加社會活動”。
(作者單位:重慶市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