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中的國有資產歸全民所有,不能說非得進了每個人的錢包才算是“惠及百姓”
誰投資,誰受益,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然而國企紅利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在體制內循環,民眾似乎難以分享到國企高速發展的成果。國家在試點階段設定了比較低的紅利上繳比例,留下了至少90%的利潤由企業支配。許多人對國企利潤的用途產生了疑問,紅利到底流向了何處?

在了解紅利用途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國家出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目的?!蛾P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規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出主要包括:1.資本性支出。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國有企業發展要求,以及國家戰略、安全等需要,安排的資本性支出。2.費用性支出。用于彌補國有企業改革成本等方面的費用性支出。 3.其他支出。具體支出范圍依據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以及不同時期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統籌安排確定。必要時,可部分用于社會保障等項支出。
結構調整
曾參與設計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文魁表示,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利于國有經濟的結構調整。這里的結構調整一般是指改制重組。那么繼續往前推進改革,現在需要什么?第一需要資本的流動,一定要有進有退;第二可能要支付一些改制重組的成本,這需要現金流。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第一可能會產生現金流,第二需要支付現金流。
這就是說,在改制中,有些企業的股權可能會賣掉,這會產生現金流。這個收入中的一部分可以進入公共財政,惠及老百姓,也可能拿去用作支付國企改制的成本,例如安置下崗員工。這些成本過去主要是財政劃撥或者銀行貸款,但現在財政不愿意承擔,銀行上市后也有自己的業績考慮,拿很多錢出來處理這個問題顯然不現實。所以我們可以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產生的現金流來滿足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需要。
需要說明的是,改制成本必須優先支付,因為這是用于“止血”的錢,如果不及時止血,后果會更嚴重。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發展與改革研究部部長王志鋼告訴《國企》記者,現在的社保只能解決一部分國有企業改革遺留的問題,還有許多遺留問題社保解決不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遺留問題處置成本會加大,這是自然規律。同時,還會冒出一些我們過去沒有認識到,而今天成為問題的遺留問題。任重道遠,國有企業改革遺留問題的最終處置完畢還需要很長時間。
國有企業資產量大面廣、比較分散,整合和資本運作都需要錢,由國資委主導的央企重組80~100家的目標還需提速,央企的改革重組已經成為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環節,要加大央企布局結構調整工作力度。此外,中央企業還要彌補改革成本,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國企利潤的使用方向。
鼓勵創新
國企分紅同時應當主要用于國有企業創新支出,這是由國有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所決定的。加大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投資,推動其技術進步,最終將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這些企業的發展,也就意味著其營利能力的增強,利潤的增加,國家就會有更多的紅利收入,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另外,將國有企業作為創新主體,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民營部門發展首席專家張春霖表示,國家投資不應該完全以回報率為導向,并不是什么能賺錢就應該投資于什么。國家投資必須符合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總體思路和方向。因此,國家在確定分紅比例時,應確保企業用利潤進行的再投資符合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思路和方向。特別應該強調的是,把企業從成熟業務所獲得的利潤再投資于高風險的創新活動,是大型企業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源泉。
惠及百姓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首先要讓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和經濟增長的成果。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全國老百姓勒緊褲腰帶籌集資金建立了現在的這些國有企業。通過幾十年的不斷投入,包括給國有企業注入資本金、減輕債務和提供優惠政策等方式,中國已經累積了龐大的國有資產,而且開始嬴利。現在已經到了國有企業提供回報、讓大眾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時代了。
而談到國企紅利惠及百姓,就不能不說社?;?。6月19日,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和社?;鹄硎聲摵习l布一個消息,就是從即日起在境內的證券市場上實施國有股轉持政策,轉持國有股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對此,王志鋼表示,國企紅利分出一部分充實社?;穑@是國有企業履行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是讓全國人民分享國企改革成果的最好方式之一。國企應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創造紅利,盡可能多地充實社?;稹R恍┖玫钠髽I,確應將一部分可流動股權(產權)讓渡給社?;?,實現社保基金與國企共同發展。
換個思路分析,錢并非進了民眾錢包才是“惠及百姓”。國企的壯大同樣是全民財產的增值。從國有企業分紅而獲得的財政收入,即使用于“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國有企業發展要求,以及國家戰略、安全等需要”安排的資本性支出,或者是“用于彌補國有企業改革成本等方面”的費用性支出,也不能說就沒有“惠及百姓”,沒有把利潤“還給人民”。因為國有企業中的國有資產是全民所有的,不能說非得進了每個人的錢包才算是“惠及百姓”。
因此,國企紅利如何最大限度地服務于人民利益就是個大問題。國有企業的稅后利潤實際上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一部分,應該和其他財政收入一樣納入財政預算管理。這筆錢和其他收入一樣,可以根據財政支出需要用于企業發展、教育、醫療、社保等任何方面。上繳的紅利是應該用于對某些國有企業增加投資,還是應該用于給人民增加免費醫療服務?哪種開支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服務于人民的利益?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保持與政府公共預算(指一般預算)的相互銜接”。只有相互銜接,才可能按統一的優先順序安排使用全部公共財政資源,使得公共資源的使用盡可能地符合人民利益的需要。國企的壯大才能最大限度地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