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福建省高校服務海西建設重點項目B054
[摘 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然后分析了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該問題下“內部人”的控制方式與特點,最后提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中小企業 國際化 內部人控制
一、中小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相關文獻回顧與評述
“內部人控制”問題是指在現代企業中,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不一致,而導致了經營者控制公司,經營者的利益在公司戰略決策中得到充分反應以致犧牲了所有者利益的現象和問題。傳統理論認為,在大中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一般是相分離的,特別是在大中型國有企業,還存在所有者缺位問題,所有者對經營者監督不力,或難于監督,因此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問題較突出;對大中型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的解決,學界強調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加強外部監督體系的構建。而對于中小企業,由于中小企業一般為民營,且規模不大,因此一般不存在內部人控制問題,因此相關文獻也很少。
二、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及其成因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只要存在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經營者有其自身的利益,且不完全承擔經營的風險,不論是在大中型企業,還是在中小企業都會存在“內部人控制”問題。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由于進行國際化經營的經理人員不一定是企業所有者本身,所以經理人員在中小企業國際化中可能違背所有者的利益而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
1.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
一般認為,中小企業的經營完全掌握在中小企業主手里,不存在經營權和所有權相分離的問題,企業主完全控制著企業的戰略運作和戰術運用,因此也不可能存在“內部人控制”問題。但是,事實上,由于中小企業主的知識的有限性,中小企業主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企業經營的全部的。在企業經營中,在中小企業主的知識空洞與薄弱環節,中小企業主必須將相應的部門交給部門經理負責。實踐中存在這樣一類中小企業主,由于受到各種原因的影響,如國際市場上存在的良好商機或同行的國際戰略的成功等,即使自己毫無國際化經營知識,也存在國際化沖動和選擇了國際化戰略。由于國際化經營比一般的國內經營更復雜,需要更加多的專業知識,長期從事純國內經營的中小企業主很難具有國際化經營所需要的全面的專業知識,企業主可能完全將國際化經營的主動權交給國際化經營部門的經理人員來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內部的國際化經營部門的經理人員實際控制了該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權。基于自己利益的考慮,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部門的經理可能會違背企業和企業主的利益進行決策,從而產生了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在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中,中小企業國際化部門經理是內部人,而中小企業主是這一問題中的外部人,盡管中小企業主形式上控制著中小企業的經營。
2.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般認為,如下兩方面的原因綜合導致大中型企業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一是內部人和外部人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作為經理的內部人比股東、債權人、國有企業的管理部門這些外部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二是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不相匹:企業剩余索取權為股東所有,而控制權在“內部人”手中。筆者認為,上述兩方面的原因也是導致中小企業內部人控制問題的基本原因。但對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還有如下重要原因:
(1)企業主國際化經營知識的嚴重缺乏
從理論分析,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中小企業主是完全能控制企業的經營的。但在實踐中,由于一部分的中小企業主嚴重缺乏企業國際化經營所需的專業知識,這些企業主事實上無法控制自己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因此只能將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完全交給部門經理處理。在中小企業中,企業主對企業國際化經營理論上是可以實現有效的監督的,但由于部分中小企業主缺乏國際化經營應有的知識,導致了企業主對企業國際化經營不能實施有效的實際監督,在相應的條件具備下,就出現了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
(2)無外部監督
中小企業一般為私人所有,中小企業主對自己企業的經營有完全充分的自由。只要在合法的框架下,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權對中小企業的經營實施外部監督。這和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大中型國有企業或上市公司是不同的:對大中型國有企業,存在諸多的較完善的監督國有資本運營的外部監督體系;對上市公司而言,也存在著股東用腳投票等外部監督機制。中小企業缺乏外部監督,如果中小企業主嚴重缺乏國際化經營知識,該部分中小企業對國際化經營的經理就無法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因此這樣的中小企業就很容易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
三、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的控制方式和特點
1.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的控制方式
(1)人事方面
前文有述,產生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主缺乏國際化經營的知識而又存在國際化的沖動和制定了國際化戰略。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主傾向于將國際化部門中的,包括人事事務在內的一切事務交給他確信的國際化部門經理來處理。在國際部門招聘新成員時,如果應聘的新成員因為有很強的實力從而對國際化部門經理構成強有力的競爭時,該部門經理就會以各種原因說服企業主不聘用有真正業務實力的新成員,從而從總體上不利于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中小企業國際化部門經理在人事方面的實際控制將進一步加深國際化部門經理對該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控制。
(2)在中小企業國際化戰略、戰術方面
中小企業國際部門經理還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戰略、戰術來實現自身的利益,同時可能損害企業利益。如:在國際市場的進入和退出問題,中小企業國際化部門經理一般力主進入而不退出戰略,即使退出戰略更有利于企業;在國際化方式上,中小企業國際化部門經理也將偏好對自己個人有利的方式:如果國際化部門經理居于各方面的考慮不能或不愿長期出差,他將不會選擇需要經常國際出差的國際化方式,即使這樣的方式對企業來說是有利的。事實上,中小企業要做到成功的國際化,在戰略、戰術各方面都需要國際化部門經理積極努力,而由于部門經理在事實上對國際化經營的實際控制,其在履行代理職務時卻總是在為自身利益做綜合的考量。
2.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的特點
與大中型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不同,大中型企業的“外部人”一般不能或不積極于監控“內部人”;而中小企業主是能而且積極于監督國際化部門經理的,只不過由于中小企業主缺乏相應的國際化經營知識,中小經營主不知如何監督“內部人”。但是,中小企業主可以以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實績來衡量國際化部門經理的工作優劣。所以,從總體上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具有自我弱化的特點:內部人控制得越深,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業績將越遭,受到企業主有力干預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企業主對國際化部門業績的評判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全球經濟形勢、產品的競爭力等,這種影響可能會干擾企業主對國際化部門經理的正確評判。而且,評判國際化部門經理業績的干擾因素越多,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將越突出和持久。
四、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的解決方案
對于大中型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學界一般主張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強化外部監督。但對于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上述方案都不能實施。由于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主要是由企業主自身的國際化經營知識不足導致的,因此,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我們主張從完善企業主自身的知識體系上下工夫。中小企業主要積極學習企業國際化經營知識,特別是外語和國際經營環境知識。由于學習是個相對緩慢的過程,中小企業主也可通過聘用具有一定國際化經營能力的助理,使其獨立于國際化部門,從而牽制、監督國際化部門經理,以達到消除國際化經營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何自力:公司治理:理論、機制和模式[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嚴若森:西方公司治理結構模式的比較研究[J].工業企業管理,2001,(9)
[3]張承耀:“內部人控制”與中國企業改革[J].改革,1995,(3)
[4]青木昌彥:對內部人控制的控制:轉軌經濟中公司治理的若干問題[J].改革,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