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的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新聞),版面安排與前一天相比,沒有出現太大變化,傳說中的“CCTV-新聞七一大改版”看來要被推遲了。
或許是擔心說的太多外界期望過高,或許是“自上而下”變革面臨的種種壓力與適應,與以往相比,此次CCTV-新聞的改版要低調得多,上上下下員工的表示都是“這次變化主要是為了提升節目質量。”
此次央視的新聞變革之所以被大家廣泛關注,一是因為變動預期調整幅度較大,涉及央視多個頻道、多個部門,多少年如一日的《新聞聯播》也要變臉。在這種大動作中,大家希望能從中窺視出央視新臺長焦利上任后的變革思路,進而解讀央視的調整思路;其次,相比平面、網絡媒體活躍的“自選動作”,電視新聞的變革步伐實在是慢了許多,大家希望央視的此次變革能夠給中國電視新聞的發展帶來新氣象。
那么,電視新聞改革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央視新聞會在哪些領域做出調整?這些調整又將產生什么影響?
“央視的新聞變革會影響到地方臺的新聞運作。”中國廣播電視音像資料館副館長王甫表示,中國的新聞管理都是案例法,雖說對于不少地方臺來說,也許沒有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但是央視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他們的一種參照。比如,如果央視把國際新聞放頭條,地方臺馬上就會照著做,央視出一個本臺評論員,地方臺也會很快復制一個。有些地方媒體甚至會順著這股風向,更大幅度地往前“拱”。
這也是《綜藝》此次關注央視新聞變革的理由。CCTV-新聞某知情人士表示,央視之所以一直不向外界公布具體的調整方案,是因為方案一直處于變化之中,而且CCTV-新聞頻道年年有調整,這次幅度如何還是要看最后播出的呈現。或許“只做不說”、“邊做邊看”、“沒有固定日期、淡化改版色彩”將是此次變革的最終路線。
但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不管調整幅度如何,其一舉一動對中國電視新聞以至中國電視都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近期,眾多衛視的改版大動作恐怕就并不僅僅是種巧合。