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近日,伴隨著股市的大起大落,股市的消息面有些繁雜。不過,有兩條消息卻格外引人關注。一條是關于銀行業融資的消息。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日前表示,銀行業明年發債融資需求將達5000億。與此同時,有傳聞稱銀監會不同意中行配股增資,而只能選擇發債補充資本金,但銀監會、中行均表態“未聽說此事”,中行方面還表示,“在積極準備再融資”。
另一條是關于國際板的消息。不僅上交所明確將國際板的推出列為2010年的工作重點,而且更有傳聞稱,匯豐控股最快將于明年3月登陸上交所,其融資規模達50億英鎊(約合551億元人民幣),且已委托中信及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為上市保薦人。
上述兩條消息原本是各自獨立的。不過,將二者并列在一起的時候,明眼人不難發現其中的不協調,甚至懷疑中國股市的定位是不是發生了變化:中國股市到底要為誰服務?
對于國內金融業的再融資,尤其是三大行的再融資,目前A股市場基本上是采取一種推辭的態度。由于在2009年刺激經濟發展過程中銀行業的大肆放貸,以及滿足2010年宏觀經濟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需要,銀行業面臨著巨額再融資的需要,以補充銀行資本金。27日,溫家寶總理也明確表示,明年投資力度不減,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專業人士的分析,明年上市銀行股權融資的需求在3000億左右,其中,中行預計將融資750億到800億元。然而,對于三大行尤其是中行的再融資,目前股市基本上是盡量回避。11月24日,一則“中行千億再融資”的傳聞讓A股暴跌百點。
然而,A股市場在盡可能地“推辭”以中行為代表的三大行再融資的同時,對國際板卻表示出了滿腔熱情。除了上交所將國際板的推出列為2010年的工作重點之外,就在“匯豐控股明年3月登陸上交所”這一傳聞出臺的同時,就有某權威的證券報記者積極表示“推出國際板宜早不宜遲”。以此推理,匯豐控股551億元人民幣的融資自然也是越早越好了。
一方面對于中行的再融資,股市退避三舍;另一方面,推出國際板宜早不宜遲,讓匯豐控股盡早融資551億。如此這般,A股市場到底哪根神經錯亂了?中國股市到底是要為中資銀行服務,還是要為外資銀行服務?難道對于中國股市來說,支持匯豐控股國際板發股比支持中國銀行A股再融資還重要么?答案不言自明。與其讓匯豐控股發股,不如讓中行A股再融資。這是中國股市義不容辭的選擇。▲(作者是知名財經評論員。)
環球時報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