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材質是構成產品的物質基礎,它除具有材料的功能特性外,還具有其特有的材質特性與情感,可體現出不同的材質美。科學合理地運用材料的感覺特性,將會拓寬設計思路,給日用陶瓷設計帶來新的氣息。本文通過對日用陶瓷設計中材質創新運用的分析,探討了材質的創新在日用陶瓷設計中的合理應用,以及在資源環保方面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 日用陶瓷設計,材質,創新
1 引言
日用陶瓷,即功能性陶瓷,是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積淀和不斷規范起來的。人類最早的日用陶瓷雛形的出現是為了滿足實用需要,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日用陶瓷設計中材料的創新運用不僅使日用陶瓷在外觀設計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對于其實用功能以及流通方式都大有裨益),同時也減輕了原料資源的負擔,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資源的循環利用。

2 陶瓷材料的發展史及創新過程
日用陶瓷包括茶具、咖啡具及中西餐具、旅館飯店專用餐茶具、文具、酒具等。日用陶瓷的設計,是在充分考慮陶瓷制品的使用要求、原材料的性能、工藝及生產制作的情況下,按照人們的審美標準,為使產品達到較高價值而進行的一種創造性勞動,是一種不斷完善的設計過程。
2.1 演變與發展
縱觀悠久的陶瓷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最早出現的原始陶器造型都是日用器皿,以后才逐步發展,產生了實用性與陳設性相結合的陶瓷造型。我們的祖先,依靠自己樸素的審美意識與生活經驗,制造出造型完整、實用美觀的陶器,這些都可以看作為最早的日用陶瓷雛形,同時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就地取材、因材施藝,選用不同的材料和生產工藝,設計出一批批創新的造型樣式。
當今社會,日用陶瓷設計趨于多樣化,尤其表現在材質使用的不斷演變與發展上。正如丹麥著名設計師克林特所說:“運用適當的技藝去處理適當的材料,才能真正解決人類的需要,并獲得率直和美的效果”。日用陶瓷材料本身在不斷地發展創新中,從最初的完全陶瓷質地逐步演變為特種陶瓷材料的運用和非陶瓷材料的創新運用。諸如納米陶瓷、衛生陶瓷等這類陶瓷材料的創新極大地提高了日用陶瓷的性能,而越來越多的非陶瓷材質如金屬、竹材等在日用陶瓷設計中的應用,則優化了日用陶瓷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讓傳統的陶瓷產業煥發出新的光彩。
2.2 從陶瓷材料自身的創新到非陶瓷材料的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日用陶瓷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陶瓷材料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新的陶瓷材料具有一系列優越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能,其應用范圍是傳統陶瓷遠遠不能比擬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納米陶瓷的出現,這種以納米晶形式出現的陶瓷材料,增加了陶瓷材料的延展性,擴展了陶瓷的使用范圍,同時滿足了消費者的要求。隨著陶瓷材料的發展進步,人們不斷擴展陶瓷材料的范圍,越來越多的非陶瓷材料被運用在日用陶瓷設計中,讓日用陶瓷設計煥發出新的光彩。
3 非陶瓷材質的創新在日用陶瓷設計中的運用
3.1 日用陶瓷設計中的金屬材質
金屬材質是現代日用陶瓷設計中最為廣泛運用的創新材質。金屬伴隨著人類走過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人類歷史一度以每種金屬的廣泛運用來命名,如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由于金屬材質特有的性能和效果,自被人類發現后,便以其實用性和藝術性影響著人類的生活。金屬材料種類繁多,如銅、鐵、鋁以及合金材料,它們細致、輕盈、易加工、表現力強,這些特性都是陶瓷材料所無法比擬的,金屬材質在日用陶瓷設計中的創新運用,開拓了現代日用陶瓷設計新的格局。
在日用陶瓷設計中,設計師將金屬材質用于壺把、壺蓋等活動性比較大的組合部件(見圖1的例子)。金屬優良的韌性,使它有著極強的可塑性,可以設計出任意造型來匹配日用陶瓷的造型,由于本身材料性能上的原因,使用金屬制作日用陶瓷設計中的組合部件無需進窯燒成,降低成本的同時減少了燒成風險。與陶瓷材料相比,金屬材質具有高雅、精美、科技含量高的特點,讓日用陶瓷設計在傳統的優雅、古典中煥發出時代的氣息。
在陶瓷衛浴產品中,金屬特有的冷冽、硬朗的材料特征讓以柔和、溫情為主調的衛浴空間一反常態,給人以全新感受。如果在衛浴設計中,將金屬材質與陶瓷材質結合使用,會有一種沖突的異樣美感。如圖2所示的金屬材質具有一種修復性,同時也相當堅固,而且運用金屬材質可以將衛浴的邊角位處理得更加精致渾圓,產生圓潤美妙的效果。
3.2 木材與竹藤在日用陶瓷設計中的運用
如果說陶瓷材料與金屬材質的結合是傳統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那么竹藤和木材與陶瓷材料的合理運用則是汲取傳統中的精華,用現代設計思維體味傳統的韻味。木材是由樹木的形成層分裂出來的細胞構成的,心材的顏色較深,材質硬而重、耐朽性好;而邊材顏色較淺,材質較軟,因此根據不同部位的特性在日用陶瓷設計中運用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由于木材紋理的作用,木材的縱切面與橫切面在受力上有很大區別,橫切面抗沖擊力較大,不易變形,但易劈裂;縱切面的抗沖擊力較小,容易變形,但韌性較好,在日用陶瓷的造型設計中可以合理地利用這一特性,達到理想的輔助效果。受壓的木材干燥后,常會出現弓形反翹或邊彎,這一天然的特性也往往可以幫助日用陶瓷設計師在造型方面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顏色方面,木材形成天然的紋理,其自然的顏色與紋路與陶瓷的呈色相搭配,可從骨子里透出一種天然和質樸。
竹、藤與木材一樣,都屬于天然材料。竹子中空有節,外表光滑、質輕,彈性、韌性極佳,但橫向受力后會產生縱向開裂,所以在日用陶瓷設計中藤的造型上要避免過度的橫向受力。竹、藤的表皮是彈性和韌性最好的部分,將其削下來可以編制各日用陶瓷設計產品中的各種搭配部件(如圖3所示),使設計具有一種手工的拙味。藤本身具有自然細膩的特性,再加之手工編制的魅力,讓日用陶瓷成為完美工藝品的化身。
4 材質的創新運用在提升日用陶瓷發展中的作用
張岱年先生指出,“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思維方式,以重和諧、重整體、重關系、重實用為特色。”可見,任何實用設計都是要以功能性為設計理念的,日用陶瓷設計更應如此。材質的創新運用在提升日用陶瓷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4.1 提高了日用陶瓷的實用功能
材質的創新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實用性能,避免了普通陶瓷材質的缺陷,使日用陶瓷的實用性能更加完美。木材的韌性較好,允許小量變形,而且它們的隔熱性較好,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陶瓷材料導熱性所造成的缺陷。金屬材質組合部件在日用陶瓷的設計中使提梁、壺鈕更加靈活。日用陶瓷設計中采用的創新材料都為非易碎材料,而且材質創新運用所帶來的組合式日用陶瓷設計,使日用陶瓷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更加經濟、方便、快捷。一般而言,日用陶瓷是與實用及經濟掛鉤的,陶瓷產業中運輸和包裝費用占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材質的創新運用可以節約包裝的空間和材料,從而降低了產品的成本。
4.2 綜合材質的創新運用有利于降低日用陶瓷的生產成本
在日用陶瓷設計中,難度最大的環節應該是燒成。幾乎在每次燒成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殘次品,殘次品的出現必然會嚴重加大日用陶瓷的生產成本。一般而言,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多集中在把手、提梁、蓋鈕這些精巧的部位。在現代日用陶瓷設計中,材質的創新運用無需燒成工序,尤其適合制作這些部件,這樣就可以大大避免了損失率,并且創新材質的成本要低于陶瓷的平均成本,從而降低了整套產品的生產成本。
5 日用陶瓷材質的創新理念可起節約能源的作用
綜合材質中竹藤與木材在日用陶瓷設計中的創新應用不僅是材料的創新,更是設計理念的創新。“我們是誰?我們象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是亞歷克斯·柯爾維爾不可言說的焦慮,也是當今人類對現代生存環境的焦慮。技術與理性為人類筑起工業化的都市環境,人們在理性的庇護下躲避了自然的危害,污染、噪音、單調、沉悶、冷漠以及高節奏等現實因素或心理感受無時不在困擾著人們。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竹藤與木材的廣泛運用將淳樸與自然完美地體現在日用陶瓷設計中,補充日用陶瓷設計的新鮮血液,將陶瓷自然親切的一面展現在大眾面前,幫助人們找回自然,接近自然。當代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材質在日用陶瓷設計中的創新運用可以更好地節約能源與資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6 材質的感覺特性在日用陶瓷設計中的運用
材料的感覺特性是一種心理感受,它建立在生理基礎之上,是人的感覺器官對材料的綜合印象,是人的感覺系統因生理刺激而對材料作出的反應或由人的知覺系統從材料表面獲得的信息。現代設計確定了以人為本的設計觀念,日用陶瓷設計也是如此。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對精神的索取同樣永無止境。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更需符合人的精神和物質需求,人們期望在對產品的使用過程中獲得人情的溫馨。作為最廣泛使用的器具——日用陶瓷,在設計過程中更應專注于挖掘材料固有的表現力和新的加工工藝,表現材料的真實感和樸素、含蓄的天然感,以體現現代人在高科技時代對于自然和自然本質的追求,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天然材料的固有功能滿足了人們向往自然的心理要求。以木材為例,木材給人自然、協調、親切、古典的感覺特性;金屬則給人堅硬、光滑、理性、拘謹、現代、科技等感覺特性。此外,材料科學的新進展使大量人工材料不斷問世,如各種新型金屬材料、飾面材料、裝飾玻璃等,為日用陶瓷設計的材料應用提供了新的來源,并增強了產品的時代感,同時通過人工材料與天然材料的綜合運用,可襯托強調天然材料的自然特性,形成不同的質感,豐富人們的視覺和觸覺感覺,使日用陶瓷既有時代感又富有自然氣息。法國設計師艾立基姆曾指出,“20世紀末期是設計開始沸騰的高潮,材質的混合運用及變化是一種充滿驚喜的新經驗”。
7 結 語
正確掌握材料的材質特性,賦予材料以生命,是日用陶瓷設計的重要原則。在設計中,設計者應熟練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感覺特性,及時掌握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發展動向,運用適當的工藝去處理適當的材料,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各自的特性,從各種造型設計材料的特殊質感中獲取最完美的結合和表現力,給人以一種自然、豐富、親切的視覺和觸覺的綜合感受,真正解決人類的需要,使所設計的日用陶瓷給人以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 王建中.國際陶瓷設計概述[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
[2] 陳偉新,馬越.金屬裝飾藝術[M].遼寧科技出版.
[3] 顧大慶.設計與視知覺[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 章迎爾.關于材質、質感與肌理的思考[J].室內裝飾與裝修,
1996(6):30-31.
[5] 孫向榮.材料、工藝與造型設計[J].設計,1991(3):30-32.
[6] 安 迪.美感來自材料[J].裝飾,1998(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