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的前一天晚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閱兵技術保障隊的隊員們度過了不平凡的一晚。激動、自豪、緊張,隊員們都盼望看到親手維護的裝備經過天安門前的威武英姿。而當這一時刻來臨時,他們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歡呼起來,因為他們用15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向共和國獻上了一份厚禮。
未雨綢繆這一天,我們期待很久了
2008年底,集團公司正在計劃著新一年的科研生產任務,一份來自上級部門的重要文件放到了集團公司總經理許達哲的辦公桌上,文件要求集團公司配合相關單位做好新中國成立60年國慶閱兵裝備的技術保障工作。
很快,集團公司黨組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閱兵技術保障工作。許達哲號召大家:“集團公司要在展示國威軍威、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的大閱兵儀式中大顯身手。這一天,我們期待很久了。”
2008年12月底,集團公司成立了閱兵裝備保障技術領導小組,許達哲總經理親任組長。
集團公司和二炮、海軍、空軍等軍兵種進行了多方面的交流,最終確定了參閱的11個型號裝備。按照分工,集團公司負責型號裝備和保障裝備的技術保障工作,為閱兵活動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隨即,集團公司總部根據裝備的研制單位詳細劃分了技術保障任務;二院、三院、四院、九院、061基地也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在詳細梳理參閱裝備情況的基礎上,各單位組織專家對部隊提出的裝備狀態要求進行了論證和分析,制定出詳細的技術保障細節和計劃。
為做好技術保障工作,各單位迅速抽調熟悉裝備狀況、承擔過裝備維護任務、能開展多方面技術保障任務的“精兵強將”,由集團公司統一組成閱兵技術保障隊。與此同時,相關各單位動員技術專家組成后備技術保障隊,隨時對前方發現的問題進行技術研究和論證,形成前后方緊密配合的技術保障通道。
為了幫助技術保障隊隊員更好地開展工作、安排生活,九院等單位還為隊員們準備了《保障隊員手冊》,對本單位的隊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今年5月4日,集團公司閱兵技術保障隊員即將進駐閱兵村。在出征儀式上,許達哲總經理親自為技術保障隊授予隊旗,并激勵他們一定要全力完成集團公司所承擔的保障任務。
記者走進閱兵村采訪時,多名隊員深有感觸地說,正是有了集團公司前期所作的充分準備,才使之后近5個月的各項任務得以圓滿完成。
兩全其美閱兵與返廠同時考慮
歷次的國慶閱兵,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中國導彈方陣,更是要呈現出保家衛國的雄姿,凝聚著國防科研人員的智慧與心血,也飽含著全國人民的熱情期待。“必須保障受閱裝備安全圓滿,萬無一失。”進入閱兵村后,技術保障隊每名隊員牢記著集團公司領導的殷殷重托。
據了解,集團公司承擔的技術保障任務主要是對受閱裝備實施技術保障和技術支援,指導和協助部隊完成裝備的維護、保養、檢查、訓練,排除各種故障,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參加現場搶救維修以及承擔上級明確的其他任務等。
技術保障雖只是閱兵諸多環節中的一環,卻關乎整個檢閱的效果。集團公司技術保障隊員游建毅在駐地告訴記者,他今年3月份就開始了九院受閱型號的保障工作。為了達到集團公司制定的“安全圓滿、萬無一失”的目標,技術保障隊按照受閱部隊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實施思路和措施。
為切實做到“裝備完好零故障、裝備操作零失誤、閱兵過程零意外”,技術保障隊與各裝備使用部隊共同探討制定了裝備“防拋錨”加改裝方案,以保障操作更加受控、降低故障的發生率。
為了確保裝備在閱兵訓練、預演及閱兵前保持完好的技術狀態,在后方技術部門的協助下,集團公司各型號技術保障隊隊員與受閱方隊一起制定了各種裝備使用要求以及裝備重點關注點和防范措施等。
在裝備保障過程中,隊員們保持全時在位,隨時聽命,堅持“小故障不出場、大故障不過夜”。同時,考慮到這次參閱裝備狀態新、技術復雜的情況,技術保障隊還提出了強化服務意識,積極配合,搞好“傳、幫、帶”工作,通過“結對子”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言傳身教,為部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相比以往的閱兵儀式,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節儉”特色明顯,技術保障隊對“節儉”的要求更是策劃在先,提出了參閱裝備改裝后可恢復的方案。據了解,為使閱兵儀式上的各類武器裝備達到最佳觀看效果,受閱裝備經過了多處技術改裝,有的甚至需要重新組裝。改裝過程中,技術人員無論是添加或減少組件,都做到在設備原有條件上進行操作,不毀壞器械,使裝備的可恢復性達到最高。一來可以節約成本,二來裝備受閱之后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原狀態,盡快返廠使用,可謂兩全其美。
精益求精閱兵村里的“航天做派”
采訪時,記者見到的多名閱兵技術保障隊隊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各自負責的裝備的情況爛熟于心。只要提起工作,他們的眼中都透著一種興奮的光芒。
來自二院的技術保障隊隊員郭世明說:“5個月來,我們幾乎每天要對裝備檢查一次,在演練活動前后,更要做徹底的檢查。”從他的工作日志上可以看到,絕大多數裝備被檢查了百余次。
“只要裝備啟動過,我們總覺得自己檢查過了才放心。”三院的隊員馬宏這樣來理解自己的“功課”。
雖然在整個技術保障過程中,集團公司的所有裝備極少發現問題,但隊員們在每次檢查時都抱著發現問題的態度認真仔細地進行。因此,每次檢查時,哪怕是一個螺絲釘都不放過。他們心中有個堅定的信念:“在萬眾矚目的閱兵儀式上,一定要讓航天的裝備最耀眼。”
這種信念讓隊員們共同面對和解決裝備的技術問題。8月下旬,某型號導彈發射車在一次閱兵村內部演練后出現了轉向液壓管路漏油現象。雖然屬于個案,但為了不留隱患,隊員們協作一致,把所有發射車輛的轉向液壓管路進行了更換。要知道,車輛裝備是集團公司承擔技術保障的“重頭戲”,數量達100余輛。
在技術保障中,難度最大的問題是組織方提出的裝備新狀態。例如,為了在閱兵當天使裝備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閱兵組織方提出要將導彈武器的車上狀態由平躺調至15度到30度不等的上揚傾角。
為了解決好這一難題,技術保障隊隊員們反復論證,共同面對。在“可恢復”原則的指導下,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難,使不同導彈和車輛的相應問題順利解決。
在閱兵村,集團公司對所有裝備技術的保障工作都是按照型號任務的管理要求進行,“舉一反三”、“專家會診”、“質量歸零”等型號中用到的方法,同樣也用在了閱兵村。隊員們戲稱,這是閱兵村里的“航天做派”。
村里日子 “與世隔絕”的別樣生活
“鐵流滾滾門前開、車隊開成豆腐塊”,“烈日炎炎當頭曬、腳穿皮靴手套戴”……部隊進駐閱兵村后,“閱兵十八怪”的漫畫在“村里”、“村外”傳為佳話。對于技術保障隊隊員們來說,他們的工作生活中雖沒有“小凳不坐頭上戴,立正還把磚頭踩”的“怪事”發生,卻也有“人休我忙齊武裝、裝備上下排故障”的真實寫照。工作中,他們是裝備保障的“好參謀”;生活中,也有著令人動容的鐵骨柔情。
每天的生活都非常規律。早晨7點,隊員們吃過早飯后就正式進村了。對他們來講,這是一個特殊的“戰場”,任務使命更光榮,責任也更重大。只有保證“零故障”,才能確保閱兵裝備的安全性,這一目標絕不能打折扣。正因如此,技術保障隊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為了不影響閱兵方隊的日常訓練,技術保障隊的工作時間常常是在別人休息的時間進行,直到車輛回場、駕駛員準備回去休息了,他們的工作才真正開始。北京最熱的“桑拿”天里,悶熱的底盤下,隊員們揮汗如雨,滿臉油污,有時為了緊急解決裝備故障,連飯也顧不上吃。采訪中,一名技術保障隊員告訴記者,由于工作量大,有的隊員更換了6套工作服,每套工作服“退役”時都已磨損得“慘不忍睹”。
閱兵村里的生活全部是軍事化管理,工作要求和紀律都極為嚴格,隊員們的生活也多了兵味兒,軍隊快速反應、快速應變的能力也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
由于保密需要,閱兵村對進出人員有著極為嚴格的限制,住在這里的人也處于完全封閉狀態,近乎“與世隔絕”。隊員們進村之后,也就意味著要與手機告別了。當記者問及隊員們的業余生活時,一名隊員指著“多功能廳”風趣地說,晚上大家都去那里“Happy”,打球、聊天、看看電視,大廳里總是人流涌動,歡聲笑語,工作的疲憊也緩解了不少。
進入閱兵村之后,無論是京內還是京外的隊員,都沒有回過家。小半年了,家人成了他們心中最惦念但又最遙遠的牽掛。俗話說家事如天,但在國家需要的時刻,隊員們毅然選擇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如果說,此時隊員們所表現出的堅忍不拔和勇挑重任的豪情與毅力,是一種“閱兵情結”,不如說這是一種深深的愛國情結。這份“情”讓我們為之動容,更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