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需要的并不僅僅是才能、速度或力量,還需要視野和遠見。
作為頂級的體育營銷專家,斯考特#8226;鮑爾斯幾乎把整個生命都沉浸在了體育事業之中。這不僅僅是指他已在創立于1975年的世界頂級運動眼鏡品牌 Oakley工作 20余年,事實上,在上世紀 80年代,他曾經是一位由 Oakley贊助的滑雪運動員。
“運動員的經歷,使我能更好地理解運動員的需求是什么,這是教不來的。從商業上來講,這讓我更有眼光,知道哪些運動員會選我們的產品。”鮑爾斯說。
退役了?加入 Oakley
從1988年的韓國漢城奧運會開始,也就是鮑爾斯加入 Oakley的第一年,他便跟運動員打上了交道。如今,鮑爾斯帶領著一支由 50人組成的營銷團隊。這些成員的身份,竟全部是退役運動員。獨特的人員構成,為鮑爾斯編織了強大的營銷關系網。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奧運會上的很多體育賽事選手戴的都是 Oakley眼鏡。事實證明,把Oakley的品牌和運動員緊密結合起來,此種模式十分奏效。
值得一提的是, Oakley與運動員之間的營銷互動關系充滿了人情味兒。最著名的自行車運動員 Lance Armstrong在19年的環法自行車職業生涯中,也跟 Oakley合作了 19年。當他被檢查出癌癥之后,很多贊助商和保險公司都“拋棄”了他,而這時候 Oakley支付了他所有做癌癥治療的費用。鮑爾斯說, Armstrong雖然不是 Oakley的正式員工,但他一直為公司提供咨詢,彼此有著非常深厚的友誼和長久的關系。可以說 Armstrong稱得上是 Oakley的“終身員工”。
跨越文化差異性
對于中國的營銷策略,鮑爾斯表示,中國人喜歡戴太陽鏡大多是因為覺得它時尚有型,而把保護眼睛放在次要位置。但是Oakley強調的正是其功能性、專業性,而不光是看起來有多么的酷。“在我們推廣 Oakley產品的過程當中,這種文化差異可能是我們第一個要跨越的。 ”
從2007年開始,像阿迪達斯、耐克這些主流的運動品牌也紛紛推出眼鏡產品,但銷量欠佳。運動眼鏡鼻祖 Oakley進入中國市場已有 10年時間,但在戶外運動遠未普及的中國,很多人知道 Oakley還是從電影《駭客帝國》開始的,這與 Oakley低調的宣傳策略有著直接關系。鮑爾斯說:“我相信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熱愛戶外活動,因為這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在中國要打持久戰,從長遠目標耐心地贏得這個市場,而不是轟轟烈烈搞一個大活動,做一錘子買賣。”
發現型推廣
除了傳統的營銷方式外,鮑爾斯看好社交類網站等新媒體。他舉例說, Oakley曾通過 twitter網站向 100個消費者發布了一則 Oakley限量版新品的信息。消息發布后的 4個小時內,就有 17.5萬人來回復,如此迅速而有效的反饋是鮑爾斯始料未及的,這也證明了新媒體的無限潛力。鮑爾斯稱其為“發現型推廣”。
深諳品牌營銷的鮑爾斯希望將來在中國市場通過這種社交媒體,靠人們口碑來進行品牌推廣。在未來 6~9個月內, Oakley要著手建立一個中國網站,作為跟中國消費者的溝通平臺,然后會有更多的社交類媒體的合作,通過口碑營銷的渠道讓這個產品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