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婭麗
隨著旅游環境的改善,鄉村旅游因成為21世紀一大特色旅游而備受城鎮居民的青睞。“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學農家活、享農家樂”,鄉村游在悄無聲息中走到我們身邊。什么是鄉村旅游呢?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發生在鄉村區域的風景欣賞、風味品嘗、風俗體驗等活動的總和。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
山西農村文化積淀豐厚,鄉村的民俗、戲劇、舞蹈、節慶、方言、生產以及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不勝枚舉,近幾年來本省高速公路網絡和鄉鎮公路網絡建設快速發展,為鄉村游提供了便利條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向往那種天然的“城外人”生活,綠色、環保、健康正在成為許多人追逐的生活理念,而鄉村游所崇尚的旅游方式正好契合了這種精神追求。山西省鄉村區域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相互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突出特點。
一、為農村經濟的發展開辟新途徑
旅游可以成為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的“工具”。游客“食、住、行、游、購、娛”的客觀要求可以推動鄉村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人流、信息流、觀念流、文明流等軟環境的建設,加快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旅游需求還能直接增加農產品的需求量,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發展機會。中國十佳小康村山西皇城相府,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
二、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旅游業本身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游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除需要有諸如導游、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游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山西省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結構不合理導致勞動力相對過剩,發展鄉村旅游可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三、為農村創造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鄉村旅游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山西省可利用發展鄉村旅游的契機,對那些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進行調整,改善鄉村環境;有利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旅游業發展帶來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縮小城鄉差距。
四、因陋就簡,變“廢”為寶
發展鄉村旅游決不能東施效顰,與城市攀比。“土”才是鄉村旅游魅力所在。因此應該因陋就簡,保持本色,合理開發鄉村旅游資源。以旅館為例,可利用鄉村民居形式,以傳統生活設備與現代設施相結合,以古樸而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為內飾,如黃土高原上的窯洞就可開發為旅館。在鄉村旅游點的開發建設中,亦應以“土”為本,避免與城市旅游點雷同,以原有的設施為基礎,與當地自然、人文景觀風格相一致,讓旅游者深入農村鄉間,觀賞田園勞作,體驗民情風俗,耕作收割、養雞放鴨,節日歡慶等一切勞動生活,并讓游客食宿農家、穿街走巷,與農家座談,親自操作古老傳統的農具,與農民到田間一起勞動等鄉村生活,變“廢”為寶。
鄉村旅游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的旅游形式,但它已經以不可抵擋之勢在我國蓬勃發展起來。它豐富了我國的旅游產品,為振興農村經濟提供了新手段、新方法,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但必須清楚地意識到發展山西鄉村旅游是一個系統問題,它需要以政府為引導并提供物質、政策、法律等保障,以市場為導向,以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在山西省旅游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相信其鄉村旅游也會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芒!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