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幾年,投資的金科玉律有些失效,部分資金交給了一些未經證實投資業績的團隊。一是因為歐美投資人前幾年太沖動,很想進入中國;二是因為中國的職業PE投資剛剛興起,有時尚先鋒的味道。
[抽言](放在第一頁)
投資里最可做的是PE,因為做PE不僅可用自己的錢,而且可以體面地圈別人的錢,更可以把自己的經驗資源品牌充分利用起來
做專業的PE投資管理者,因其較高的回報和挑戰性而具備耀眼的光環,但人們往往看不到光環下面的陰影,那里是巨大的心血、無數的挫折、驚心動魄的角力。從事這個行業愈久的人們,對這份專業就愈敬畏。
投資不知為何成為一種時尚。趕這種時尚的,有攢了一輩子辛苦錢的天天蹲在證券公司交易廳的老大媽,更有各色掙了大錢的名流和暴發戶。以投資和理財名義出現的炒股時尚更是巨浪翻騰。
炒股、投基金和炒房只是老百姓投資的大眾化浪潮。更有奇者,在企業家或金領們圈子里正在興起一種高級時尚:企業家或金領們做膩了或是做不下去實業了,就想轉行做投資。
投資里最可做的是PE,因為做PE不僅可用自己的錢,而且可以體面地圈別人的錢,更可以把自己的經驗資源品牌充分利用起來。
在這股浪潮的潮頭,這些企業家或者金領們一轉身就能募集幾億人民幣甚至十億美金成立一個基金,然后開始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真是讓人羨慕不已。
轉型玩投資不乏敗績
是個人就能做PE投資嗎?顯然不是。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和金領們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嗎?其答案卻是因人因時因勢而宜,實業家轉型投資家確實有成功的,比如2001年就開始做專業投資的柳傳志;但也不能現在就斷言必成。因為投資成為時尚剛剛開始幾年,今天成功的投資,也許真正要退出時要準備收尸或是斷臂。不過,現在有些人轉型不成功卻可以斷言了,因為市場上已不乏失敗的案例,那些試圖轉型玩投資的人雖還未尸陳街頭,卻早已露出了敗相。
什么人可以做PE投資呢?這要從PE投資的特性說起。人們現在經常把PE指為對傳統行業中的成熟企業投資,甚至只認為PE是針對傳統行業的收購,把它與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和成長型投資(growth capital)區別開來。其實這是個誤解,PE含意指的是一種基金運作的組織形式與機制。PE(private equity fund)是指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即以私募方式募集、合伙制、進行直接股權投資的基金。當這種基金主要對高科技、較為早期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就是風險投資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簡稱VC);如果主要投向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就可以叫成長型基金(growth capital fund,簡稱GC)。無論是什么形式的投資都要有四個環節,這就是融資(資金募集)、投資、投資后管理和退出,即圈子里常說的融、投、管、退。這四個環節都需要特殊深厚的資源和能力。沒有這四個環節的能力和資源談不到做好PE投資。
你有玩人錢的信譽嗎
融資是第一個環節。沒有錢的投資是不可想象的。對PE投資而言,沒有投資人的信任就沒有錢,投資就無從談起。從這個角度說,信任是從事PE投資的先決條件。真正能做PE的人應該擁有世間最稀有的資源——信任。想做投資么,要么是你自己有大錢,要么管理別人的錢。做PE就是要取得若干機構和個人(投資人)的信任,以基金的形式管理投資人的錢。這個信任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做PE的人要有值得人們長期信任的德行、要有經過證實的投資業績。這個原則是久經考驗的金科玉律。
但是,在中國近幾年這一鐵律實際上有些失效,部分資金交給了一些實際并沒有經過證實的投資業績的團隊。原因是兩方面的,一是歐美的投資人前幾年太沖動,很想進入中國,但對中國的投資環境實際上不了解,對中國的投資管理團隊更沒有深刻理解;二是中國的職業的PE投資剛剛興起,時間太短,有時尚先鋒的味道。
在國內由海歸操作的外國PE業務活動大多是在本世紀后才開始,本土的PE基本上還沒有經歷過若干基金周期的歷練。最早的鼎暉和聯想投資也不過只有八年的歷史。這個行業無論失敗還是成功案例都太少,還不是久經考驗的行業,從業者對此還沒有理性深刻的理解。因此,那些成功的金領們或是企業家往往會以為,在原來領域的成功可以輕松易舉地復制到PE領域。
三項基本功不到位
融資難,難在信任的取得。其實其他的環節更難,因為信任的取得歸根結底是要靠投、管、退創造的業績紀錄來支撐。而投、管、退是一個長線復雜、高度專業化的業務,難度超過一般的行業。難到什么程度?舉一個例子,做PE的人必須具備與目標企業的股東、實際控制人和一把手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的能力。
PE投資團隊經常要說服合作的對象,是在目標企業及其相關行業浸潤多年的成功人士,他們對企業、行業的理解,對人和事的認識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做PE的人必須準確理解他們的內在需求,必須在某些方面有超出他們的見識,必須讓他們感到出讓股份物有所值,讓他們尊重你,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甚至也不是任何一個成功企業家能做到的。
PE投資管理人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修煉才能達到這個程度。PE投資很專業,很多人認為其專業表現在各種報表、數學模型和繁雜的交易條款上,剛入道的人尤其執迷于這些工具的學習演練。
實際上,PE投資最專業的基本功有三:如何建立投資者對行業的認知,如何判斷人和團隊,如何與目標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建立一定時期內利益與戰略的共同體。這些功夫不到家,實際上任何精巧周到的交易結構、嚴格的交易條款,準確的測算都會失算,都有可能造成投資的低回報、血本無歸、甚至官司纏身。仔細分析近年來國內PE出現問題的PE投資案例,PE投資團隊失誤都在于這三項基本功不到位或者扭曲。
你的經驗與人脈有多厚
做PE投資還有一個門檻,就是做投資還要靠經驗和人脈,而這兩項能力真是要靠時間投入,要靠一點一滴的積累,這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一蹴而就的。經驗是什么,不是你在其它行業的經驗移植,而是你在投資過程一個個環節,一次次成功失敗中總結積淀出來的實踐指南。
人脈是什么,是在投資過程中經常在幾個行業內活動,靠成功案例、靠對同行和目標企業的價值建立起來的行業內的企業家、專家、投資界同行和朋友資源。缺少這種經驗和資源的個人或團隊第一次融資時,還可以靠作秀,靠與投資沒有直接關系的其他光環來掩飾不足,取得投資人支持。但在操作投資業務時除了自身的努力,就只能靠經驗和人脈了。
有一種說法,在國外一個PE投資經理需要親手操作過若干項目,投下去7000萬美金,才有可能成為成熟、成功的合伙人。這很難證實或證偽,但經驗和人脈對PE投資的意義非凡是確定的。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PE投資的。
做專業的PE投資管理者真是不易,從事這個行業不是人人可追的時尚。這個行業因其較高的回報和挑戰性而具備耀眼的光環,但是人們看不到的是,光環下面的陰影里是巨大的心血、無數挫折、利益與戰略有關各方驚心動魄的角力,有正義與光明,也有詭計與陰暗,個中滋味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所以,從事這個行業愈久的人們,對這份工作就愈敬畏。還是不要輕易進入這個行當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