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溪
摘要:21世紀是人類追求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追求消費質量的時代,以環境、知識、技術為營銷要素的綠色營銷即成為21世紀營銷的主流。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和深入研究,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全球性重要專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營銷逐漸產生。由于我國企業綠色營銷起步較晚,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從我國零售企業綠色營銷的現狀入手分析了綠色營銷面對的問題,尋找解決對策,以期促進零售企業綠色營銷的發展。
關鍵詞:綠色營銷
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將企業自身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環境保護利益三者統一起來,以此為中心,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構思、設計、銷售和制造。綠色營銷觀念認為,企業在營銷活動中,要順應時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以實現企業利益、消費者利益、社會利益及生態環境利益的協調統一。從這些界定中可知,綠色營銷是以滿足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共同利益為目的的社會綠色需求管理,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的綠色市場營銷模式。
一、我國零售業實施綠色營銷的現狀
隨著企業、消費者個人和國家三者綠色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國的綠色營銷的偉大工程將不斷延伸、擴展。盡管我國企業綠色營銷已取得良好的開端,但從接體而言。就我國大多數企業而言,還不具備綠色營銷意識。從本性上講,企業追求的是一種盈利性和安全性。它認為能夠使自己在特定市場環境中安全地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觀念便是最好的觀念,以至還用一些錯誤或落后的觀念去指導營銷。如一次性竹木筷子的生產與營銷,雖有一時的利潤但卻會造成長遠的危害。這說明了我國還需要大力推廣綠色營銷觀念。我國企業的綠色營銷任重而道遠。
1,企業本身存在著經營思想落后及環保投資力不從心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經營思想仍處于以傳統營銷觀念為主同時部分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向新營銷觀念轉變的階段。很大一部分企業的綠色營銷觀念還未得到根本轉變。由于實施綠色營銷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就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使得追求當前利益最大化的企業缺乏綠色營銷的內在動力。
具體表現在(1)企業的經營目標仍然留在刺激消費階段,營銷工作重點
仍然是刺激消費者更多地消費產品;(2)資源保護尚未成為各類企業的經營原則,環境成本意識不強,未樹立正確的資源觀;(3)綠色標志制度尚未引起大多數企業的重視,由于綠色標志制度的非強制性,大多數企業對獲取綠色標志興趣不大;(4)企業在經營手段上尚未有效引入綠色思維方式。
2,消費者綠色意識薄弱,消費水平帶動不了綠色營銷。
我國消費者的綠色意識雖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總的來說,整體環保意識仍然十分薄弱,消費者還沒有作為一支獨立的綠色力量登上環保舞臺。
綠色產品中消費品的比重較大。同時,綠色產品的售價比普通產品至少高20%以上。屬于高檔品范疇。所以綠色產品消費需求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較大影響。居民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綠色消費意識普遍較低。有一項調查數據表明:積極的綠色消費者。大城市占40%,中小城市占29%,農村占8%,按人口比重加權,積極的綠色消費者比重占13.3%。
由于綠色營銷需要綠色消費來驅動,而在我國。這樣的價格顯然不太適應消費者的整體消費水平,使得追求價廉物美的大眾消費者沒能從整體上實現對綠色產品尤其是環保產品的消費。因此,目前國際上推行綠色價格比較成功的都是西方發達國家。
二、零售企業如何開戰綠色營銷
1,觀念是行動的先導
企業經營要迎接綠色時代的挑戰,首先必須樹立綠色觀念。沒有觀念上的變革就沒有行動上的變化。而綠色營銷要求企業寓環保意識于經營行為之中,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走綠色營銷之路。
要重視研究企業的環境對策。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變普通產品為綠色產品,積極爭取綠色商標,積極參與社區環境治理,推動對員工和公眾的環境宣傳引導,樹立綠色企業形象。在環境治理和綠色營銷觀念的原則指導下,企業將變過去對環保問題消極回避為積極合作。環保投入不再被企業認為是多余的負擔。而成為推動企業節能降耗,開拓市場,實現附加利潤的前瞻性投資。
2,注重消費者心理特征
零售企業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時候要注重消費者的心理特征,策略包括以下幾點:
綠色產品策略。零售企業選擇綠色產品,要從產品設計開始,包括材料的選擇,產品結構、功能、制造過程的確定,包裝與運輸方式,產品的使用及產品廢棄物的處理等都要考慮環境的影響。企業在產品或勞務滿足綠色消費的同時,要考慮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性、可分解性,并搞好包裝品及其廢棄物的回收服務,以免給環境帶來污染。
綠色價格策略。消費者一般都認為綠色產品具有更高的價值,愿意為此支付較高的價格。根據“污染者付費”和“環境有償使用”的現代觀念,企業用于環保方面的支出應計人成本,從而成為價格構成的一部分。但是,綠色產品價格上揚的幅度不僅取決于綠色產品品質提高的幅度和環保費用支出的多少,而且還取決于消費者對綠色產品價格的理解。在我國,由于消費者的綠色意識較弱,綠色產品價格上揚幅度不宜過大,在大中城市市場價格可略高些。
3,積極實施“綠色化”治理
企業要設立專門的治理機構,以監督和治理企業綠色營銷的實施和發展。綠色營銷治理機構的職能主要有:綠色信息治理:綠色資源和產品開發的治理與控制:綠色產品質量的監測與控制,企業治理“三廢”及其他環保指標的制定與監督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