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在視察太平洋艦隊時曾宣稱,俄政府將對海軍進行重新裝備,計劃在今后10年內逐步用新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多用途潛艇、以及新的護衛艦只裝備太平洋艦隊,以提高其戰備實力。時任俄國防部長的伊萬諸夫也鄭重承諾:“我保證太平洋艦隊不會沉淪下去,新一代戰艦及核潛艇會首先提供給狀態低迷的遠東太平洋艦隊。”
同時,伊萬諾夫還強調未來太平洋艦隊可能會呈現“艦小艇大”的格局,即以導彈核潛艇、多功能潛艇主宰水下艦隊,而以往水面艦隊常見的巡洋艦級重型戰艦將被輕型護衛艦取代一“蘇聯時代龐大且笨重的遠洋艦隊已不可能重現了”。
在俄羅斯國力與海軍復興的主旋律下,伴隨著國家戰略重心的相對東移,顯然,其國內的軍政頭頭們都對太平洋艦隊一一俄羅斯東部地區唯一一支綜合武裝力量——給予厚望!
沒有戰敗的毀滅
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設在位于穆拉維耶夫一阿穆爾半島南部,地處中、朝、俄邊境交界處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參崴)。該艦隊下轄濱海區艦隊、堪察加區艦隊、第6核潛艇分艦隊以及艦隊航空兵、陸戰隊、岸防部隊等。主要兵力部署在濱海邊疆區和堪察加半島兩大戰略要地,擁有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斯特列洛克和蘇維埃港等眾多基地港口,瀕臨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其中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俄在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前哨出海口和戰略要地。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順利接管原蘇聯太平洋艦隊,并將其改稱為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此時該艦隊仍擁有各型艦艇700余艘,水面艦艇包括2艘航空母艦,7艘巡洋艦、18艘驅逐艦和4艘護衛艦。潛艇部隊下轄28艘戰略導彈核潛艇、23艘攻擊核潛艇和55艘常規潛艇,另外還編有200多艘小型作戰艦艇及獵掃雷艦艇,22艘兩棲作戰艦艇,以及200多艘輔助艦船,各型飛機500多架,總兵力超過13萬人,仍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
然而由于獨立后近十年時間俄羅斯一直深陷嚴重的經濟困境,令俄羅斯根本無力維持其繼承自前蘇聯的軍事遺產。這一時期整個俄羅斯海軍均處于武器裝備無力正常保養維護、艦艇飛機缺乏燃油,乃至官兵拿不到工資的嚴重困境。地處偏遠、遠離國家政治經濟中心而且規模龐大的太平洋艦隊情況尤其嚴峻。僅僅不足10年左右時間,包括2艘航空母艦和多艘導彈巡洋艦、驅逐艦和導彈潛艇在內的大批主力戰艦因沒有得到必要的維修和保養而被報廢除役,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艦悄然間消失2/3。
曾經威名遠播的“明斯克”號和“諾沃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在遠未到達服役壽命期限的情況下因管理、保養不善事故連連,提前被除役并當作廢鋼鐵賣掉。前者如今停泊在中國的深圳供游人觀賞,后者境況尤其悲慘,被以廢鐵價在韓國拆解。更有甚者,在潛艇基地竟然橫陳著大批因缺乏保養而報廢的核潛艇,如同成群擱淺而亡的巨鯨陳尸岸邊,呈現出世紀末的可怕景象。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于那些未經處理的核廢料已經對周邊環境構成了嚴重污染,而這時期甚至官兵工資都難以落實的俄羅斯海軍如何還有能力顧及這些。即使那些終于被保存下來的約1/3裝備和兵力也仍然在維護和訓練方面捉襟見肘。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太平洋艦隊艦艇、飛機的戰備訓練經常不能按計劃進行,甚至于在1998年俄太平洋艦隊戰略導彈核潛艇竟曾連續3個月未出海執行戰備巡航任務。
許多人在經歷或看到了上述震驚的景象時才深切認識到,國家的經濟崩潰同樣具有消滅一支現代化軍隊的威力。太平洋艦隊在世紀末的遭遇實際上也只是俄羅斯所繼承整個國防力量的縮影。更可悲的是這一時期的俄羅斯因無力維持而不得不對其國防力量做大幅削減時,竟然從各軍、兵種,到武器裝備,乃至兵力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從而導致了更多不必要甚至不應有的損失,單就其裝備損失而論就絕不亞于一場失敗的大規模戰爭。
紙面實力仍然“超群”
好在一切都隨著政治強人普京的上臺被遏止。在普京時代,俄羅斯經濟得到恢復和振興,軍備建設重新受到重視。但失去的畢竟已經永遠不可復得,這種恢復也只能是在極力保持僅存的實力基礎上進行。據一些國際權威軍事評論機構發布的統計情況,目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擁有總兵力4.5萬人,各型艦艇207艘,其中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大中型主力戰艦22艘,包括光榮級巡洋艦1艘、無畏級反潛驅逐艦4艘、現代級驅逐艦2艘、克里瓦克級護衛艦8艘、格里沙級輕型護衛艦7艘,更多為小型作戰艦艇,包括導彈艇16艘、巡邏艇27艘、江河巡邏艇29艘、獵掃雷艦艇9艘、坦克登陸艦5艘、情報調查船和海洋調查船25艘、其他后勤輔助艦船50余艘。

太平洋艦隊目前的潛艇兵力則包括各型潛艇21艘,其中DIII級戰略導彈核潛艇5艘、奧斯卡II級巡航導彈核潛艇5艘、阿庫拉級多用途攻擊核潛艇7艘、基洛級常規潛艇6艘。艦隊航空兵擁有各型飛機近100架,其中包括圖22M轟炸機20架、圖.142遠程反潛巡邏機12架、伊爾38反潛巡邏機15架、安-12電子戰飛機10架、卡_27反潛直升機22架、米14和卡-29武裝直升機6架等,編成5個航空兵團。艦隊陸戰與岸防部隊擁有俄海軍中惟一的1個陸戰師一一第55海軍陸戰師以及5個海岸火箭炮兵團。
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設在位于穆拉維耶夫一阿穆爾半島南部,地處中、朝、俄邊境交界處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參崴)。該艦隊下轄濱海區艦隊、堪察加區艦隊、第6核潛艇分艦隊以及艦隊航空兵、陸戰隊、岸防部隊等。主要兵力部署在濱海邊疆區和堪察加半島兩大戰略要地,擁有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斯特列洛克和蘇維埃港等眾多基地港口,瀕臨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其中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俄在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前哨出海口和戰略要地。
可以看出,現在的太平洋艦隊已經由蘇聯時代鼎盛時期的遠洋爭霸力量銳減為一支區域性海上兵力。不過即便如此該艦隊仍然是俄海軍四大艦隊中實力僅次于北方艦隊的強大力量,只是作戰指導思想已經由以往的“遠洋進攻”和“先發制人”轉變為“瀕海方向的防御”和“實施反擊”。但人們從以上統計情況也能夠看到,該艦隊的構成仍然擁有強大的戰略核打擊和常規作戰力量,并且兵種齊全,也是四大艦隊中兵力結構最為均衡的艦隊,因此仍具有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僅從裝備和編制實力看,如果不考慮美國部署于太平洋方向的第3和第7艦隊,尤其是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等周邊海軍相比,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仍然堪稱亞太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
力保核潛艇抗衡美日
表面的統計數字卸往往不一定能夠反映出許多內在實際情況。2006年有出自俄羅斯的相關報道稱,俄國防部2005年底曾經對太平洋艦隊的現狀進行評估,結果是在約80艘主力艦艇中,有將近60%“因為缺乏零配件、維護不善或老化嚴重,已不適宜出海執勤”,足見其面臨的困境依然嚴峻。相比之下,太平洋艦隊的老對手——美日海軍在近年來的擴充速度則十分驚人。門前美同海軍正加緊從大西洋向西太平洋增調新型核潛艇和先進的“宙斯盾”戰艦,并且最新改裝的4艘餓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也盡數劃歸美海軍太平洋司令部指揮。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模和綜合實力多年來一直穩步增長,有海上自衛隊高層人物在不同場合暗示,到2010年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形成包括以新掣AIP靜音潛艇、“宙斯盾”驅逐艦和1.35萬噸輕型航母為核心的“機動艦隊”。
俄軍事分析家馬基連科曾專門建立數字模掣進行評估,該數字模型將2002年俄太平洋艦隊的實力定為數值1,并以此作為基準來評估當前亞太各國海軍實力,評估結果是美國駐亞太海軍實力已達3.5,日本海上自衛隊為2,就連過去名不見經傳的韓國海軍也達到了1.13的水平。據此馬基連科認為,如果不進行大規模補充,太平洋艦隊不消十年時間就有可能退化為一支“海岸警衛隊”。當然該評估情況并不反映太平洋艦隊依然擁有的潛基戰略打擊能力,然而當一支艦隊的海上兵力及綜合作戰能力逐漸淪為弱勢的情況下,其即使強大的潛基戰略打擊力量也將失去必要的屏障。
從冷戰結束后一些俄羅斯高層人物多次發表的戰略性言論看,俄方始終堅持認為,其太平洋艦隊目前仍保留的多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將是俄支撐其太平洋海上大國的有效保證。問題是這支戰略打擊兵力應當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得到最低限度和合理的安全保障,因此包括水面艦艇以及海軍航空兵等其它領域的兵力和裝備也必須同時進行科學、合理的兼顧,這對于目前情況下的俄羅斯仍屬兩難抉擇。眾所周知,本來由蘇聯繼承而來的俄羅斯船舶長業是該國國防科技和工業體系中規模最大和知識密集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在當今世界同行業中的實力的地位甚至可與俄航天工業比肩,完全有實力研制出代表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各類產品。而當前的俄海軍之所以在裝備發展上舉步惟艱,更主要原因仍是資金上的困難。盡管近8年來俄羅斯軍費已經提升了8倍,但這一數目仍然只及美國軍費預算的1/20。當俄羅斯船廠為國外客戶持續生產大、中型戰艦及潛艇時,俄海軍的經費僅能支持其接收少量2000噸級護衛艦,更多的經費最終不得不用于確保戰略和攻擊核潛艇,以保持海軍的不對稱打擊優勢。

下一代太平洋艦隊
出自俄國內的相關報道稱,正在測試中的2艘新一代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將在2012年之前全部部署至太平洋艦隊,這種代號為“955工程”的核潛艇隱身性能首屈一指,該艇艇體表面敷設了厚度為150毫米的消聲瓦,同時還采用了一些獨特的技術以進一步消除潛艇紅外特征、磁性特征和尾流特征,艇上裝有12枚“布拉瓦”型洲際導彈,射程8000公里,并將安裝分導式核彈頭。如果新型核潛艇在俄太平洋艦隊控制的鄂霍次克海發射導彈,至少可“毀滅半個美國”。
而在水面艦艇方面,2001年12月,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廠正式啟動了20380型護衛艦首艦“警戒”號的建造工作,20380型護衛艦也因此成了自蘇聯解體十年來俄羅斯造船企業為本同海軍開工建造的首級全新作戰艦艇。該型艦由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設計,據俄刊介紹,20380型艦綜合采用了包括雷達隱身、紅外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