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山河北唐山人,自幼喜愛繪畫藝術!師從于劉漢宗,又受畫虎大師胡爽庵先生影響練習畫虎。深諳胡先生畫虎時夸張筆法,覺悟畫虎境界中的神韻,參悟其畫虎時威猛神態,尤其感知虎須撇出更精彩,及富王者氣魄的張力與豪放。另外,李河山精心揣磨、研究畫虎大家馮大中的工筆虎,細密生動、逼真的微妙處,吸納其畫虎技法的古樸、蒼勁、簡練風格,盡力追求其意境中的筆墨變化,形成工寫兼備、收放自然的畫虎格式,達到即有胡先生威猛之勁勢,又具備馮大中寫真生動之氣韻。
李河山幾十年如一日的追求中達到畫虎之形,彰顯猛虎之威的工筆畫虎藝術,其山水人物做烘托,即表現虎我合一,出神入化之境,又達到天人和一,無虎無我之心態,其中,背景的描寫,注重山石的刻畫,皴法又以大斧劈皴加帶點擦技法的到位運作,山石背景,烘托人物造象的工麗、典雅,如《仙姑山君》圖,筆墨運用精巧恰當,以筆寫虎威虎勢,用墨潑灑,山石古松,筆墨交融章節的刻畫中形成有筆有墨的靈動氛圍,畫面顯示出順暢自然、工寫兼施的筆墨語式。
達練、傳神之筆,層層疊疊之墨,井然有序,蘭草、落葉點綴在山君與仙姑之側,古樹瓊枝交相輝映,山石靈巖讓人物與猛虎相依相伴,通篇用一種很嫻熟的筆墨語言,將虎的威猛仙姑的高雅安逸盡情抒寫出來,闡述著一種天人和一的境界,心誠則靈的信仰及虎我和一的意念,畫中意境與畫外境界形成統一格調,創造性地發揚畫虎藝術原有的風格,從中形成一種畫虎境界的突破。
李先生另一幅《圣祖山君》圖,則將虎的威猛與圣祖的安祥和善形成一種對比,虎伏地顯示出兇猛無比卻不得不懼圣祖之神威,另一虎昂首回望,其神態不怒自威,圣祖手持佛珠神態安祥,似在對兩只猛虎談論玄機,此圖背景是一棵古松,蒼勁老辣簡練的筆墨運用,烘托出圣祖伏虎的內容與意境,畫面寧靜自然,尤以虎的金黃色顯示出此畫的之色調,同時以墨托白、以藍烘黃、以淺墨襯濃墨、以深黃襯淡黃、以深藍襯淺綠,以古松喻意蒼勁,用圣祖喻意善心善念烘托羅漢伏虎的章節與詳實的內容,整幅作品可以看出李河山先生用筆用墨結構布置,創作意圖的匠心所在。
從這兩幅作品細節表達方面看,李先生畫虎風格有馮大中先生細密、工整的外形,又有胡爽庵畫虎風格。山川云霧的描寫,吸納北派山水畫法以磅礴見其雄渾,用厚重達練,表現山依虎威、虎仗山勢的靈韻與豪氣,如李先生創作的《虎嘯深山》圖中一只斑斕猛虎盡展上山之勢,回首長嘯之態,其體態靈動,花紋呈現無聲的美麗之姿,然而其威勢洶涌,隨云從風蕩氣回腸似山間漫步時的長嘯,恰如在山林中生成一種無言的震撼,襯景迷芒云霧翻騰,奇松怪石突顯蒼勁古樸之機,虎勢自然,工整的描寫敘述出這只上山虎的威武與雄壯,從這幅畫中可感覺出李河山在學習胡爽奄先生畫虎技法的心得體會,其虎形在他的創作靈感中變得有繼承又有發揮,其山川走勢又闡敘著李先生對中國山水繪畫的理解與認識成度,是在一種很有激情的創作中加深了對虎文化的通達思考,他有意識地學習繼承大師筆墨的靈魂與鮮活,更具有創新的后繼手法以加強學業精進的可能,這方面李河山的創作是有繼承有發展地實現了一種學有所用的超脫,他的成功是發展更是再創新。
李河山先生勤學苦練,研究傳統畫虎技法,取前輩大家畫虎精妙處以自然虎為藍本,將山水技法融合在畫虎創作中,寫自然之景,襯托虎威虎勢,出筆自然、工整清雅,點擦皴潑極有心得達到工筆虎的意境。
潑墨山水的酣暢淋漓,情景交融物我皆忘的境界,形成以書入畫,隨心所欲,得虎之形,展虎之威,表達虎畫藝術神韻的藝術效果,其所創虎畫作品,溪徑獨辟意在博取大家之長,取法自然之覺悟,在傳統畫虎藝術中尤見其筆墨質樸、簡練、厚重的創新意識,用筆慎細、用墨大膽、粗曠道勁,其人物與虎的造形創勢“似悟天人合一之靈度”,恰于雄渾中現蒼茫清奇之意境,而其作品圖式,以清麗、鮮亮中透出自然空靈的感覺,可見其創作時妙悟的創作情緒,潛在著艷陽之光耀,季節之變化的微妙,自然而然的用筆運墨,將山川景物人物與虎的描寫分別用線條、潑墨、工筆刻畫得生動傳神,無形中融匯了山川之險峻,古樹之怪異,虎的威猛與奇美,佛的善心善念及詩境之美,清純雅麗、粗曠、豪放、安祥穩重達練諸多內容及思想。
(一)從李河山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畫虎藝術的追求,不單純是色彩艷麗的效果而是以自然景物相應襯的樸素色彩,追求繪畫語言的完美,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充滿真實感與完美感,工細精美的筆墨運用,達到一種很讓人喜歡也很容易接納的語言風格。
(二)他是一位相當樸素又十分專一的畫虎藝術家,生活中的隨和簡樸,直接反映到他的作品中來,專注創作實踐過程,成就了他畫虎藝術不斷得以提升的境界。
(三)李先生在畫人物時,十分注重人物面部刻畫,在畫虎與人物的造像中,他十分專心人物面部神態的描寫,傳神用筆的主色調是他把人物心向善良的一種境界得以升華的過程,人物造形中的每一個線條的舒緩,輕重描繪,形成生動傳神的真實感,《圣祖山君》圖中用筆用線簡練且具有寫實的風采,《仙姑山君》圖,則注重色彩的運用,達到用墨多于用筆的描繪過程,因為彩墨多于用筆的構畫,使畫面增添更多鮮亮的色調,又與老虎的刻化形成色彩的對比,讓人讀到一組溫暖的情趣與清雅的味道,明暗對比,色彩渲染變很平易卻細微精妙,人物和虎的虛實對應又襯著畫面的布局及經營位置恰當的合理,使畫中意境更見情趣。
(四)李河山創作的虎畫,氣勢比較大,結構處理到位,人物虎形把握得準確而且細密,從他的部分作品中能看出一種很柔和的氣氛,色彩搭配由淺入深,而且頗具寫實效果,許多層面的張力與震撼力十分強烈,從視覺上能感覺出復雜的變化,而且畫面柔和細膩,其畫中意境深藏著一種很富哲理的思想觀點,畫中有形有色的人物表達與虎形的傳神靈動,成為李先生敘述禪家思想及闡述佛道人物細節的一種表達,他的每幅作品都能達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虎我合一的境界,而且設色精怡,氣勢礴大,即烘托出佛道人物的善心善念,又培襯出虎的威猛與氣勢不凡的兇悍,而景石樹的刻畫恰表達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慈悲為懷的佛家境界。
(五)在欣賞李河山先生虎畫同時,有意無意之間也欣賞到佛法無邊善與美的佛家思想,而李先生的繪畫創作,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是在用一種很精細的筆墨語言敘述善心善念的理解與心善即佛的緣源。
(六)從李先生繪畫技法上看他的整體創作過程,真正是工寫兼備收放自然的畫虎藝術,其中用筆細致,用墨豁達的點染皴擦,是李先生繼承傳統國畫技巧后的綜合運用,有些很巧妙的渲染皴法,頗具功力,在他的畫虎作品中精細用筆、大膽用墨,成功地表現了技法嫻熟運用時的功力,不僅精妙,而且到位的渲染,使他的虎畫藝術從山水虎走向人物虎的再度創新過程中,很是讓人理解出山水、人物與虎合一的自然景觀的奇麗景象,同時,讓人們感覺到山虎合一,人虎合融后的空靈!及美不勝收的欣賞情緒,觀山之險峻,察虎之兇猛知覺人心思善的雅俗,這種很有見地的創作發揮,不僅是李河山創作虎畫的新意所在,而且是承傳古文脈的延續過程,從古文化的精華篇章中,理解畫虎藝術如何發展的筆墨語言的新語式,正是李河山先生幾十年苦苦探索的創作風格,這種風格是基建在一種追求,一種很內在的文化底蘊形成的李氏畫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