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某型飛機20架份起落架更換工作在閱兵村全部完成。這是在閱兵保障進入關鍵階段,中航工業沈飛負責完成的一項艱巨的保障檢修任務,整個過程比部隊規定的期限提前了兩天。
9月17日,中航工業沈飛零件加工廠裝配工段送走了最后3架份檢修完畢的起落架。連續8天8夜的奮戰,承擔任務的員工用自己超常的拼搏精神,完成了這項關鍵的保障任務。望著駛出廠門的大貨車,大家笑了,幾天的努力在這一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時間回到9月9日晚,從閱兵村駐地傳來消息,某型飛機20架份起落架需全部返廠校驗,并更換活塞桿軸套,所有更換工作要在10天內完成。中航工業沈飛總經理羅陽親自組織部署,迅速制訂計劃并落實責任。作為承擔某型飛機前后起落架裝配工作的主要生產單位,任務直接落實到零件加工廠。按正常的工作進度,這項任務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然而他們僅僅用時8天。
他們是怎樣創造這個“奇跡”的?日前記者來到零件加工廠,在生產現場見到了四工段工長李海波。他在這次保障行動中被任命為工裝現場副總指揮,總指揮由技術副廠長劉標擔任。據李海波介紹,9月9日晚,他們接到這項緊急任務,9月10日中午12時,現場召開了由廠領導、工段長、調度及工藝人員等參加的緊急會議,布置了人員及工作安排,決定檢修任務分配給一、四工段完成,調度、工藝部門負責協調。一個由20余人組成的臨時攻堅團隊迅速成立。
9月10日晚,第一批起落架運到,攻堅團隊迅速開工,分解、清洗、組裝、實驗、聯機檢查,各項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9月11日上午,第二批起落架運到,9月12日早晨,第三批起落架運到……
他們深知這項任務關系國家榮譽,意義非比尋常。在這8天8夜,團隊成員團結協作,交叉作業,爭分奪秒。隊員主動承擔臟活累活,不講任何條件,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完成保障檢修任務。
實驗班蘇義敏和李晶二位員工使用的畫曲線專業設備別人無法替換,他們每天在機器旁一站就是20 小時。設備熱了影響實驗參數,為了節省時間,他們就想辦法用風吹。承擔該項任務以來,他們每天都工作到兩三點鐘,稍加休息又按時趕來繼續工作,從未叫苦叫累。
一工段磨工孫英卓負責每天分解下來的起落架的超精工序。他積極主動配合裝配班的各項工作,從零件的周轉、清洗到加工全程跟蹤,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他顧不上照顧家里患病的父母,每天直到任務完成,才匆匆離開。
四工段裝試工米凱在接到這項任務前,剛剛完成一項排故任務從閱兵村趕回。他來不及休息,便投入到新的攻堅戰斗中。某日,他加班到凌晨3點,單位領導讓他休息一上午,可倔強的米凱不到9時就來到了工作現場。
四工段已退休的原工長鄭萬芝、趙日春也應邀趕來。他們放棄休息,每天跟在現場,全身心投入檢修作業。
考慮到時間緊迫,任務難度大,廠里允許攻堅團隊成員放下批次生產任務。但他們不忍心看到批次進度拖延,還是擠時間完成生產任務,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批次生產進程。
在記者采訪時,中航工業沈飛副總經理祁建新和駐沈飛公司副總軍代表遲穎軍來到生產現場向大家表示慰問,祝賀零件加工廠連續奮戰8個晝夜,出色完成起落架保障檢修任務。
在這8天8夜,零件加工廠領導靠前指揮,日夜跟產,排解現場疑難。駐沈飛公司軍代表、沈飛公司售后服務處、中航工業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通力配合,給予了檢修工作莫大的支持。
采訪結束,記者走進四工段工作現場,工人們仍在緊張有序地工作著。在工段一角,一張小床還放在那里,見證著過去的8天里隊員們日夜奮戰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