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臺上扛把吉他,發出羊一樣聲音的那個家伙什么時候能淘汰?!”快女直播結束后,朋友給我發來這樣的短信。這位讓我朋友憤怒的“快女”叫曾軼可。自從湖南衛視直播“快女”后,要是你連“曾軼可”這三個字都沒聽過,你就算是OUT了。曾軼可能走多遠暫不評論,我先給大家講一個老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2006年的《美國偶像》。那年《美國偶像》16強有位名叫凱文·柯瓦伊斯的男孩,其個子矮小、長相怪異、嗓音尖細,頗像迪斯尼的動畫形象“四眼天雞”。這位“天雞”兄在淘汰賽中大唱《當我陷入愛河》(When I Fall in Love),結果那一期節目收視人數達到3340萬人,創造了《美國偶像》在周二的最高收視紀錄;可惜到了第二天,“四眼天雞”就因為短信票數最低而被淘汰了。
不過讓制作方意外的是,隨后兩期節目的收視竟然不斷下滑,收視人數比“四眼天雞”最后一次參賽大降14個百分點。那一屆《美國偶像》被“四眼天雞”推向巔峰后又狠摔下來。這要命的14%,足夠讓廣告主把《美國偶像》的制作人掐死了。
對此,“美國偶像”粉絲網站創始人達夫·迪拉·特扎曾分析,“四眼天雞”帶有一種“他為什么還在這兒”的效應,很多人就等著看他還能呆多久。而在“四眼天雞”走了之后,剩下的歌手就不那么有娛樂性了。
回過頭看看我們的“快女”,萬一曾軼可在十強淘汰賽初期就出局(龍丹妮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么),當初發生在美國偶像上的“四眼天雞”效應會不會讓“快女”吃到苦頭?“吸引收視”的重任又落到誰身上?沒有曾軼可,我至少不會接著看下去。既然最大看點都沒了,我這把年紀的人還憑什么跟一群90后熬夜守到午夜一點?
不管結局如何,曾軼可和“四眼天雞”都是選秀中的話題人物,而話題人物從來都是來用來成就和毀滅選秀節目的。選秀冠軍向來不缺,但話題人物則屬稀罕,如果沒出個把話題人物,那這個選秀就是失敗的。其實大家都明白,今年要是海選沒有“貢米”,決賽沒有曾軼可,“快女”估計也要OUT了。
我不認為炮制個把話題人物就叫做惡意炒作,就像當年“加油,好男兒”的向鼎和“我型我秀”的師洋。
今年,不少衛視誠惶誠恐地喊出反對炒作,要做“綠色選秀”。
大家都害怕自己的選秀被說成《第一次心動》那樣的“黑色收視率”。等我們的電視臺什么時候把公共和商業屬性分清楚了,什么時候綠色收視率和綠色選秀也就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