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 成思危
通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我們可以判斷,中國經濟大趨勢回升向好。但我們應該明白,這一回升還不夠穩定,還存在很多隱憂。
在2007年中國GDP增長13.0%的構成中,消費占5.0%,投資占5.1%,凈出口占2.9%。但在2009年三季度累計的7.7%中,消費占4%,凈出口是-3.6%,投資大概就達到7.3%。
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中國經濟這三架馬車的微妙變化中隱藏著很多經驗教訓。要保持穩定的經濟回升勢頭,防范新一輪的危機發生,我們不光要總結這三架馬車的變化,還應做好六個平衡。
第一個是消費和儲蓄的平衡,與之緊密相連的是內需和外需的平衡。在原有格局下,美國、英國等依賴金融為主的國家,需要向依賴產品為主的國家借錢來購買產品。但是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得美國等必須去杠桿化,即少借錢多儲蓄,這樣就導致了儲蓄與消費、內需與外需的不平衡。
第三,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的平衡,兩者是互相促進的,所謂魔和道的關系。金融創新是為了提高金融效益,但也承擔著風險。此次金融危機證明國外是金融創新過度,但金融監管沒有跟上。而中國是金融創新不足,金融監管也存在著很多缺陷。
第四,要注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平衡。國外虛擬經濟的規模總和已達500多萬億美元,而全世界GDP只有不到60萬億。在中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基本上是1:1的關系,這同樣值得分析。
第五就是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衡。我們不應該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犧牲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等。在當前來看,全球的氣侯變化是一個重大問題,必須發展新能源。
最后一個平衡就是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平衡,這兩個過程是相輔相成的。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但地區一體化也并未隨之減弱。中國也應該積極參與打造一個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的區域一體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