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李榮融主任的匯報中,《國企》雜志社社長耿清智談到了三年來刊物所做的四個方面的工作。
《國企》雜志自2006年11月創辦兩年零8個月來,自覺地把自己置身于國資委的領導之下,堅定不移地履行“為民生負責,為國企代言”的辦刊宗旨。兩年多來,《國企》雜志共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績。
一是始終堅持一個正確的辦刊方向
《國企》雜志創刊之初,就確定了嚴格遵循國務院國資委的各項精神,以及“為民生負責,為國企代言”的辦刊宗旨,從采編到經營,始終堅定不渝地堅持這一辦刊方向,確保了所出34期刊物沒有出現偏離黨中央、國務院國資委的精神,沒有唱反調和發噪音,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國資委和廣大國企領導的信任和贊許。
二是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國企的采編經營隊伍
《國企》雜志的全體員工都是從社會上招聘的,包括編輯部門和經營部門的領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影響也不同。兩年多來,為把這批員工組織在一起,為宣傳國企而精心工作,社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從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到人員培養、教育,使一些原來對國企有些偏見的采編人員逐漸了解和熱愛國企,并努力地鉆研國企。經過近三年的教育培養,形成了一支較有素質和能力的團隊,保證了高質量的期刊內容。
三是寫出一批高質量稿件打造一個高水平平臺
《國企》雜志一經創刊,始終堅持履行三大核心任務。一是深度解讀國資委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指示精神;二是總結交流國企在改革發展中所取得的經驗;三是向社會宣傳國企為國計民生所作的貢獻和取得的成績。
首先,以封面報道、專題報道的形式,積極配合宣傳國資委的方針政策和重大活動。
2007年第10期封面文章《國資國企這五年》,在國內各大媒體中,第一次全面梳理總結了國資委成立近5年的成績和經驗。
2007年第12期封面文章《央企業績引擎》,回顧了國資委幾年來業績考核工作艱苦但富有成效的的經歷,深入分析了業績考核工作的難點及今后的發展趨勢。這篇獨家報道刊發后,在網絡上被廣為轉載。考核局的領導委托宣傳局領導向雜志社表示感謝。
國資委推動企業重組產生的效果有目共睹。相比之下,有些企業并未充分意識到國資委推動的“外部董事改革試點”的意義之重大。在國資委研究局的指導下,2009年第5期推出封面文章《分權制衡:國企改革的制度性突破》。文章從“分權與收權”的視角總結了30年國企改革開放中的經驗與困惑,以中外運為具體案例,通過記者與中外運董事長的深度對話,將外部董事改革中的經驗與探索進行了具體闡述。該文引起了較大反響,對國企外部董事試點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二,央企關心國計民生報道。
2008年1月,南方21省市遭受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天氣災害。《國企》雜志緊急組織刊發了《“中國脊梁”在風雪中挺立》一文,介紹電網電信交通等領域國企在搶險救災中發揮的表率作用,同時編發了一組圖片報道,展現第一線央企救災員工的風采。這篇文章篇幅不大,但由于報道及時,贏得了許多央企的贊揚。
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舉國震驚。雜志社在地震后的第三天就派出一名副社長親赴地震一線,冒著強烈的余震,先后采訪了抗震救災中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國家電網、中石油等十多家國企,采寫刊發了封面文章——《國企本色》,文章以感人的細節為基礎,彰顯了國企愛國愛民的優秀品質,許多震區國企職工看到報道后感動得流出了眼淚。隨后我刊對國企抗震救災進行跟蹤報道,并對國有企業在災后重建中的工作進行了梳理。
2008年第8期封面文章《奧運國家隊》,是集中展示中央企業對北京奧運會作出重要貢獻的大型報道。通過這組文章,人們可以看到,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背后活躍著電力、通訊、建筑設計施工、航天航空等諸多領域中央企業積極奉獻的身影。報道刊發后,在央企中引起強烈的反響。
第三,加強對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成績的報道。
2007年第7期刊發的封面文章《忠誠的力量》,雖然報道對象遼陽石化是中石油的二級企業,但是企業關閉低效煉廠的驚心動魄的歷程以及班子領導富有勇氣和智慧的解決問題的手段,尤其是勇于直面矛盾,不將矛盾推向集團的精神品質,在讀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目前,社會上許多人對于中央企業誤解很大,認為央企基本是靠壟斷賺錢。對此,我們撰寫了大量文章宣傳央企在提高管理水平、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成果。尤其有選擇地采寫了一些典型企業的經驗,讓事實來說話,比如華僑城。許多人認為華僑城僅僅是一個“旅游加地產”的企業。《國企》2009年第6期封面文章《城市創想家》從三個方面闡述華僑城的意義:城市需要什么樣的建筑,需要什么樣的旅游,需要什么樣的娛樂。最后得出結論:華僑城這樣的文化央企,以創想為根本,是央企的驕傲,對全國的企業都有榜樣的帶動作用。
第四,對地方國企的報道,我們先后推出了內蒙古專版、廣西專版、山西專版、寧夏專版等,贏得地方國資委的肯定和好評。
2008年第12期《國企》雜志封面文章《郭聲琨:用企業家精神引領國企》,通過對有著央企老總經歷的廣西省委書記郭聲琨的專訪,展現了企業家精神在地方國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配發的幾家廣西國企積極進取、突出重圍的故事,也生動展現了廣西這個偏遠省份國有企業的活力。
山西專版以《山西不做賣炭翁》為題,詳細描述了山西國有企業在國務院國資委和山西省國資委的指導下,逐步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帶領全省企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國企》先后對60多家央企,30余家地方企業進行了150多篇報道。這些稿件與其他媒體相比,主要特點是:
1)指導性。由于采編人員長期深入國企,研究深層次的問題,并根據國資委的重點工作安排,總結經驗。所以,每推出一個優秀的企業和新聞稿件,都具有比較強的指導意義。
2)典型性。由于國資委研究局、宣傳局等主要司局的大力支持和及時指導,以及采編人員對國資委大政方針準確理解和扎實的調查工作,再加上對國企特點的全面把握,使這些報道具有較強的典型意義。
3)可讀性。由于本刊采編人員大都是財經新聞媒體的優秀人員,在財經和企業報道中具有一定的寫作功底,又有嚴謹和創新的精神,每個人在大型報道中都會出手不凡,把每篇文章都作到極致。
由于我們始終履行三大任務,突出三個特點,受到了央企領導的關愛和贊揚。很多央企領導對我們說,你們為國企人辦了一本屬于我們自己的好雜志。
四是形成了一定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國企》雜志以其客觀、真實、深刻、理性地對國企的報道特點,贏得了社會尤其是國企人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贊揚,在有效人群中形成了相當規模的覆蓋面和一定的影響力。
一、國資委、發改委、工信部等國務院各大部委重要司局以上領導均有贈閱;
二、團體訂閱已在中石油等央企集團覆蓋到局處級以上的領導干部,訂閱量達三萬余冊;
三、首都機場一、二、三號航站樓,廣州、上海、重慶、四川、內蒙古、甘肅、陜西、廣西等26個省會機場VIP包間,展擺三萬余冊;
四、《國企》雜志每期的重要文章均在國資委網站、新浪網、新華網等重點網絡上轉載;
五、已有五十余座央企在京的辦公大樓大堂里展擺有《國企》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