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艱難復蘇的宏觀經濟語境下,A股的突破方向和監管政策的取舍都將面臨艱難的考驗。
“政府不想把泡沫搞得太大,所以要潑點冷水了。”
——謝國忠
“這就好比一個人一直沒有食欲,現在吃飯的功能剛剛恢復,就說有泡沫了?”——劉紀鵬

A股似乎從未像現在這般糾結:看空者如私募基金諾亞方舟毅然清倉,絕塵而去;看多者如一些公募基金,將調整看作調倉吸籌的絕佳時機。雙方的陣營都如此強勢,以至于始自于年初的這波行情,在經歷了勢如破竹的漲勢后,在8月中旬戛然而止,3000點附近的多空爭奪隨即而來。
看空者吶喊著“中國市場已是全球最貴的股市”的口號,在貨幣政策微調和流動性收縮預期的助威下,籍出“泡沫論”的武器;而多方則堅守價值回歸的理念,認為3000點才剛剛達到合理的估值水平。
在空方的突襲下,8月4日以來大盤連續下挫,繼7月29日滬指大跌5%之后,8月12日滬綜指再度大跌4.66%,至8月14日,大盤在9個交易日內累計跌幅超過10%,3000點心理關口近在咫尺,A股走到了敏感的“十字路口”。關于“泡沫論”的爭論還沒有終結,政策微調已經開始,但在經濟艱難復蘇的宏觀經濟語境下,A股的突破方向和監管政策的取舍都將面臨艱難的考驗。
流動性收緊預期
“政府不想把泡沫搞得太大,所以要潑點冷水了。”
對于這輪調整的起因,觀點似乎從來沒有如此統一過,無論市場人士、機構,還是研究學者,都將主因指向了流動性收緊的預期。
今年上半年,充沛的流動性是推高股指的主力之一。上半年銀行新增信貸達到7萬多億,貨幣供應量的增速達到了25%,盡管并沒有直接的數據,但部分信貸資金分流到股市已是不爭之事實。
盡管近期各部委高官一再強調保持貨幣政策適度寬松,但對信貸微調的措施出臺仍相當密集,如重啟一年期央票發行、重啟懲罰性的定向央票、降低交叉持有次級債折算資本金的比例、防止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票市場等,這些都給予了市場有關資金供給將收窄的利淡預期。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新增貸款僅3559億元,遠低于市場預測的4000億-5000億水平。有分析人士認為,上半年由信貸大量投放而形成的流動性過剩局面或將逐步改變。
“政府不想把泡沫搞得太大,所以要潑點冷水了。另一方面,政府幾個月以前的態度是,我把警察局關了,你們玩吧,沒錢銀行給放,大家放心玩,但現在有可能警察要來了,錢也少放了,這讓好多人害怕就跑了。”對于本輪調整的原因,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向《英才》記者做了個形象的比喻。
按照行情發展的規律,股市目前正處在關鍵時期。金元證券首席分析師徐傳豹向《英才》記者分析:一般行情發展有三個階段,第一是沒有數據支撐的預期階段,二是驗證階段,三是再預期階段,而現在股市正處在驗證的第二階段。
“我敢和你打賭,今年上市公司三季度的業績肯定好于二季度,下半年業績肯定比上半年好。”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很樂觀。
而謝國忠并不樂觀,“中國是發展模式出現問題了,中國出口型的經濟怎么可能一夜之間就轉型了,銀行先拿出錢來放一把火,穩一穩。第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好,也是炒股票炒出來的,但實際有幾家公司好。”
重溫結構性泡沫
任“泡沫”沖天將給中國的未來設置路障。
伴隨著股指的深幅調整,市場對“泡沫”的爭議有增無減。
從年初行情啟動,到8月初,滬深股指最高翻了一番還有余,隨之而來便是市盈率的水漲船高。在3400點的頂峰階段,兩市的平均市盈率接近40倍,而同期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動態市盈率則約為13倍,法國CAC40指數動態市盈率在11倍左右,恒生指數市盈率約16倍。
股指的上揚離不開國內經濟的復蘇。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1%,其中二季度增長7.9%,增速明顯加快。但不確定的因素亦不少,上半年國內出口下降21.8%,外需嚴重萎縮,一些企業、行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實現利潤還在繼續下降,產能過剩比較突出。這些因素為全面復蘇的前景帶來了不確定性。
諾亞方舟掌門人張可興顯然屬于保守派。他說,經濟回暖是通過政府大量的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質量可能不太好,“我們基本上在A股市場里找不到便宜的股票”。
“現在已經是嚴重的泡沫了,很多沒什么盈利的小股票都是10倍的市凈率,中國股市的價值就在2000點”,謝國忠說,“中國的股市是流動性炒作的市場,和實際的價值(聯系)不是很大,市場的估值水平(就)在于政府在流動性上的態度。”
事實上,關于股市是否有泡沫一直都是激辯最多的話題。一種觀點認為,泡沫本身就是股市的衍生品,否則面值只有一元的股票何以有幾倍、幾十倍的溢價,而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中國的資本市場要強大就要估值高,這是一個市場有信譽的標志。
“美國經濟正處于衰退期,怎么能拿一個怏怏病體和中國年輕的身軀去比呢?買股票是買未來,買良好的成長性,中國的市盈率當然要高,難道這就是泡沫?”劉紀鵬說。
在劉紀鵬看來,國內的經濟崛起需要依托資本市場,過去證券市場一連9個月喪失了基本的融資功能,現在漲到3000點剛剛恢復了融資功能,其實是剛由一個“廢市”轉到“正常市”。“就好比一個人一直沒有食欲,現在吃飯的功能剛剛恢復,就說有泡沫了?”
目前個股的市盈率分布狀況與2007年最高點時的估值分布十分接近。截至7月底,從滬深A股0-20倍的個股有56只,20-50倍的個股有527只,而市盈率在50倍以上的個股達到989只。“現在是結構性泡沫,有些品種風險很大,但有些是被低估的,30倍左右的市盈率比較合理,50、60倍就高估了。”徐傳豹說。
盡管對于“泡沫”的爭執還沒有定論,但政策干預如前所述還是出手了。
實際上,之前的炒作風險已初現端倪,這在新股交易中尤為明顯。桂林三金(002275.SZ)和萬馬電纜(002276.SZ)是IPO重啟后的首批新股,上市首日就分別大漲了82%和125%,而近期上市的久其軟件(002279.SZ)、神開股份(002278.SZ)更是大漲108.5%和95.49%。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漲幅還是在高企的發行價之上的結果。
從效果上看,顯然這一輪的政策調整依然走的是過去的老路,把“分子(股價)”降低,從而降低市盈率的比值。可以說這是最有效的調控方式,但帶來的震蕩也最大。
實際上,還存在另一個手段,就是既做大分子,也做大代表上市公司業績的分母。“分母增大的速度尤其要快,而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包括資金、治理結構等。中國一方面有資金,~方面有上市的資源,在這種背景下,籌集的資金既能提高上市公司業績,又能擴大內需,啟動了民間資金,這樣其實是實現了雙贏。為什么又要人為地打下去呢?”劉紀鵬并不認同當前的調整政策。
在劉紀鵬看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互相促進的作用,不完全是上市公司業績決定資本市場,同時資本市場的好壞也同樣決定上市公司業績。
股市9個月喪失融資基本功能的歷史,是正在復蘇中的中國經濟不愿再重現的圖景,但任“泡沫”沖天也會為中國的未來設置路障,顯然,如何把握監管中的度,也讓政策的取向走在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