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產品的多元化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會計操作風險已成為銀行經營管理的主要風險之一,會計內控風險管理將擺在突出的位置。
一、目前商業銀行會計內控管理現狀
1.制度執行不到位導致關鍵風險點失控
一是對重要環節和重點業務控制不足;二是對重點人員、重點時段監控不力;三是有效對賬不足。
2.會計崗位制約執行乏力
一是會計崗位制約的效力不足;二是未明確授權批準的范圍、層次、責任和授權批準的程序,形成較大的安全隱患。
3.會計人員管理不到位,業務操作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
一是會計主管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不到位,同時未實行責權利相結合的管理體制;二是業務操作不規范,屢查屢犯現象較多;三是重點崗位強制休假、輪崗制度尚未有效執行。
4.系統對部分會計業務有效控制不足,產生系統風險
由于業務操作系統對有些風險點業務自動控制覆蓋面不全,增大了“人控”的難度。
二、商業銀行會計內控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1.部門崗位職責定位不清,會計內控監督乏力
基層行會計部門的管理者既要負責日常會計管理工作,又要負責會計業務的風險監督,這不僅導致本行行政領導對會計工作的干預,影響會計工作的質量及獨立性,甚至某些基層行會受本部門小集體利益的驅使,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使制度、法規、監督措施形同虛設,久而久之使會計工作抵御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差。
2.存在“重經營、輕管理”的現象
一是部分單位領導更多注重業務擴張和客戶需求,相對忽視風險控制和內部管理,一味地為了目標任務的完成,單純地追求業務指標,在效率和內控的選擇上普遍存在效率偏好而不是內控優先;二是未將會計內控管理納入領導干部業績考評和績效考核中。業績考評往往只停留在對存貸款增長比例、不良資產的下降幅度和清收比例、中間業務收入增加比例上,而未對會計內控風險管理質量進行量化,并納入績效考評體系中。
3.重事后檢查監督,輕事前、事中監管
一是重事后管理,輕事前防范。部分行領導和會計管理部門看重的往往是對已發生或已存在的風險采取事后的管理處罰措施,試圖以嚴厲的處罰遏制風險的出現,而對事前的防范和事件的控制措施則關注較少;二是重會計操作人員管理,輕管理層管理人員管理;三是重個案查處,輕全面分析。往往是為查案而查案,很少研究案件發生暴露的一些共性問題,從而造成手段并不高明的同類案件屢次發生。
4.會計監管人員素質不高,制約了會計內控監督效能的有效發揮
會計電算化和金融業務創新的不斷擴展,對銀行會計風險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會計監管人員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現有會計監督人員大多專業水平不高、年齡偏大,對新業務操作把握不準,會計監督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在會計監管實務中缺乏識別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沒有形成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操作性強的風險管理方法。
5.員工培訓不到位,柜員風險防范意識淡薄
一是部分員工長期得不到培訓,加之自學的自覺性不強,導致業務素質相對偏低,工作質量不高,會計人員隊伍缺乏足夠的業務技能和專業知識,與新的會計管理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二是對會計職業的責任感不強。部分基層員工反映,長期缺乏領導關心,責任多、利益少,要求多、關心少,責權利不對等;三是道德風險隱患大。一些單位員工長期缺乏職業道德教育,不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職業歸屬感不強,存在道德風險隱患,在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時,案件隱患加大。
三、強化商業銀行會計內控風險管理的措施及對策
1.以全面風險管理為目標,健全會計內控制度體系
(1)設計會計操作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
會計內部監督系統應當分層次建立,在基層營業機構應當建立實時控制的事中監督系統,在上級會計管理機構應當建立針對基層柜臺業務的事后監督機制,并建立各項會計業務風險評價、會計內控的檢查評價與對違規違章行為的處罰制度。
(2)全面梳理和整合,提高制度執行的有效性
針對會計規章制度多、新制度又不斷出臺的情況,為保持內控體系的有效性,將柜面業務流程從繁多的制度中提煉出來,對各項業務環節標明注意事項和進行風險提示。同時,對現有制度進行整合,優化業務制度的運作方式,根據業務流程建立系統化、層次化的制度文件框架,為實現經營管理過程的程序化、規范化和系統化奠定基礎。
(3)正確嚴格執行制度
一是領導干部要成為制度執行的表率,只有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制度至上的意識,真正做到依法、按章辦事,才能有效地防范風險;二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辦理業務時都應以制度加以約束,要將所有的經營活動都置于制度監控之下;三是在制度執行過程中,要加強信息溝通,及時傳導精神和反饋情況。
(4)強化會計內控風險點的監控
一是實現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動態管理機制。首先,臨柜人員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受理審查會計憑證,嚴把柜面業務的事前審核關。其次,強化網點事中監督關,會計主管對當日業務的關鍵環節進行重點檢查,實現風險事中監控。再次,會計主管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全轄會計業務進行全面檢查輔導和非現場監督,把好事前防范和事后監督兩個環節;二是以風險管理為核心,通過會計監控系統對操作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把風險點的控制納入日常監督中。對高風險和風險多發的業務、時間、環節、人群予以重點關注,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建設風險隔離墻;三是建立風險測量預警機制,將風險造成的損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2.以風險管理責任制的實施為重點,完善會計風險控制流程
(1)全面落實風險管理責任制
一是逐級簽訂會計內控責任書,明確責任,使風險防范責任目標與各級員工個人利益直接掛鉤的防范工作格局;二是按照員工的崗位職責,強化對違規和案件的問責制;三是加大對檢查發現問題整改力度落實責任人,逐項整改落實到位;四是對違規、違紀及違法人員,要移交相關部門嚴格責任追究。
(2)對風險管理的流程進行優化
一是針對具體業務制定會計操作流程時,應列出業務操作風險點、風險級別、控制目標、控制措施、控制崗位,便于業務和管理人員了解各項工作的風險職責,有針對性地進行控制;二是對控制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控制措施。對流程中的操作風險與合規風險進行全面排查,對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程度進行分析,并制訂控制目標和控制措施;三是建立會計分級授權體系,對不同重要程度的業務進行不同層次的業務授權。
(3)強化監管職責,創新監管手段
逐步建立在線監控與視頻監控相結合、常規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業務監管與柜員表現觀察相結合的監管模式。一是抓好對網點會計主管和監管員的管理;二是把握監管重點,注重結果與過程的監管,重視預警信息的及時處置與分析;三是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充分發揮系統的監督預警作用,優化風險模型,提高非現場監控能力。
3.以考評考核為辦法,提高會計內控風險管理水平
(1)創新會計考核機制
一是對會計監管人員實行工作質量綜合考評;二是注重柜員工作質量考核。
(2)把會計風險管理納入到績效考核
一是將會計內控管理和案件防范納入全行經營目標責任制考核;二是建立會計內控風險評價制度;三是完善獎勵機制。
4.以人員管理為根本,提高會計制度的執行力
(1)培育會計內控文化,提高全員風險管理意識
要從根本上防范風險,關鍵在于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提高員工的合規操作意識,形成自覺主動依法經營的普遍氛圍,這是治本之策。
(2)加大培訓教育力度,增強員工執行制度的自覺性
要開展好對業務知識、操作技能、操作規范的培訓工作,提高會計人員的執行力。
(3)強化問題整改和信息交流,營造會計合規環境
要狠抓問題整改,達到整改一個、教育一片的效果。對現有會計內控問題的大力整改,要成為當前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工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問題整改的保障機制,加大后續跟蹤檢查力度,促使問題整改到位,有效解決屢查屢犯的問題。
(4)提升各個層次的內控執行力
一是提高領導決策能力確保決策的科學性;二是強化管理人員的執行力;三是增強操作人員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