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試從陶瓷造型、裝飾兩個方面談唐宋陶瓷匠師的模仿與借鑒,并闡釋了其重要活動及意義。
關鍵詞唐宋,陶瓷匠師,模仿,借鑒
1 引言
唐宋時期,我國陶瓷的造型與裝飾種類極其豐富,顯示出古代陶瓷匠師們大膽的想象力和優秀的創造力。唐宋陶瓷匠師們在長期的摸索、實踐過程中,發現通過模仿與借鑒其他藝術及自然界動植物的特征,以及傳入的域外風格等,能夠獲得新穎獨特的藝術效果。本文將從造型與裝飾兩方面展開論述。
2 造型方面
2.1 模擬與借鑒自然界及其他藝術門類的情況
(1) 唐代河北定窯部分瓷器(碗、盤、杯等)造型有意模仿當時的金銀器,同時又融入瓷的特點,一般胎體較薄,多采用花口、起棱、壓迫的做法。
(2) 晚唐以后,唐代浙江越窯許多瓷器明顯仿效金銀器皿,造型更豐富。碗類方面,除玉壁底碗、斂口淺腹平底碗外,還有荷葉碗、菱形花口碗等。盤類有翻口、斜壁、平底碗盤、敞口、玉壁底盤,還有葵瓣口盤和方盤,以及各式杯、蓋盒、盞托等。執壺的腹部做成瓜棱形,碗盤的口沿做成葵花瓣形及蓮花瓣形,盞托做成荷葉形。
(3) 唐代洪州窯(江西)的杯多作喇叭口,束腰、折腹,底旋削三道凸羅紋,腰部一側貼一“ó”形小把手。另一種杯如小碗,瓷器一側也貼上一“ó”形小把手,這種帶把杯的形制即仿自唐代的金銀器。還有一種直口、深腹,下承以“亞”剖面、略如亞字形的高足,器形與唐代金銀器完全相同。
(4) 唐代四川邛窯有的瓷器的造型設計仿自其他工藝品,如仿編織物的柳斗式杯、仿金銀器的高足杯;提梁罐的口大于底,口沿有弓形提梁,仿自木提桶;提梁杯的形制與提梁罐相同;各式印花圓盒時造型也仿自同類金銀器。
(5) 唐三彩與絞胎瓷仿同時期的絲綢印染及犀毗漆器特征燒制而成。
(6) 唐代中期開始生產一種淺身、敞口外撇玉壁形底足的碗。玉器歷來屬于稀有物而被統治階層專用,普通百姓不可求。宋代景德鎮匠師仿玉器燒制出青白瓷,色澤、質地似玉,贏得了假玉器的美稱,滿足了老百姓的要求。
(7) 遼代陶瓷鳳首瓶的器形有如伸頸斂翼直立的鳳鳥,上有花式杯口,很象鳳冠,杯口下為結節狀長頸,在長頸上刻畫有鳳鳥的嘴、眼、眉、耳等,瓶身有如鳳鳥,寬肩瘦足、底足外展。此種器型曾見于高昌時的壁畫。
(8) 北宋墓出土的注子、注碗,帶有仿金銀器的特征。
(9) 北宋后期北方著名的瓷窯汝、官、定、鈞為宮廷燒制陳設品,多模仿商、周、漢代銅器式樣。
(10) 宋代河南汝窯遺址出土的戟樽、三足樽均仿漢代銅樽特征燒制而成。
(11) 宋代浙江龍泉窯仿銅器的有鬲、觶、投壺等式樣;仿玉器的有琮式瓶。
2.2 吸收域外文化的情況
唐代為了適應外銷的需要,以及受到西亞文化的影響,瓷器的造型也吸收了一些外來的因素。
唐代陶瓷受西亞波斯文化的影響,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龍柄鳳頭壺,造型非常巧妙,器身堆貼瑰麗紋飾,壺蓋塑成一個高冠、大眼、尖嘴的鳳頭,與壺口相合,由壺口沿底部連以形狀生動活潑的蟠龍柄,這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新樣式。雙龍耳瓶的器形,也同樣可以看出吸收了外來“胡瓶”的特點。壺身與隋代李靜訓墓出土的雞頭壺大體相同,無頭,而用一對龍形耳作為裝飾,這種雙龍耳瓶與鳳頭壺均盛行于初唐。唐高祖的兒子李鳳墓中出土的白瓷雙龍耳瓶,就是此種造型。
3 裝飾方面
3.1 模擬與借鑒自然界與其他藝術門類的情況
(1) 漢代北方的彩繪模仿同時期江南地區的彩繪漆器。
(2) 唐代四川邛窯仿編織物的柳式瓷杯,器形上有仿柳條編織的紋飾;各種印花瓷盒的紋飾均仿自同類金銀器皿。
(3) 宋代時期,北方地區的定州制瓷匠師把定州緙絲紋樣經過移植,有選擇地將緙絲紋飾刻在陶范上,因此定窯印花從它一出現就具有相當高的水平。
(4) 宋代有不少瓷器都是醬釉器物。醬釉的出現正是仿醬色漆器的質感燒制而成的。
(5) 宋代河北磁州窯的匠師把當地人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予以概括,用純熟簡練的筆觸畫在瓷器上。磁州窯這種白地黑彩繪裝飾是一種綜合藝術,把制瓷工藝和傳統書畫藝術結合在一起,在器物的主要部位上畫上人物、山水、鳥獸、花卉等題材。畫面線條流暢,題材親切,色彩對比強烈,為城鄉群眾所喜聞樂見,構成了磁州窯的特別格調。
(6) 南宋吉州窯匠師把傳統的民間剪紙成功地移植到黑釉瓷上,從而賦予了黑瓷以藝術美,是吉州窯匠師的一大創造。
3.2 吸收域外文化的情況
(1) 唐代為了適應外銷的需要,以及受西亞文化的影響,在瓷器紋飾上也吸收了一些外來因素。
(2) 為了適應外銷的需要,唐代湖南長沙窯瓷器上帶有西亞、波斯風格的帶彩堆貼胡人樂舞、獅舞圖,以及彩繪的椰林、葡萄以及一些鳥鵲等圖案,說明長沙窯在向外傳播的同時,也受到了域外文化的影響。
4 結語
本文提及的模仿有以下幾種情形:(1)直接仿其造型的,其效果是使瓷器造型更加豐富;(2)仿造型的同時又融入瓷的特點,其效果為創造性地豐富了瓷器的造型;(3)仿其造型特征的,其效果為創造了瓷的新穎造型;(4)仿其品質的,其效果是創造出色澤、質地如玉,贏得了假玉器美稱的瓷器新品種——青白瓷。
仿裝飾的情形為:(1)直接模仿,豐富了瓷器的裝飾形式;(2)仿醬色漆器質感,創造性地豐富了瓷釉,(3)移植。如定窯將緙絲紋樣的移植,另外也有吉州窯的黑釉瓷將剪紙藝術的移植;(4)把制瓷工藝與傳統書畫藝術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宋代河北磁州窯特有的格調。
總而言之,唐宋陶瓷匠師們的模仿,成效非常顯著,使瓷器的品種、造型、裝飾更豐富多彩,而借鑒吸收外國的藝術風格,更使得我國陶瓷外銷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