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永遠喜新厭舊。
新,自然指的是新鮮,卻并非在說面包出爐時間的長短,而是指創意的精彩程度。
和“關中”有關的電視劇很多,但像《關中槍聲》這樣低調出場卻博得滿堂彩的電視劇倒是不多。原定6月30日播出卻意外提前12天登陸央視八套的《關中槍聲》,盡管無甚宣傳“雷聲”,卻以其新鮮的創意吸引了大批觀眾,收視熱潮迅速升溫。CSM公布的收視調查數據顯示,在上半年央視八套播出的所有電視劇中,《關中槍聲》以1.8%的收視率奪得收視亞軍。

這部電視劇以陜西新軍將領劉五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經歷和命運為線索,通過他的人生奮斗與愛恨情仇,講述了陜西舉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始末,揭示了共和革命的艱難和復雜。
以往我們看到的關中戲多半是草根題材,描寫農村故事,雖風土人情濃郁,卻失于大氣。關中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曾云集社會名流,導演丁黑說,關中“更應該上演歷史大戲”。
“陜西舉義”打響“辛亥革命”第二槍的史實在此前恐怕鮮為人知,而《關中槍聲》挑選了這樣一個歷史事件,大張旗鼓地傳頌了陜西哥老會在共和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這在整個中國電視劇制作史上無疑是可以留下烙印的新鮮題材。
更多的革命題材電視劇都將起義定義為一種自覺性的、正義的行動,《關中槍聲》卻更真實地還原了人物的心理。如劉五的舉義其實并不是因為他完全認清了革命形勢,認準了革命道路,更多的是一種清廷貪官、同盟會激進派和哥老會諸種勢力相互角力的結果。沒有把革命者塑造成高大全的完人,而是把他放在普通人的人性中去表現,角色形象更為鮮活。
相信很多人會對該劇的結局津津樂道——全劇大開大闔,卻在極致的煽情中結束,簡潔有力又感人至深,真正是一個鳳頭豹尾的好故事。
說到演員,李亞鵬并不是個新人,可在年代大戲中他又的的確確是個新鮮的演員。
從都市偶像到古裝俠客,從中年危機的四十歲男人到如今的軍閥硬漢,李亞鵬不斷在尋找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角色。而這一次,李亞鵬選對了,劉五讓他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前進了整整一大截。
李亞鵬張馳有度的表演,不僅將劉五作為亂世英雄的豪邁氣度揮灑自如,還細膩刻畫了他的種種無奈、隱忍和悲憫情懷。李亞鵬的滿臉短胡須、大老粗的舉動徹底顛覆了他以往的偶像形象,把劉五既有些狡猾但又有著英雄氣的復雜性格詮釋得十分到位。
除李亞鵬之外,配角們也個個精彩,盡管大多是影視新人,但他們的整體表演頗具水準。也正因如此,《關中槍聲》才能以超強的感染力帶給觀眾極大的震撼與回味。
《關中槍聲》悄悄火起來,但我們在看到一部好劇的同時,仍有些惋惜它前期宣傳力度的薄弱,雖然內容好才是硬道理,但是營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正是當前一些國產電視劇尚欠火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