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28日文章,原題:2009,中國西部地區“因禍得福”的一年 西部地區雖然躲不了全球金融海嘯,但由于抓緊了中國中央政府一系列應對危機措施下所產生的機遇,西部是今年唯一保持快速增長的區域,而且有望在明年經濟回暖后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蒲勇健受訪時指出,“西部在這個時候抓緊了沿海企業產業轉移以及擴大內需所帶來的機遇,而中央的刺激經濟配套措施讓西部的鐵路、道路、機場、港口等基礎環境加速發展,為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做好準備。” 以四川省為例,該省獲得中國國務院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的1/4對四川地震重建和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從西部三角經濟圈來看,重慶、成都和西安今年的地方生產總值增長預計都將超過14%。
2010年1月是中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政策10周年。在這個轉折點上,西部地區經濟下行速度慢于全國,而回升速度快于全國的佳績,不但給該區域這10年的發展做個完美總結,還為接下來10年的發展做了穩固的鋪墊。中央政府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為推進西部大開發第二個10年敲定新政策,讓西部地區的發展上升另一臺階,與國際接軌。
今年重慶新增了11家世界500強企業,實到外資達15億美元,漲幅達87.5%。蒲勇健說:“重慶的投資環境有所提升,對外宣傳也更大。”除當地利好因素外,中央政府過去兩年給予重慶市多項“黃金定位”。此外,重慶市政府目前正在爭取保稅港區在內的地方,設立兩江新區,將集中行政、金融、科研和服務等,成為重慶未來經濟新增長點,也是承建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平臺。考慮到重慶擁有很多新機遇,蒲勇健預測,重慶明年的GDP增長要超越過去幾年的14%。
重慶乃至西部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朝著城市化、工業化和城鄉統籌一體化的方向前進,但過去幾年的快速增長也引起一些隱憂。重慶市社科院產業經濟與企業發展研究所所長王秀模警告,重慶乃至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轉型,如果沒有把握好步伐,過早讓農民工完全脫離農村和土地,又沒有相應的技術培訓,農民工將面對失業,沒有回旋余地。王秀模說,要解決農民工的生存問題以及社會穩定和諧問題,重點應該放在鼓勵有效生產,提升民眾素質。▲(作者李韻琳)
環球時報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