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廠商們都在寒冬里紛紛縮減營銷開支時,LG電子卻在其贊助的活動上列出長長的名單。
如果你現在還認為LG只是一個二線品牌,你已經有些跟不上時代了。
2008年,L G手機銷量超過1億部,超越索愛、摩托羅拉,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生產商。2009年,LG計劃液晶電視的出貨量達到1800萬臺,超過索尼成為全球第二大液晶電視廠商。
在經濟危機中,LG今年推出新產品的速度反而更加快了,它在今年6月推出了一款55英寸全球最薄的電視機;第四季度將在歐洲市場推出一款采用谷歌Android平臺的智能手機;在推出上網本后,它還準備與英特爾合作推出多款MID(移動互聯網設備);它還研發出了用于電子書閱讀器的太陽能面板。
市場的反應也不錯。今年第二季度,LG電子的凈利潤同比上升了62%,達到約9.17億美元,這也是其歷史上的最高紀錄。LG全球CEO南鏞最近談到2009年的業績時,預計全球銷售收入會超過去年447.2億美元。
在1998年的金融危機后,三星電子開始崛起,《財富》對當時三星C E O尹鐘龍的評價是,“他利用亞洲現在的混亂局面,重塑了一個曾經奄奄一息的公司”。
現在,同屬于韓國品牌的LG似乎正在復制三星的成功模式:市場反應迅速,加大投資,提高新產品的推出速度;通過定位高端,樹立自身品牌形象,再向中低端產品滲透,擴大規模;從外部引入職業經理人,改變公司文化。
當然,也不全是好消息。10月7日,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以涉嫌違反日本《反壟斷法》、在電視顯像管銷售方面締結價格聯盟為由,對包括LG在內的三家企業處以總額33.21億日元(約合3650萬美元)的罰金。不過,壟斷的背后包含有一層含義,即強者,不是嗎?
LG已經高調提出,要在2012年前成為全球第二大的手機生產廠商。在全球經濟的低谷中,LG能否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超越競爭對手、超越自我?
速度生存法
“快不一定活得好,但想活得好必須要快。”
2009年,LG光在中國市場的手機新品就將達到60款,這個數字是去年的兩倍。
LG大中華區總裁禹南均曾表示,家電就是一個降價的行業,但降價有個過程。誰能首先研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在被競爭對手追上之前,誰就能在這一段很短的時間內享受高價格帶來的高利潤。
韓國大學教授張世真在《當索尼遇到三星》一書中談道,“索尼與三星電子采取的不同戰略不會導致業務表現的差別,公司業績差異的主要原因應該在于組織流程和公司高管的領導力”。正是由于這種高效的流程和較強的執行力,使得三星電子銷售的產品商品化速度非常快,因此該公司應對數字技術的戰略回應也非常迅速。2007年,南鏞就任全球C E O,L G的企業流程也開始發生變化。公司專門設立了產品經理,負責新產品從實驗室出來后到市場銷售的整個過程,這樣它的市場表現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大大縮短了產品周期。
一旦產品銷售不佳,可以迅速進行調整甚至停產;相反,如果這是一款暢銷品,LG將在它受歡迎的地區提高供應量和加強營銷。
設計也是電子產品能否銷售火爆的核心因素。三星董事會主席李健熙就一直強調設計的重要性,他宣稱,“新世紀,公司競爭力的關鍵是設計”。
南鏞接手LG時,它也已經是全球五大消費電子公司之一,但炙手可熱的產品卻少。時尚設計與智能科技現在成為LG電子產品的定位,手機從“巧克力”系列到“冰淇淋”系列,甚至希望將手機打造成“藝術品”;超薄電視也代表了未來設計的方向。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家電專家羅清啟告訴我們,消費電子產品作為終端而存在,必須時尚,同時從鍋里端到桌子上速度必須快,“快不一定活得好,但想活得好必須要快”。
禹南均在LG工作已經超過36年,他告訴《英才》記者,“一個企業應該有‘饑餓’的精神”,所以雖然L G電子在家用電器等方面已經很領先了,但在數碼顯示、移動終端,以及環保、通訊標準制定等領域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在經濟危機中,LG也正在南鏞的帶領下進行業務重組,在那些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新領域增強投資,如太陽能、商用空調、B2B解決方案等。
可再生能源就是其中的一個重點。
2008年,L G電子宣布投資2220億韓元(約合1.68億美元)建立兩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將分別在2010年初和2011年初開始大規模生產,其所在地正是2007年關閉的三座等離子顯示器(PDP)工廠中的一座。
羅清啟說,電子產品的正面是電子設備,背面就是能源,尤其在移動電子時代,沒有電池就不能實現移動,所以未來在新能源的結合方面,會有新的顯示方式出現。
品牌不惜血本
想要在數字時代繁榮,就必須成為一個潮流的引領者,來自輝瑞、寶潔等一些經驗豐富的外部經理人被引入L G,幫助它樹立高端品牌。
當廠商們都在寒冬里紛紛縮減營銷開支時,LG電子卻在其贊助的活動上列出長長的名單。從2009年開始,LG電子成為被稱為世界三大體育盛事F1大獎賽的全球合作伙伴,在今后五年中,所有F1大賽的電視轉播畫面上都將標注LG標志。此外,LG還可以在比賽場面中加入產品廣告等。
除此以外,LG電子還和英超、美國職業高爾夫、巴西職業球隊等進行各種形式的體育贊助。有意思的是,它卻沒有在韓國國內進行此類體育營銷。
LG電子為了塑造品牌形象,稱得上不惜血本。光2008年,LG電子就追加4億美元預算用于品牌投資。與此同時,三星電子卻在緊急縮減體育營銷開支。三星電子今年放棄了此前的韓國職業棒球和職業足球冠名贊助,而海外大部分的長期合同,基本都維持不變。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是這些電子巨頭主要的搶占目標。為了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LG電子今年在中國投入的市場營銷費用、推出的新產品、覆蓋的流通渠道都將是去年兩倍以上。
其實,在三星崛起的初期,它也曾經花大手筆在目標市場進行品牌宣傳。1995年,三星電子特意拿出4億美元投資10個新興市場。
品牌的塑造光是資金推動當然是遠遠不夠的。南鏞堅信,想要在數字時代繁榮,就必須成為一個潮流的引領者,來自輝瑞、寶潔等一些經驗豐富的外部經理人被引入L G,幫助它樹立高端品牌。
首席市場官博登(B o d e n)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目標是通過與像P r a d a這樣的奢侈品牌合作,讓LG變成擁有一個內涵更為豐富的形象。同時,LG電子采取了更有組織的營銷方式,聘請倫敦的一些機構來代理它的廣告業務。
羅清啟認為,速度、產品設計,再加上貨幣因素,層層疊加,正是LG在經濟低谷中擁有閃亮業績的主要原因。由于韓元與美元掛鉤,美元的疲軟也帶動了韓元的大幅縮水,“這導致同樣的成本,韓國企業生產的與日本企業生產的同等產品價格相差100元左右。”
假設明年韓元強勢上升,LG的成績表又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