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青島軟科學研究項目《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與對策研究》(08R-08)的階段成果
[摘 要] 科技企業孵化器綜合支撐體系由公共技術平臺、政策平臺和融資平臺構成。本文認為,通過重點資助高校、依托社會力量,以及合理選擇運行模式來構建公共技術平臺;通過完善國家孵化器政策、扶持民營孵化器發展等構建政策平臺;融資平臺構建需要創造與風險投資融合的寬松環境、開辟多元風險投資的來源渠道。
[關鍵詞] 孵化器 技術平臺 政策平臺 融資平臺
科技企業孵化器(簡稱孵化器)是一種向在孵企業提供戰略性的、有附加值的干預控制和商業支持的共享空間設施。孵化器綜合支撐體系建設是為使孵化器更好地為在孵企業提供創業服務,增強孵化器孵化能力和競爭力而在孵化器內部和外部形成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條件,包括公共技術平臺、政策平臺和融資平臺。
一、公共技術平臺
公共技術平臺是指由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以及其它社會團體獨資或者合資興辦的,以行業內企業或相關企業為服務對象,通過提供研究開發、技術推廣、設備共用、產品檢測、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管理咨詢、人員培訓等多方面服務,為工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的服務機構。各地方政府為了扶持本地區科技創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紛紛構建公共技術平臺,并以此作為政府為企業服務的重要措施。本文認為,政府在扶持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時,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政府應重點資助建立公共技術平臺高校
目前,政府主要資助在企業、研究院(所)和高校建立公共技術平臺,但是,公共技術平臺建在企業和研究院(所)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建在企業而言,由于同行業存在相當嚴重的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企業間的技術合作很少,不利于利用外部知識和信息。就建在研究院(所)而言,雖然研究院具有人才資源優勢,但研究機構一般是經濟獨立核算,亦即以盈利為目的,而公共技術平臺是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機構,在一定程度上說具有公益性,兩者目的并不一致。如果建在研究院(所)的公共技術平臺實行商業化運作,則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部分企業的資源共享。而高校作為社會屬性的教學研究機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與上述兩類機構相比,公共技術平臺建在高校更具優勢。高校是專門從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學科綜合、人才資源、信息資源、設備資源等優勢,這些優勢決定了高校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作為地方高校,還具有地域性優勢,在搞好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還應該參與企業的技術創新,直接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
2.依托企業和社會力量發展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在高校密集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南京、西安,高校在搭建公共技術平臺中的作用很大。高校的研究與企業的項目開發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由政府、企業、高校、行業組織等多元主體投入的公共技術平臺,同時整合現有科研資源,建立起按照市場化機制運作、面向社會開放、服務中小企業的各類專業公共技術平臺。這樣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復購置和重復研究,降低全社會知識生產成本。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較少的城市,科研基礎薄弱,現有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企業,這是發展公共技術平臺的先天不足。因此,必須依托企業和社會的力量建立和完善公共技術平臺。
3.合理選擇公共技術平臺運作模式
公共研發與技術平臺主要依靠政府主導、聯合社會力量投資建設,主要采用事業(企業)法人的模式運作;行業技術服務平臺主要依靠政府資金引導,由企業或行業投資建設,采用企業法人的模式運作;實驗室平臺主要采取政府資金引導,由實驗室依托單位投資建設,設立分支機構的模式運作;檢測認證服務平臺主要采取政府聯合依托單位投資建設,采取企業化的模式運作。
二、政策平臺
實施扶持孵化器發展的科技政策,要把提高孵化器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民營孵化器運行機制的靈活性為重點,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全面扶持孵化器發展。
1.完善國家孵化器政策
以國家和政府之力扶持發展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孵化器。可以將促進國家基礎和支柱產業重大新技術應用推廣、對產業整體生產率提高有重要作用的技術孵化,以政府的力量建設國家孵化器,并由國家進行專項撥款支持。
2.實施扶持民營孵化器的發展政策
各級政府要制定相應政策,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到孵化器事業中來。由于我國中小科技型企業很大比例是民營企業,而民營孵化器對民營科技型企業具有天然的熟悉,對民營科技型企業的緊急技術需求、臨時服務需求和短暫發展需求都比較了解。因此,這種建立民營領域內的孵化器,可以更有效地給中小民營型科技企業解決技術創新等發展問題。
3.制定專門的產業政策
通過制定專門的產業政策,支持孵化器建設和科技人員創業。在稅收方面,可以將被孵企業上繳得稅金地方留成部分返還給孵化器專門用于孵化基金;對孵化器自身建設及運營有關稅費給予減免;投資者投資于孵化器及其被孵企業,其投資額可從應繳稅基中扣除,免征有關稅費;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這些政策不但使孵化器和新創企業享受到具體的支持,而且能夠改變整個社會對創業的看法,推動創業活動。在投資主體資格方面,政府應制定政策鼓勵多種投資主體,促進孵化器的多元化發展,促進孵化器之間競爭。
三、融資平臺
孵化器的融資功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投資功能,即以資金、房租、孵化服務、物業管理費作價投資孵化;二是融資中介功能,即將孵化企業介紹給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風險投資和其他投資者等,爭取所需要的發展資金。孵化器與風險投資融合是孵化器融資平臺建設的重要內容。
1.創造與風險投資融合的寬松環境
政府在完善孵化器內外創業環境體系中,應為孵化器及在孵企業提供更大、更合理的風險投資活動平臺。著力從完善政策環境、投融資環境和網絡化的支持等方面入手,為孵化器產業營造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為此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體系;完善投融資體制多渠道開辟風險資金來源;健全風險投資的政策法規體系。
2.開辟多元風險投資的來源渠道
在發展風險投資方面,應體現市場化原則,由政府制定“游戲規則”,企業扮演主角,使民間資本、企業資本成為風險投資的主體。在設立風險投資機構時,一方面要規范現有的風險投資公司,發展股份制風險投資公司;另一方面還應積極爭取設立風險投資基金,通過投資基金的模式廣泛開辟風險投資來源渠道,大力培養與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積極引入國外風險投資基金,這不僅可以為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注入大量資金,還能帶來優秀的風險投資管理人才、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
3.完善中介機構服務體系
孵化器既是高技術產品、高技術企業孕育、開發、市場化的溫床。同時,也是高新區的催化劑,孵化器不但向創業企業提供廉價的空間,而且提供服務。但是孵化器不是獨立的,它所要求的服務條件,中介結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等,又都具有社會性,這些中介機構質量的高低對孵化器及孵化企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完善服務結構,提高它們事務的質量尤其重要。風險投資的發展涉及風險企業家、風險投資家、投資銀行、商業銀行、政府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等幾個方面,缺一不可。為降低風險投資體系的運作成本,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決策和投資經營的效率和科學性,必須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在風險投資中的咨詢、評估和監督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馬 琨 吳麗娟:打造深圳搭建公共技術平臺“公共蓄水池”.深圳特區科技創業月刊,2005(8):7~8
[2]柴金龍 李積彬:淺析地方高校構建公共技術平臺的作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52~54
[3]瞿群臻:我國孵化器與風險投資融合發展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6,26(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