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道德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注重教師自我修養。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1-0165-01
職業道德是在職業范圍內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習俗的總和,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道德規范的特殊領域。職業道德同其他社會道德一樣,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產物。它反過來也能促進社會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職業道德教育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基本知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這是中職德育教師的基本工作,也是中職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務。中職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語言配合板書的講述法是德育教育中最常用的。這種教學方法容易導致教師的“一言堂”、“填鴨式”。缺乏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無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加之以網絡為主體的信息源立體化和多樣化容易使置身其中的中職生對職業道德內容的認同產生困惑和障礙。市場經濟帶來的利益重組和分配落差使中職生在價值意識和價值取向方面的個體差異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這些都對傳統的說教和灌輸方式提出了挑戰。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嘗試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充分發揮計算機對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綜合處理能力的優勢,能充分體現直觀性教學原則,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學中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實、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并能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如在講服務群眾時,在教學中播放新疆烏恰縣人民醫院院長吳登云常年堅持工作在高原、視病人為親人,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經受了女兒在護送病人時因公殉職的悲痛的一段視頻。同學們看后感動得熱淚盈眶,明白人生價值在服務群眾中得到實現的道理。再如選取職業道德方面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開展課堂討論和辯論。2003年春天,突如其來的“非典”在中國大地上猖獗蔓延,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奮戰在“非典”第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棄小家于不顧,救死扶傷,無私奉獻。在幫助患者戰勝病魔、健康地站起來時,他們中有的人卻病倒了,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校畢業生廣東省中山中醫院重癥監護病房護士朱莎莎就是其中一位。如今“甲流”又在考驗廣大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對這些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和辯論。這些方法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加深理解,澄清誤區,又能做到師生互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從而實現職業道德的教育目的。
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導人們發展、成才的基礎。社會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互相補充,是完成育人目標不可分割的部分。社會實踐活動是中職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中職生通過深入社會、參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實踐,進而了解社會、增長知識能力、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主要形式,也是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根本途徑。通過實踐活動了解自我、熟悉職業、體驗職業、陶冶職業情感,培養對職業的正義感、熱愛感、義務感、主人感、榮譽感和幸福感等情感。德育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本地區優秀的職業道德教育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并寫出考察活動的感想。實踐活動的目的是感受被參觀單位對其職工的職業道德要求以及職工們在精神風貌、敬業精神、誠信意識、服務意識、工作態度、職業禮儀等方面的職業素養。例如全國十大農民杰出青年師智敏的萬畝無公害綠色果品基地;市人民醫院的示范病區和“金艷愛心病房”等,都是難得的優秀職業道德教育基地。如通過到市中心醫院參觀“金艷愛心病房”,同學們都深深體會到一名優秀的護士要具有崇高的護理道德,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鉆研護理業務,掌握護理技能,才能兢兢業業,忠于職守,才會不畏風險,挺身而出,走在救死扶傷的最前列。為增進人民健康,減輕人民痛苦,預防各種疾病而努力工作。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各種公益性勞動,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走出校園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群眾提供無償服務。向孤寡老人、殘疾人、貧困地區獻愛心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接受鍛煉和教育,強化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奉獻精神。把職業道德要求轉化成道德信念、道德品質、道德行為。
三、注重教師自我修養
自我修養是指個人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各種實踐中,按照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范,在職業品質中有目的地“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在于育人,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的學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用高尚的品德去影響學生,以人格的力量培養人格。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每一名學生,其言行都處于學生的監督之下。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時間、感情、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教師必須具有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斗的堅定信念和為祖國培養現代化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忠誠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堅守高尚情操,廉潔從教,發揚奉獻精神,不斷探索,勇于進取。教師的思想、言行、作風和品質,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不僅貫穿于教育行為過程,也可能伴隨學生終生。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任重道遠,讓每名學生既是職業道德教育過程的參與者,也是職業道德教育成果的受益者。中職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不會自然形成,也不會一蹴而就,重在教育和培養。中職德育教師還需在職業道德教育中不斷努力嘗試新的方法,探索新的途徑。中職生只有真正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又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俞會利.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李曉松.護理學基礎.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