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蕓眾生,總有一些生命的光線太過微弱,甚至聚焦所有能光華,也照不明自己一個人的暗夜。這就需要他人的照亮來幫助。那么,就需要更多的靈魂高貴起來,像修女德蘭一樣高貴起來。
題目落筆之初,腦子里冷不丁就先蹦出了“高貴”這個詞。
這個詞的到來,就像埋頭走路的時候,一個久無音訊的朋友完全以一種舊有的面目忽地蹦在你的面前,嚇你一跳,給你一種驚喜,也給你帶來一種暖暖的懷舊感覺。當然,猛撲過來的還會有一種沉甸甸的陌生感,時空帶來的陌生感。這種沉甸甸的感覺會叫你一段日子睡不著,一些與之相關的猜度與思索就這樣風馳電掣地跑過來,又畫卷似地鋪滿你整個的世界。
《德蘭修女傳》。封面上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她就是德蘭修女。她看起來如此安詳、寧靜,而從眼神中流露出的則是無限的同情和悲憫,仿佛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苦難都在她的眼皮底下,一切又都在她那無限博大的靈魂中。
這注定是一本讓所有的人都無法釋懷,甚至羞愧的書。在這本不到300頁的書中,完整地記錄了德蘭修女的一生。她帶著愛的光芒在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卻把無限的愛帶給了那些窮人中的窮人:病人、被遺棄的人、沒人關懷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內心饑渴的人一一使他們被那美麗的光芒所溫暖和照亮。
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一個大禮堂里,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正在進行。在人們熱切的期待中,一位矮小瘦弱的老婦人走上了這個令全世界矚目的領獎臺。
,
掌聲經久不息。身材高大的和平獎委員會委員長薩涅斯先生,滿面笑容地走過來,彎下腰,恭敬地將獎牌、獎杯及獎金一一頒給了她。
她是那樣的瘦小,以致她走上講臺開始受獎演說時,人們努力抬頭,也只能看到她那張蒼老的皺紋縱橫的臉。
但她莊嚴的講話,是那樣質樸,卻又那樣美妙,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她說:“事實上,這項榮譽,我個人不配領受。但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接受這項獎金。因為我相信:你們是愿意借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也有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權利。”
她就是德蘭修女,是繼史懷澤博士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最沒有爭議、最令人欣慰的一個得獎者。
1985年4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在青少年中舉行了一場規模很大的問卷調查一一“當前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誰?”青少年們選出了9位一一其中有一位就是德蘭修女。
德蘭修女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元的資產,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無償地捐錢給她;她的組織有7000多名正式成員,組織外還有數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工,她與眾多的總統、國王、傳媒巨頭和企業巨子關系友善,并受到他們的敬仰和愛戴。
但是,她住的地方,除了電燈外,惟一的電器是一部電話;她沒有秘書,所有信件她都親筆回復,她沒有會客室,她在教堂外的走廊里接待所有的來訪者,她的衣服,一共只有3套,而且自己換洗;她只穿涼鞋,沒有襪子。
有人稱她為修女,有人尊敬地叫她姆姆,或嬤嬤。姆姆最令人尊敬的是她始終堅信,窮人也是有尊嚴的,并且付出一生的努力,在窮人凄慘卑微的外殼內,尋找和發現他們的尊嚴。
她說:饑餓的人所渴求的,不單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單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單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質豐裕的人,也在切求愛、關心、接納與認同。
這就是姆姆所給予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和教育,也是她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資源。
愛是最高超的道。愛超越一切,是各種美德的靈魂。所以,偉大的詩人但丁寫道:“愛推動著日月星辰的運行。”德蘭修女的至善靈魂,就像一顆純美至真的紅寶石,被明亮的太陽所照射,其光芒與天國的圣潔恰好相配。事實上,她本身就是美麗的光輝,她使我們得以認識真正的福音、真正的愛以及真正的偉大和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