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一系列驚人舉動把我們東北部的這個社會主義鄰國推上了國際舞臺的前沿,并由此成為了國人注目和研究的焦點。隨著對其關注度的提高,一批國內企業也開始跨過鴨綠江,開始對這個相對封閉的計劃經濟市場進行市場經濟的探索。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迎接他們的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關鍵詞] 跨國投資 風險分析 改革開放
一、朝鮮目前存在對我國資本的大量需求
由于朝鮮特殊的國情和國際地位,使得其在吸引我國資金方面存在許多優勢,首先在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中,由于處在被敵對勢力孤立和包圍的境遇,日資、美資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金幾乎被完全隔絕,韓資進入也受到嚴格的限制。而作為長期以來的友好鄰邦,中國資本進入朝鮮市場幾乎不會受到外國資本的有力競爭。加之兩國具有相似的社會制度、產業結構,使我國成為最適合在朝鮮投資的國家。自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失去蘇聯的傳統援助,中國的援助也大幅減少,加之連年的自然災害,使得朝鮮一直以來堅持的計劃經濟遭遇嚴重挫折,經濟陷于崩潰,其后遺癥遺存至今,基礎設施嚴重匱乏,故從受資方來說也存在著急切的外資需求。朝鮮在邊境城市設立經濟特區的行為已經表明了政府吸引外資的強烈愿望,尤其是中朝邊境按香港模式建立的新義州特區和早先于1991年建立的羅先特區更是對中資渴求的明確暗示。自2005年9月第一次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在長春舉辦以來,朝鮮貿易部多次在各屆類似的展會及自己舉辦的投資說明會上呼吁外商投資,據統計,其中一半左右的投資者來自中國。
二、朝鮮吸引外資的有利條件
朝鮮對外資的最大吸引力來自于其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的低成本。朝鮮礦產資源豐富,作為玻璃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的菱鎂礦儲量在36億噸以上,占世界總儲量的一半。銅、鉛、鋅等7種礦物儲量居世界儲量的前10位。其煤炭、木材儲量也非常豐富。但由于朝鮮的工業體系實際上已瀕臨崩潰,其自身并沒有加工出口的能力。自我國1999年啟動西部大開發計劃后,對于原材料資源的需求就一直居高不下。特別自2003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任務后,與東北遼、吉兩省接壤的朝鮮自然就成了工業原材料的重要提供地之一。一批國內企業通過投資朝鮮的煤炭、有色金屬、木材的開采和加工工業,在為自身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也為我國的工業化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供給,同時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朝鮮的經濟發展和市場開放,優化了東北亞地區的市場經濟環境,可謂一石多鳥。盡管09年以來我國原材料價格出現走低趨勢,但通過輸出當地缺乏的技術、設備,換取其低價優質的原材料的補償投資形式仍對國內企業有著較大吸引力。
三、投資朝鮮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我們應該意識到,對朝投資相對其他對外投資來說,更易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政治因素)而面臨較大風險。及時了解有關各方政策變化,以國際局勢進展作為投資風向標應當成為投資方的必修課。比如2006年10月朝鮮進行第一次核試驗后,中國建設銀行丹東分行停止了與朝鮮的一項金融合作,一度給我方企業在朝辦理結匯業務造成極大不便。對政治事件影響的敏銳預見性,是對朝投資者必備的一項生存技能。
(1)朝鮮長期以來堅持實行計劃經濟,只是在近年來才逐漸小規模進行了市場經濟的嘗試,所以目前市場還很不成熟,行政限制很多,投資方應該了解當地的制度規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據了解,朝鮮目前允許外國人進行以下三種形式的投資:合營企業、合作企業和外國獨資企業(僅限羅先經濟特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朝鮮絕大多數地方合營和合作是惟一允許的方式,而合資方往往是朝鮮國營企業(目前私營經濟在朝鮮仍處于受壓制地位,不允許存在),尤其合作企業的經營將由朝方全權負責。朝鮮政府出于本國的安全考慮,對投資方的審核和限制非常嚴格,投資方除了需要加強本身的資信度建設外,一些尋租行為也通常不可避免,這是我方企業應當了解的。(2)了解當地市場需求特征也是對朝投資中值得特別注意的。比如目前除了資源開發性投資,投資消費品生產也是我國企業在朝常見的投資形式。這種投資一般是屬于勞動密集型,利用朝鮮當地廉價的勞動力進行低成本生產,產品有的回銷國內,但更多是為了搶占空白市場而在朝鮮國內進行銷售,這種投資一定要做好產品消費層次定位。朝鮮長期以來實行必需品的配給制,對一般居民的購買行為有頗多限制,加之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費力薄弱,故對于非必需消費品的需求一般來自于少數高端消費群體。毋庸諱言,在改革開放初期貧富兩極分化幾乎是一種必然現象,尤其在政府官員、涉外人員等隱性收入較高的階層中,通常蘊含著很大的消費需求,將產品受眾面定位在以上人群無異于能更好地尋找到商業機會。(3)應當指出的是,目前整個朝鮮的市場意識還比較淡薄,有關方面對于商業合作的基本要素和程序還認知不足。由于各種因素,朝方違約而導致我方企業蒙受重大經濟損失的事例不勝枚舉。所以事前必須做好必要的調查,尤其是對于合作伙伴資信度的調查??梢韵韧ㄟ^一系列試探性投資“試水”,了解對方情況,待其可靠性得到證明后再作較大規模的投資。另外積極打通當地政府關節,同政府建立良好而密切的關系,對于投資的成功也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朝鮮市場經濟今后的發展道路,理論界尚存在爭議。但一般認為,盡管目前遭遇重重阻力,改革開放仍將最終成為朝鮮日后的必然選擇。我國企業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搶占朝鮮這塊亟待開發的處女地,搶先建立起市場基礎,其長期利益將不可估量。但由于目前朝鮮市場經濟仍處于稚拙階段,其相關規章仍不健全,市場信息也不夠透明,諸如操作不規范,外匯控制過嚴等問題都無形中增加了投資的風險。所以投資朝鮮不僅需要對商機的敏銳把握,更需要一個理性、謹慎的投資態度。
參考文獻:
[1]姜 武:中朝兩國外商企業法比較研究 [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碩士),2006,(12)
[2]金光日:朝鮮經濟改革所需國際環境分析 [D].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碩士),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